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
6075400000014

第14章 血脂检查

血脂是什么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包括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进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测定血脂,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

血脂检查意义

由于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时的重点项目。高脂血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很早就开始侵袭血管,早期又没有任何症状,不被人们所重视,等到发现就太晚了。所以定期检查血脂,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变得十分重要。

以下人群更应该定期检查血脂

1.有心脏病家族史、体型肥胖。

2.有不良嗜好;例如长期吃糖过多、嗜烟酗酒等。

3.生活无规律;不热爱运动者。

4.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

特别提示:那些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45岁以上的中老年每年检查一次血脂是十分必要的。

进行血脂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检测空腹血脂时,一定要空腹12小时以上,并且抽取静脉血。

采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女性月经、妊娠等。故应在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时检查。

检查前不要服用可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激素类药物等,易导致检验的误差。

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的几种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如果检查血脂异常,应当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血脂。

高血脂饮食调理

1.多饮水。血液浓缩、血液黏度增高,流速减慢,促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积,易形成血栓。多饮水有利于冲淡血液,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体内血液循环顺畅。

2.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与水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粗纤维在肠道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苹果、梨、猕猴桃、柑橘等均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3.多吃大豆食品。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改善血液的黏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着,有利于防治高黏度血症及高脂血症。

4.多吃清淡的食物。以素食为主,粗细粮搭配,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还应合理调剂饮食,如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味重的食物;少吃甜食,以免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病变加快。

5.加强锻炼身体。散步、慢跑、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脂类的代谢。

6.勿吸烟,应戒酒。

7.适当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

8.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测定。观察血液黏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