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棋的战斗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下面分而论之。
一、开局
对局的开始,称为开局,又称布局。初始主力棋子都位于自己阵地的后方,需要开动出来,调到重要的位置上去,并互相配合,构成一个战斗阵形,利于发起攻击或实施防守。因此,开局的任务是出动子力的部署阵形。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子力初步接触,展开前哨战,先走的红方取攻势,后走的黑方取守势或对攻。(图3-2 真人象棋表演)
象棋开局主要分为炮开局、兵开局、相开局三大类,其中炮开局种类最为丰富。
小贴士:我们平日下棋经常遇到的开局有如下几种:
1.当头炮(炮二平五)
这是象棋布局里的主流招法,直接威胁黑方中卒,刚猛直爽。“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黑方通常跳马保卒或还架中炮,发展成为顺炮、列炮、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等体系。
2.飞相局(相三进五)
稳健型开局,先巩固阵地,再伺机反击。飞相局曾是胡荣华的镇山宝,杀败过许多弈林好手。
3.仙人指路(兵七进一)
投石问路,既可为马开路,又可试探对方棋路,刚柔相济,意向莫测。
4.起马局(马二进三)
直跳正马,伺敌而动,攻守兼备。
5.过宫炮(炮二平六)
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结构良好,攻守咸宜。黑方有飞象、还中炮、挺卒、进马、提横车等多种应法。过宫炮古已有之,数百年不断演绎着新的传奇。
6.仕角炮(炮八平六)
首着平炮于仕角,今后可发展成反宫马、单提马、五六炮等阵型。
7.兵底炮(炮二平三)
有很多布局的红棋阵容会有这一步炮,这里只是改变次序先为之。古谱称之“敛炮”,有锋芒内敛之意。
8.金钩炮(炮二平七)
有的称为“大过宫炮”,将子力集中于左翼,又为右翼子力开通道路。
9.巡河炮(炮二进二)
在让双马时,这着几乎是必走的。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巡河炮同样有拦车,闪击等多种用途。所谓“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
在开局阶段,没有保证占先得势的“万能”布阵,任何开局变例都有它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因此在丰富多彩的布局变例中,要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套路,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争取主动。下好开局,仅仅知道使用这种或那种布局变例是不够的。布局千变万化,相似的布局形状在处理方法上往往迥然不同,所以要从理论学起。首先要掌握开局基本原则,用统一的战略思想去指导自己分析、研究、判断不同的局面。
1.迅速出动子力:开局阶段抢出子力非常重要。要使每个大子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切忌频繁地走动某一个子,以至于影响其他主力的开动,影响布局完成的速度,甚至于造成布局失当,各子力之间配置失调。更不要孤军深入,以免造成被动。
2.抢占要位:重要的战略据点是兵家必争之地。哪一方抢占了重要据点,也就征得了主动,争到了控制权。因此,在开局阶段要尽快抢占重要据点。
3.子力协调:出于防守和进攻的需要,布局阶段一定要注意子力的协调性。左右两翼战斗力的配备要大体上均等。切忌出现一边子力拥塞,另一边空虚的弱点,以致授人以隙。一旦出现薄弱环节,一定要很好地通过运子技巧弥补漏洞,不让对方有空子可钻。但有时在特殊情况下,基于某种战略目的,为了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有时在开局阶段有意识地把子力集中在一侧,以便向对方实施突然袭击。这种情况毕竟是少见的,因为自己空虚的一侧也暴露给对方,自己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4.子路通畅:在开局阶段,要尽量做到保持自己的子力出路通畅。拿车来讲,车的控制威力最大,因此车的占位一般要抢占四通八达的位置,以便充分发挥作用。而双马则需要抢先挺起马头的兵卒,以保证马路通畅,这是由于马怕蹩腿的特定条件决定的。如果自己双马的马头都被对方制约住,局势就会被动。炮的位置则是根据需要,架中炮是为了从中路进攻,威胁对方中兵或中卒,三路炮或七路炮的作用则是瞄住对方三路或七路的兵卒,同时兼窥对方三路或七路马相(象)。而八九路炮也各有其独特的作用,需视具体情况和个人喜好而定。总体来讲,开局阶段要尽量做到子路通畅,哪一方做到了这一点,棋就易走,获胜的机会就多;反之,棋则难下,容易失败。
