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悉达多离开了林园,那佛陀、圆满者之所在,那戈文达之所在。这让悉达多觉得,自己以前的生命也留在那个林园,并且与之分离。这个感受,将他整个填满的感受,让他缓缓地沉思。深深地沉思,有如穿过深水,到达感受的最底部,到达那所在,就是缘由止息之处,就是他认为际遇缘由之处,思想之处,因此感受变成认识,即不由消逝,而就此成为根本,开始发光,在其内在。
在缓慢沉思中悉达多探索着。他觉得,他不再是少年,而是男人。他觉得,有什么离开他了,如蛇蜕皮,那些东西他不再拥有,那就是伴随着他的青春,他拥有的:一个希望,获智慧,聆智慧。那最后一位业师,在悉达多的人生中出现的,也是那最崇高、最睿智的业师,至圣的佛陀,悉达多也离开了他,也必须与他分开,不能受他的法。
悉达多沉思着,慢行着,自问:“那现在,曾经想要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还有已经学到的,都不能学了吗?”他觉得:“这个自我,我想学其意义及本质。这个自我,我想摆脱和超越。但我没办法,我只能欺骗,只能逃跑,只能躲藏。真的,世上没有什么是我花费这么多心思的,就是这个自我,这个奥秘,让我活着,让我和其他人分离、孤立,让我是悉达多!而世上我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就是悉达多!”
悉达多沉思着,伫立着,从思绪中察觉并立刻从思绪中跳出些什么,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我对自己毫无所知,我对悉达多如此陌生不解,会这样只有一个原因,唯一一个:我惧怕自己,我逃避自己!我寻找梵我,我寻找梵,我总是希望我能破解、剥开自我,为了找到内在最核心的梵我、生命、神性、终点。我却让我自己迷失了。”
悉达多睁开眼睛看着周围,脸上充满微笑,一股自长梦而醒,深刻的觉醒感,涌到了脚趾。他立刻起跑,快跑,就像一个男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呼,”深呼吸的他松了口气,“现在我不要再让悉达多逃走!我不再让我的思想与生命开始于梵我与世间的苦。我不要再自灭,再从残片中找寻那个秘密。我不再学习《瑜伽吠陀》抑或《阿达婆吠陀》,不修道,不向任何人学习。我只向自己学习,我是自己的学生,学习认识自己,认识神秘的悉达多。”
他看着周围,如同第一次遇见这个世界,世界如此美丽,世间如此多彩,世间万物如此罕有及神秘!这是蓝,这是黄,这是绿,天空与河川流动,树林与山丘凝止,无不美丽,无不奥秘与神妙,他在其中,悉达多,那觉醒者,自己走上那条路。这些,黄与蓝,河川与树林,第一次进入悉达多的眼里,不再是魔界的法术,不再是幻影的纱,不再是表象世界中毫无意义而偶发的变化,不再是那道行高深,追求真一的婆罗门所唾弃的,轻蔑的变化。蓝是蓝,河是河,对悉达多来说,真一与神性也藏在蓝色与河川中,也有神性的形态与意义,在那黄色,在那蓝色,在那天空,在那树林,也在悉达多之中。意义与根本不在某处之后,就在万物之中。
“我曾如此愚钝!”他边快走边想着。“读一本书,读一本找寻意义的书,就不会鄙视书中的符号与字母,并称之为欺骗,意外或无意义的肤浅,而是会读它,学习它并爱它,一字一字地读。我也想读这本世界之书,关于我自己根本的书,我却曾经有预设立场而轻视里面的符号与字母,并称世界为欺骗的表象,称我眼与舌所感受到的为意外或无意义的肤浅。不,这已是过去,我已觉醒,我真的觉醒了,如今日重生。”
悉达多想着这个念头,伫立着,突然间,仿佛一条蛇横在路上。
因为他也突然清楚了:他,就是一位觉醒者,新生者,他必须再次并完整地重新开始。当他当日早晨从祇园精舍,那世尊的林园离开时,已经觉醒,已经走上追寻自我的道,这是他的决定,看似自然不过,在他经历这些年的修道后,回到他的故乡及父亲身边。现在,在此刻第一次,他伫立着,像一条横在道路上的蛇,他发现:“我不再是以前的我,我不再是修道人,不再是祭司,不再是婆罗门,我要回乡见父亲做什么?学习?献祭?练习冥想?这些都已经过去,都不在我的未来当中了。”
悉达多纹丝不动,在此刻,呼吸之间他的心结冻了,他觉得自己的胸膛在结冻,如同一头小动物,一只鸟或一只兔子,当他看到自己如何孤寂。经年累月他无乡,他无感。现在他有感了。而一直以来,就算是在最深长的冥想中,他还是其父之子,还是婆罗门,高高在上的人,还是祭司。现在他还是悉达多,那位觉醒者,其他什么都不是了。他深深吸口气,在此刻打了个寒战。从来无人如此寂寞如他。不再高贵的贵族,不再属于工匠的工匠,他们都能找到归依,分享生活,同语交谈。不再与婆罗门生活的婆罗门,不再苦修,不像沙门可以有所归依,就算是树林中最避世的隐士都不会如此的孤独,都有归依,都有所属阶级,都有故乡。戈文达成为和尚。千百名和尚都是他的兄弟,穿同衣,信同法,言同语。但他,悉达多,何处为他所归?与谁分享生活?向谁言同语?
在此刻,周遭世界消融殆尽,只剩他独自伫立,如孤星在天,自这一刻悉达多感到寒冷与沮丧自心底升起,自我增生、固结。他感到:这是最后一次因觉醒而战栗,最后一次因新生而挣扎。他即刻迈开步伐,迅速及毫不犹豫地开始,不再回乡,不再返回父亲身边,不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