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
6075400000027

第27章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男子在一定年龄内,突然发生的各种反常心理状态,并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男子在50岁左右的时候,睾丸产生睾酮水平迅速降低,从而造成一时的内分泌失调,并且体力下降,需要休息的时间增加,并开始感到性功能衰退,常常出现头昏、抑郁或行为不合群等一系列变化,这种生命的转折时期就是男性更年期。其本质与女性更年期相似,但表现不如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有绝经期作为标志那样明显。除个别病例外,其变化都较为缓慢,症状也较为隐蔽,因而不易为人发觉和重视。男性更年期出现的时间一般晚于女性。由于男子性激素的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很缓慢,所以男子更年期不如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显著。

更年期男性心理知识

过去往往由于女性的更年期出现月经紊乱、绝经等变化特征而较为引人注目,故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只有女性才有更年期。其实男人也有更年期,年龄一般在47~63岁左右,只是其变化不像女性那样突出和明显罢了。男性更年期是由睾丸功能退化所引起的,而睾丸的退化萎缩是缓慢渐进的,性激素分泌减少也是缓慢的,精子的生成在更年期也未完全消失,故男性更年期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甚至无所觉察,重者可能影响生活及工作,患者感到很痛苦。随着男性医学的发展,所谓“男性更年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中老年男性和医学家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身体和心理出现相应的变化,产生与女性更年期部分类似的症状,以前称之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实际上,男性与女性的情况不尽相同,例如男性不存在绝经等更年期开始的信号,症状发展不明显,内分泌代谢机制也不同于女性,故现在有人把这组症状命名为“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那么如何使男性朋友能够顺利地度过更年期,是男性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男性更年期的表现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大多表现为身心功能失常所致的神经症(如抑郁症)、性欲低下、阳痿等,有的表现为疲劳、精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性格改变、感觉异常等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机体衰老、内分泌异常、睾丸功能减退、男性激素分泌减少等所引起。一般认为女性更年期生理心理反应均较重,而男性更年期则以心理反应为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由于出现时间的不一致和体质、生活、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精神症状。主要是个性情绪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自暴自弃,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或恐惧、焦虑、易激动等症状。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怔忡、心前区不适,或血压波动、头晕耳鸣、烘热汗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脘胀闷、大便时便秘;神经衰弱表现,如失眠、少寐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乏力等。

3.性功能障碍。常见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精液量少等。

4.体态变化和身体其他系统症状。全身肌肉开始松弛,皮下脂肪较以前丰富,身体变胖,显出“福态”,白发增多,脱发常见;或出现腰、枕、肩部疼痛;或痒感、热感、怕冷、牙周病等。如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症状超过3条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更年期的心理生理变化

人到中年容易产生一种停滞不前的感受,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常使人们陷入到一种失落与沮丧的“灰色”心态之中,从而对生活易产生一种厌烦感,这当然是由于中年人受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般来说,从少年时期到青壮年时期,我们都处于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外面世界真精彩,且不断有新事物、新刺激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圈子里来,因而感到自己在一天天地长大和成熟,每天的生活都有新的变化,也充满着情趣。而人到中年后,生理上的成长几乎停止,甚至出现衰退;且日复一日生活的琐事,重复呆板的工作内容,千篇一律的饮食起居,总是“老调重弹”,因而容易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各种厌倦和厌烦感。有时我们每天都不知怎样打发日子,真想逃避生活,有时甚至讨厌工作,厌倦学习;夫妻之间也有“喜新厌旧”者而出现了情感危机;严重者还会厌倦人生,产生沮丧绝望、自残、轻生等一系列病态的心理和行为,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既然人的情绪好坏与个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关。那么就要尽量实现和满足自己的目的,满足自我正当的生理心理需求,这是减少消极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大体说来可以分3步。

1.尽力而为,不断进取。通常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需要满足了,另一需要又会产生,所以,即使活到老仍有很多需求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但是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和辩证地对待,一些老年人一方面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另一方面,最好不要有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一旦超过能力范围的需求,一时难于做到,不但不能使自己心理获得满足,反因为目标受阻而易于形成挫折感,从而增加内心痛苦,所以我们没不必为过高的自我欲望而自寻烦恼。

2.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当消极情绪产生后,可以采取各种合理的宣泄方式,排解心中的痛苦、烦恼、委屈、忧愁、恐惧等不良情绪。例如找亲朋好友倾诉,写日记宣泄;或采取吟诗作画、吹弹演奏、唱歌跳舞等多种娱乐方式分解注意力;或者是运用理性升华,化悲痛为力量,在逆境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困难,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化不幸为动力,振作精神从头开始,这样就能逐步克服消极情绪。

3.调整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免疫力。正如前面所说,外界因素只是诱因,个性心理缺陷才是导致不良情绪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克服个性心理的缺陷,培养健康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及其对身心产生的不利影响。