在明确了开局的基本任务之后,还要大量阅读名手对局。只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能快速提高开局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散见的同类开局汇编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各路变化的得失,逐渐摸索出某种变化的规律。
二、中局
何谓中局?什么情况下算是进入中局?象棋中局的定义和概念,本身是无法统一和明确界定的。通常情况下,中局是指在开局双方动员子力、部署阵容完毕后,双方转入接触对抗、变化转换的阶段。中局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特性,它是全局战斗最激烈、变化最繁复的阶段,至大局初定及双方胜负稍具眉目时,即进入残局阶段。我们只能从开局部署的完成、子力的出动、双方阵势的结构和子力结构,以及对局的实际情况,来划定开局与中局、中局与残局的界限。(图3-3 立体象棋)
对局开始时,双方子数与军种均等,对局是从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下开始的。但经过开局阶段这种平衡就逐渐被打破,待进入中局短兵相接后双方不仅在形势上,而且在子数也实力上也会出现显著不同。虽然局面有时也会出现平先均势状态,但平衡是相对的、短暂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在一些不平衡局势中必然会给某一方带来有利或不利影响,而这些局势加上有时出现的平衡局势,都是可以通过审局而作出判断的定论局面。当然在另外一些不平衡局势中,也有许多时候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棋手一时难以作出判断和定论,这就是一种待定局面。
显然对局双方都希望出现不平衡局面,而且希望出现有利于已方的定论局面,可是中局究竟有哪些情况算是有利的呢?理论上来说有下列五种:
1.中局成杀:也称中局获胜,就是在中局时就已经构成杀势,并达成棋战直接目标——杀将。
2.中局夺先:在双方暂难杀将的条件下,就要为此作好准备,并夺得能左右局势的主动权,也就是夺先。狭义的先手是指获得下一步先走的权利,广义的先手就是指夺得主动或局势控制权。夺先主要是和自己子力的配置有关,这种质的特征是从盘上的时间和空间利益反映出来的。
3.中局得子:在双方难以成杀和夺先的条件下,一边准备制造攻杀;另一边就要谋取吃到对方强子,因此得子就是指强子的配备,它在数量上多于对方。
4.中局占优:在双方难以攻杀和得子的前提下,可以争取自己的小子,包括辅助子士相或弱子兵卒的数量多于对方,还有要使自己的兵种的配备优于对方。如车炮马优于车双炮,车双炮、双士优于双车双士等。所以占优主要是指小子的量(多)及大小子配备的质(优),实际这就是狭义占优的涵义,而广义占优就是常说的优势。
5.中局媾和:不利中局时如果暂难反正,那么取得平先对峙或有条件的媾和,也不失为达到了一种相对有利的战术略目标。
若想达到以上战略目标,用子手段就至为重要。中局的用子手段包括:弃子、兑子和运子。弃子是将已方强子有目的地送给对方吃掉;或者在双方互吃棋子后,以小易大,双少易多。棋界有将后一种称为“不等价兑子”,例如以车换炮(或马)俗称弃半子。兑子是运用自己强子和对方进行子力交换,而这种交换在子力的理论价值上没有多大差别,就称兑子。例如以炮换马或车换炮马等。运子是运用自己棋子进行攻守活动,而这些棋子既没有和对方进行兑换,又实际上没有造成弃子。
三、残局
通过中局错综复杂拚杀兑换的战斗,子力残缺成为必然的结果;尤其作为主要子力担负战斗任务最前列的车、马、炮等损耗较大,而战斗力最强的“车”完全消失的局面成为习见。以残缺不全的微弱子力,进行将近结束的尾盘决战,这就是“残局”命名的所由来。
残局的特征是:
1.双方依然攻守交错互有短长,取胜守和彼此都有可能(压倒优势的局面,其实质属于中局,不能算作残局。
2.子力减少,枰场相对加宽,子力的性能更多充分发挥的机会。
3.子力位置和配合,必须或多或少地加以调整。
4.进程比较舒缓曲折。
5.各种子力起了不同的变化:“马”少了绊脚,进攻性增强了;“炮”少了架子,进攻性削弱了;不宜轻动的“帅(将)、士、相(象)”逐渐在战场上活跃起来了,“兵(卒)”的比重升级, “车”为了和较弱的子力取得协调,有时不得不有所牺牲。
6.一般的例胜例和的定式频繁出现。
进入残局,应掌握总的战略原则是:(1)优则图胜(需要攻不忘守,戒骄戒躁,稳步巩固优势);(2)劣则谋和(应不屈不挠,奋力争取上游);(3)均势则应立足于不败之地,创造战机(因势利用、谨慎从事)。实践过程中,应熟练掌握实用残局中的一些基本攻杀技巧,根据形势选择行棋方向,不可盲目从事。学好实用残局是对局势审视的重要一部分。实用残局可以在下棋时知道何种情况下可以简化局势进入例胜或例和或继续维持复杂局面,无论是例胜、例和、或维持复杂局面都需要掌握残局技巧,否则会造成和棋和不了、赢棋赢不下的局面。
小贴士:
还有一类江湖残局,乍一看几步棋就可以取胜,其实不然,它变化莫测,处处都是陷阱,每个变化都有几个分支,着法较长,一步不慎就落入败局。“江湖残局”都有一个诱人入彀的假象,粗看图势,似乎先走一方只要几步棋就能构成杀局或者多子而获胜,这些似乎认定必胜的着法,其实正是诈之所在,是假象,是迷雾,是陷阱;其实这恰恰是劣着,是败局之源,对方却隐伏着起死回生、解杀还杀的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