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庄子(外篇三)
60730700000002

第2章 山木(2)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惊乱,进入鸟群鸟不乱飞。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不慕虚名,激流勇退

“穷则独善其身”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处事方式,但比起那些随波逐流、与世俯仰的小人和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奸佞来说也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那些曾经为国家、社稷建功立业,曾位居要职、声名显赫,或正值人生事业高峰却急流勇退者,他们有卓识和才华,他们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明白了做人的方式、尺度和标准。因此,他们在人生旅途上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世事的激流漩涡中,精明而又恪守人生情操。其实,人活在世上,进退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进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幸福,退也是战略退却,目的无非自保。

春秋时的范蠡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越王灭吴后,范蠡觉得自己权位太高,盛名之下不宜久留,于是班师回国,递交辞书后乘船渡海而走,再也没有回来。和范蠡一起共事的文种舍不得相国的高官厚禄,认为越王勾践对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不会有什么猜忌,但是不久,越王便开始忌妒、畏惧文种的才能,这时正好有人进谗言,便顺水推舟除掉了文种。范蠡到齐国后,改名换姓,全家勤劳耕作,齐心经营产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巨富。齐国国君听说他很有才能,就任命他为相,范蠡感慨地说:“本来是平民百姓的我,做官做到卿相的高位,做经营积攒到千金,就算是达到了顶点了,久受尊名,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于是把相印交给齐君,又把自己的财产全部分给了好友和乡邻,只带着少量东西和家人默默离开了那个地方,隐居起来。他这种居安思危,急流勇退,善于把握时机,勤苦自励,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心态,正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雽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子桑雽]姓桑,名雽。隐士。

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逃亡之事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包容与彼此抛弃差别太大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悠闲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

有一天,桑雽又说:“舜将死的时候,用真道晓谕夏禹说:‘你要警惕啊!身形不如顺应,情感不如率真。顺应就不会背离,率真就不会劳苦;不背离不劳神,那么也就不需要用纹饰来装扮身形;无须纹饰来矫造身形,当然也就不必有求于外物。’”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说品德高尚的人之间的交往,一般以志同道合为基础,他们的交往从来不需要以酒肉来维系,不被利益所染污,纯净清淡得就像水一样。

君子之交,“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这种“淡以亲”的交情反而更持久更稳固。所谓“人亲喝口水也甜”,友情春常在,正是如此。

小人之间的交往才会酒肉相聚,以利相交。所谓“浓肥辛甘非真味”,结果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到头来不仅“甘以绝”,甚至还会反目成仇。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

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上补丁,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呢?”

庄子说:“是贫穷,不是疲惫。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疲惫;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楠、梓、豫、章等高大乔木的树林里,抓住藤蔓似的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称王称霸,即使是神箭手羿和逢蒙也不敢小看它们。等到生活在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并不是筋骨紧缩有了变化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如今处于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惫,怎么可能呢?这种情况,比干遭剖心刑戮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在夹缝中生存

一个人在学习、就业、工作、交友、恋爱乃至婚姻中往往处于夹缝状态。太有能力,会招来他人的嫉妒。太没能力,别人会瞧不起你。可以说,从你有社会行为能力开始,夹逢就一直陪伴着你,只是平时人们并不去注意它,一旦它显现出来,就是身边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时候,你会觉得生活即将窒息,看不到希望,会觉得人人都在针对你,人人都看不起你。当自身心理原因和外界压力一并压来的时候,就会感觉四面楚歌。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选择放弃。而只有选择在夹缝中努力生存并发展的人,才会一步步接近成功。

既然夹逢在人生中无时不在,我们就要学会去调节它,战胜它,学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的转机。当你感觉生活无路可走时,也正是人生转折的契机。拿出自己的勇气,勇敢地挑战困难,因为我们不能因为生活中的阻力而停止前进。为了让这短暂的一生过得更充实更美好,我们要勇敢地跨越每一步,积极地去面对。像夹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一样,我们人生的夹缝会变得越来越宽,再晦暗的生活也将被这种精神点缀得更加美丽。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何谓无受人益难?”

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