男性更年期的自我心理保健

1.保持乐观心态。其实周围环境中,中年男性可能每天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件或者不太顺当的人际关系,有的常为家庭问题而苦恼,有的则因晋升暂时受挫或得不到工作单位的支持与理解而烦恼等等。如果一个中年男人不善于摆脱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干扰,事事过分认真,或钻死胡同、钻牛角尖,那么他的情绪就乐观不了,经常忿忿不平,恼怒不休。可能会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恐怕最终吃亏的是自己。暂时没有升职升级,没有评上职称,并不表明你的能力就一定比别人差,只要不断充实自己,为社会多作贡献,就不要太在乎职称头衔。一个人能够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追求浮华虚荣和别人的奉承夸奖,这才是走向真正的成熟男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因为这种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快乐,无论外界舆论的影响如何,他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因此,不管我们有没有职称或头衔,只要一如既往地工作,终究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人的能力也最终不会被埋没。

2.对人对己均要宽容大度。中年时期也是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迁、经济收入悬殊较大的年龄。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成为上司或成名成家,应以坦然豁达的心情为他人的进步而高兴,避免产生嫉妒心理,以至于耿耿于怀而影响自身的健康。社会是纷繁复杂的,个人的发展有时会人为地受一些不平等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不要过分地去计较。因此,不要让这些不良情绪来困扰自己,而应以踏实的工作、广泛的兴趣来充实生活,及时把握有利时机来发展自己。

3.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男人进入更年期后的最早心理反应是对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过分敏感,遇到不顺心之事,暴躁易怒,事后又感后悔,但往往不能自控。有的过度地逞强好胜,而忽视了自身的营养、锻炼和心理平衡,以至酿成疾病。因此进入更年期的男性朋友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条件,虽说任何事情要尽力而为,但也不要过度勉强自己。另外凡事不要过分认真,求得完美,一味固执,徒增烦恼,特别是为人处世,要做到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其实,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工作单位,尤其是对自己的妻子,都要善于多作些让步、妥协,这样也就增加了生活中的和谐与自在。

男性更年期的调节

无论从预防,还是从治疗的角度看,都应积极地摄入B族维生素。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会导致神经过敏,易于兴奋。易于疲劳、情绪不稳,一般也是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与更年期综合征有密切关系的,除维生素以外,还有优质的蛋白质。由睾丸产生的男性激素通过肝脏转换成女性激素,以维持人体内性激素的综合环境。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为此。处于更年期的人应多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鸡蛋、牛奶和牛肉等。男子到了更年期更应注意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做到起居、饮食、工作有规律;体力或脑力负担不过度,也不过于安逸;工作时间集中精力,业余时间多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有益活动,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症状严重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睾酮之类的药物,或是益髓添精,补益肾气的中药。

更年期“发福”与健康

发胖究竟是福还是祸

肥胖究竟是不是福相?现代医学证明,肥胖不是福相。因为,肥胖不但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导致许多疾病,甚至缩短寿命。

脂肪过多地沉积在心包膜上,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脏较长时期地超负荷工作,便会引起心室肥大、心绞痛和心力衰竭。肥胖可引起血脂增高,而血脂增高又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弱,脆性增加,从而易诱发高血压和脑溢血。胸腹部皮下脂肪的增多,会影响呼吸,所以肥胖者易气短,肺活量减少。肠系膜脂肪增多,影响了肠蠕动,促使便秘发生,进而增加直肠癌和结肠癌的风险。脂肪在肝脏中沉积,可形成脂肪肝,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也可使胆固醇代谢障碍,从而诱发胆囊炎。胰脏内脂肪增加,会发生胰腺炎,还会阻碍胰岛素分泌,引起糖尿病。

肥胖不仅能引起上述多种疾病,而且还能缩短寿命。据报道,一个成年男子的体重若超过标准体重的10%,则死亡的危险性可增加13%;超重20%,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5%;超重30%。死亡的危险性增加42%。据一些调查,肥胖引起的其他疾病死亡率高,可见肥胖并非是一种“福相”,而是祸根。于是,出现了另一种看法,认为瘦人比胖人好。对中老年人,甚至还有一种“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

老人消瘦就有利健康吗

中老年人如果体重适中,行动起来便会觉得轻松自如,还可以免除许多疾病的困扰。然而假如过于消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老人过于消瘦,不仅会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且,还是某些疾病的征象。引起中老年人消瘦的原因很多,既有生理性的原因,又有病理性的因素。一般来讲,常见的原因有以下4点。

1.口腔因素。年老牙不全,老人缺牙是普遍现象。即使装了假牙,常因不舒服而不愿使用。牙齿的作用是咀嚼食物并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而咀嚼还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胃酸和胆汁分泌,从而有助消化。牙齿缺失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营养不良而消瘦。

2.感官因素。中老年人的味觉和嗅觉常常降低,会有食无味的情况,不能引起食欲,从而造成摄入量的减少,伴随而来的是营养成分摄入不足,从而发生营养不良,导致消瘦。

3.疾病因素。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胃肠迫疾病,均可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而致营养不良、消瘦。中老年人体弱多病,容易患多种疾病,如果得了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话,由于消耗多、摄入少,出现营养负平衡,从而容易消瘦。

4.心理因素。中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比较多。退休后经济收入的降低,子女结婚后与老人分居,至爱亲朋一个个相继离别仙逝等等,都会引起老人的心理障碍和情绪障碍。所以,老人消瘦,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