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庄子(外篇二)
60730600000002

第2章 刻意

题解 生命的梦境

无为而为,不必心存刻意。任我们的天性,顺应生命的自然轨迹前进。

苛求令我们的心灵更累,理想使我们的生命更无味,追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杂乱,物欲使我们的人生陷入芜杂与昏昧。

保持自然,处世恬淡,使我们的心灵自由,才是生命的真意。

让我们的双足自由地行走,行走在天地之间。

让我们心灵的羽翼自由地翱翔,遨游在时光的生生灭灭之中。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克制欲望崇尚修养,离群索居不同流俗,高谈阔论愤世嫉俗,只是自命清高罢了。这是僻居山野超脱名利的高士,不是奔走在世间的势利平庸之人,因而是那些处在贫困潦倒走投无路境遇中的人自我安慰的榜样。

言必称仁德、道义、忠厚、诚信,行必尊奉恭敬、节俭、推戴、谦让,一心修身洁己。这是胸怀天下有志廓清宇内的俊杰,是教化正俗的仁人志士,因而是那些游历天下寻求机遇的饱学之士所终生追求的德操。

倡导建立功勋,注重名垂青史,礼敬君臣,匡正名分,安定社会秩序。这是治理国家的栋梁,是尊崇国君、强国富民的智能之人,因而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胸藏经世致用拓土开疆智略的人所追求的理想。

悠游山泽林泉,安处闲适自在,垂钓溪涧,消遣度日,无忧无虑恬淡无为;这是寄身江河湖海,避世逍遥,不问世事的人,因而是那些心静淡雅的人所一心追求的楷模。

修炼导引,吐故纳新,与自然同呼吸,效仿鸟兽虫鱼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修身养性,以求益寿延年。这是善于养生的人。这是像彭祖那样珍重自爱的人所终生追求的境界。

如果不是用尽心思地为了与人不同,自然达到高明的境界;不是为了得到仁义的名声而去做事;不是为了追求功业名利而使天下自然治理;不必漂游江河湖海却能保持心境的自然恬淡;无需苦练行气导引的功夫也能益寿延年;没有什么是不能忘记的,也没有什么是执意占有的,宁静淡泊,怡然自处,那么,就会体悟到生命的美好。这就是天地的大道,就是圣人的大德。因此,恬然淡泊、寂静无思、虚己以待、不求有为,就是天地坦荡无所偏私的自然境界,也正是道所蕴含的至德的内在品质。

刻意而为,必失本心

有些人的形象虽然普通,但是能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不论他多么朴素,多么沧桑,总给人以打动人心的力量。

有的人虽然精心修饰,衣着名牌,油头粉面,但是却令人反感。

有的人默然无言,而你却觉得他就是一座大山,蕴含着很多的资源,厚重而可靠。

有的人刻意地表现着自己的才能,却总给人一种底气不足的印象。

天地无心,万物自生。除去刻意之心,则能化育自成。

故曰,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因此,圣人内心恬静无为则外表平允和悦,心平气和则安然淡泊。心境平和恬静自然,那么心灵就不会受到忧虑祸患的干扰,身心也就不会被邪恶不正的行为侵蚀。因而他的德行臻于圆满心神不致受到缺损。因此可以这样说,圣人的降生,那是上天的意志,圣人的离世,也是万物的造化。静处则与阴气的本质相同,运动则与阳气的性质共生。不求率先享有福泽,也不成为祸患的肇始,因有所感触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情势被迫而做出行为的选择,迫不得已而后有所行动。舍弃聪明智巧以及既有的经验和刻意的行为,只是遵循天理物性,就没有天灾,也没有物欲的牵累,自然也就没有无端的非议,也就更不会有鬼神的谴责与报应。其生则如浮云飘荡,其死则如恬静的休息。

不做深思远虑,也不预先筹谋。智慧明察,但却不自我炫耀于世。诚笃信达,如同四季节令,固守而不稍差。内心安适,无忧无戚,不存非分的梦想,也无过分的奢求,心志纯正如一,不怀杂念,灵魂无所累系,从容自在,虚空无为,安恬自适,与天地同德。因此,可以这样说:悲苦或欢乐,都是损害天德的根源;喜悦或愤怒,都是违逆大道的合谋;偏爱或是憎恶,都是毁坏大德的帮凶。

因此,内心无忧无乐,这是德行的极致;守一不变,这是至静的最高境界;无论做什么都能顺应而不相抵触,这是虚怀大度的至性之境;交往不以物品为重,这是胸襟恬淡的至情;不做任何违背常理的行为,这是内心专一的至境,所以说,身心劳碌过度而得不到休养,那么必将疲累不堪,精力过度操劳而不及时调理,那么必定心力交瘁,身心交瘁必然损伤元气。

水的自然属性是,不混杂外物就自然清澈,不流动就自然持平,但是如果人为壅塞堵阻而不使其自然流注,也同样不能保持清洁,可见这是上天至德的昭示。由此可见,纯一精美而不杂,寂然平静而不变,淡泊无为,行为以顺应自然天性为准则,这就是修养身心之道。

放下心情,自在行走

我们只是天地间的一分子。生命的本意,就在于自在。因此,不要过分注重外在的名利与富贵,也不要刻意谋求功业显赫,只任生命的内在特质自然发挥。

在这尘世间,不要让太多的欲求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空出我们的双手,解放我们的双肩,澄澈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所负累,自由地行走在天地之间。走过原野,走过季节,一任繁花开满枝头,独对落雪满地。无需欣欣,也不必戚戚,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呼吸,是天地的信义。

动静顺时,祸福两忘。天理自然,无为乎其间。真正的德行,自然天成。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干越之剑]指古代吴越所制之剑。吴越之境盛产名剑,传说有位著名的铸剑师叫干将,在莫邪山下铸造了雌雄二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此处借指利器。

拥有干将所铸造的宝剑,用匣子秘密珍藏起来,从不轻意使用,是因为把它作为最珍贵的宝贝珍视。精神则自由悠游,通达四方,无所不至,上及苍天,下彻大地,化育万物,倏然无迹,所以人们称之为天地的主宰。

纯一自然朴素之道,核心是守护内心的精神的纯粹。操守高洁无所玷污,身心融合一体。浑厚如一自然通达,所做所为合乎天地规律。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普通人看重私利,廉洁的人注重名誉,贤德的人崇尚高远的志向,圣哲以保持自然的风貌为贵。”因此,所谓素,就是说没有杂质。所谓纯,就是说没有污损其自然的内在本质。能够体悟“纯”与“素”的真谛,就是真正的人。

做真正的自己

拥有珍宝,唯恐被人窥知,因而需要秘藏。而精神则充盈天地,覆盖万物,唯恐无人可知、无人可解。独占或是共享,都是刻意而为,并非出于至诚。

无论精神或物质,都是天地的产物,珍藏或炫耀,都不是天地的本意。

将我们的心灵融入自然,与天地一体。不要苛求,也不要放任,只是自然而然而已。

让我们的心灵之花自由开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