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学习问答
60712400000039

第39章 如何看待电影评价与电影产业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反映文艺作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电影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看待成绩和问题,推动电影产业更好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电影评价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影评论。现实中,欣赏电影是一种较为个人化的审美体验,并不存在一种静态的、统一的标准,而是包括了意识形态、艺术审美、市场运作、媒体导向、受众趣味、评奖激励等综合性因素。观众在观看电影前后过程中,会受到有关评价的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电影评价体系,对推动电影产业良性发展、引导社会健康审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电影评价体系分为几种类型。一是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影评人和普通观众评价;二是根据评价导向,可以分为舆论导向、观影消费导向和专业学术导向;三是根据评价载体,可分为传统纸质媒体、视听载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等;四是根据评价时间,可分为预评价、映期评价和后续评价。其中值得重视的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和迅速普及,网络评论和一些影评微信公众号等越来越成为电影评价的重要部分,掌握着重要的话语权。但是,部分评价质量良莠不齐,或者存在恶性攻击和炒作等现象,给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国家必须引导建立健康的电影评价体系,鼓励导向正确的电影评论,建立有力量的、有权威性的影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