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
6075400000020

第20章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应用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情况的一种重要而常用的方法

1.对鉴别各种临床上暂时不能确诊的心律失常最有实际意义。

2.帮助确定心肌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

3.急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的辅助诊断。

4.提示心房、心室肥厚扩大的情况,从而协助临床诊断。例如风湿性瓣膜病、肺心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5.提示药物的影响。例如洋地黄、奎尼丁、吐根碱和某些抗癌药物(如阿霉素)等,在用药过程中如影响心脏,心电图可及时反映。

6.提示电解质紊乱,例如血钾过高过低等。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1.心电图检查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故不必紧张。检查时要处于平静状态,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心电图的图形变化很多无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可见于多种心脏病中。应注意听取医生的解释,切忌先入为主,造成不必要的思想紧张。

3.不少心脏病变(如较轻的瓣膜病变)的心电图往往正常。因此,正常心电图也不能完全否定心脏病的存在。

心电图根据论断的需要可分为以下3种

运动试验心电图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人在安静或一般状态下心电图可能正常,但在体力活动增加时发病。因此,可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如上下阶梯,骑自行车或快速行走后再做心电图检查,就可提高缺血心肌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准确率,即运动试验心电图。有下列任一情况的中老年人不能做本试验,在就诊时应注意向医生说明:

1.急性心肌梗死。

2.初发型和恶化型心绞痛。

3.严重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和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4.严重的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急性风湿热。

5.中度至重度高血压。

6.梗阻型心肌病。

7.严重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关节炎、肢体残疾。

8.有急性或严重全身疾病,如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和肺炎、严重贫血、发热等。

动态心电图

这是一种应用磁带连续记录24~72小时的心电图。方法是将磁带记录盒与被检者胸部导联电极相联,供随身携带。另有一回放系统,通过它医生可于数分钟内将磁带所记录的心电图波形全部查阅,并报出心搏总数,异常心律的类型与次数,最终将心肌缺血的情况展现在图纸上。记录期间病人除洗澡外可进行各种活动,但其家属应将监测当天的活动记录在日程活动表格上,以便对照在什么时候或多大活动强度情况下出现心律失常或缺血性改变。目前动态心电图较多地应用于:

1.晕厥、心悸的鉴别诊断,查出严重心律失常所引起的晕厥和心悸。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特别是发作性快慢交替心律。

3.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在高危险期(发病后6个月内)的心律变化,及时检出恶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

4.诊断冠心病:分析活动、静息或睡眠中的心电图变化,提高论断阳性率。

5.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研究。

连续心电图监测

连续心电图监测是用有线或遥感心电接收仪将被检者的心电图集合到中心台,通过贮存回忆或全面记录的方式,用电脑进行自动分析。它的目的、方法与动态心电图相似,其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作,立即给予处理,故对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症尤为适用。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数值及意义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mV。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R波不超过2.0mV。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5mV,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 S或Q R的算术和)均小于0.5mV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mV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mV,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mV。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不应超过0.1mV,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mV,S-T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mV。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7.Q-T间期。Q-T间期同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一般心率70次/分左右时,Q-T间期约为0.40秒。一般可查表。凡Q-T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0.03秒以上者称显著延长,不到0.03秒者称轻度延长。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大、心力衰竭、低血钙、低血钾、冠心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等。

8.U波。振幅很小,在心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mV。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服用奎尼丁等。U波倒置见于冠心病或运动测验时;U波增大时常伴有心室肌应激性增高,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