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35

第235章 荣华加身(5)

打发走了高若萱,沈云卿径自倒了杯水,坐下说:

“无事不登三宝殿,我琢磨着你不能光为了你妹妹,一定还有其他事,说吧,什么事?”

“呵呵,别急嘛,咱们慢慢说。孤问你,你沈家完了,下一步何去何从啊?我可听说,金戋寺乃是你给母后出的主意,这个金戋寺的大权,少不了你一份。”

“你以为金戋寺就是个好地方,赚钱的聚宝盆?不妨告诉王爷,如今陛下心意转变,已非当初,全然不按沈某计策行事,所以这金戋寺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此言一出,周晟有些不乐意:

“你若不为赚钱,向母后提议金戋寺做什么。”

“恐怕王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吧,沈某建议筹办金戋寺,本来还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将取得的利钱用于经营天下。现在好了,陛下想着要牟利,这利钱都去补贴了国库和内司府,哪里还能用来经营天下。”

“进国库与进内司府,不都一样是朝廷在用钱。”

“哪儿一样了,进了国库和内司府,岂还能用于百姓生计,但钱留在金戋寺,便能用于民间经营,根本是两码事。”

“按你说法,这金戋寺现在反而无用武之地。”

“也不全是,至少还有些用处,但从长远来看,陛下对金戋寺的方略日后恐有后患,如若现在不做纠正,日后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便如此,陛下倘若铁定了心思,那也没办法,只能留待以后亡羊补牢。”

“那得多大代价?”

“可能十倍,也可能百倍,尚不得而知。”

“十倍,那可就是六千万呐!”

“但民间所流通的钱财,何止六千万,得有六七十万万不止,倘若金戋寺日后出现纰漏,就是六十万万也未必招架得住。”

“此事你可告知母后!”

“今日滴翠湖上已经说透,但陛下似乎并无回心转意之举,或是另有羁绊,或是认为沈某危言耸听。但不论如何,现在若不纠正,日后定有重大麻烦。”

“若是母后不回心转意,现在可有挽救措施?”

沈云卿此事恍然明白,周晟其实并不关心金戋寺的死活,正相反,他期待金戋寺出现重大纰漏,好从中谋取政治资本。

所以他期待金戋寺之外,还有配套的挽救措施,这恐怕才是周晟的真实动机,不排除也是林毅贤正在另起炉灶,为日后争夺太子之位做准备。

若是如此,这可能又是一个巨大漩涡。但无论如何,皇权政治不应该拿整个天下做赌注。

迅速全衡拿捏了利害,沈云卿直截了当说:

“办法有,但是只能补其一,不能全补,届时仍不能避免波及全国。”

“那你先说说如何补救。”

“其一,百通利在宁阳根基已经松动,刘岩镜断然不会再容我在兰陵,不出所料的话,其在巩固了淮北后,很快会对对沈某动手,而我也不想与他撕破脸,故而我会主动退出宁阳以外,兰陵的市场,不过我会与他约法三章,维持兰陵现在的局面。

退出兰陵主要市场之后,我当全力经营海通。一来海通现在为工部所控,我无后顾之忧。其二海通毕竟是公主的封地,如此不堪,也实在说不过去。

其三,海通与秀州一江之隔,但海通的土地却比秀州大得多,人口却少得多,但是仍有一展宏图的余地,因此我想大力经营海通。

其四,你的封地在莱州,而公主的封地在海通,正好一南一北,位于东海水路要津,利于日后开海禁,同时我还打算在莱州建筹建大型海船,而海通则以海上商贸为主,构成南北呼应。

其五,我入神都后,将兴办更多作坊,用于生产更多货物,用于贩售牟利,因此短时内又能东山再起,故而我倒是不担心钱的问题。

待等海通、莱州初有起色,京畿道、江南道大势功成,金戋寺之害将削弱大半,虽然仍有冲击,但可人为引导,使之避免影响大局,甚至想让谁受害,谁就倒霉。”

银行的本质使命终究是对资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引导,无论是私有银行、国有银行、权贵银行,银行的本质决定了不可能生产一件商品,妄想依靠银行盘活经济,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即便是金融衍生品,其本质仍然需要物质和生产链为基础,进行增值的包装和销售。

女帝寄希望于金戋寺能完全取代户部,并成为赚钱机器,没有他沈云卿,充其量就是传统的家族式钱庄,本质上不是银行,更不是服务于经济战略的国有银行。

同时缺乏产业规划和配套,银行不过就是一个摆设,无论借贷还是存款,银行本身不生产任何商品,银行的获利仍然依赖资金重新的配置,让资金去应该去的生产环节。

尤其是当下,缺乏金融衍生市场和产品,银行要盈利,还得是暴利,就只能依赖实体生产。

这一点,又恰恰是沈云卿所具备的,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金戋寺虽有其名,却无实质,没有沈某的筹划,金戋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数钱的衙门。”

“如此宏大方略,需得多少钱粮,而且忽喇、肃汝虎视眈眈,你怕是没有这个时间吧。”

周晟不免担心道,沈云卿却轻描淡写说:

“沈某不日将与你舅舅研制惊人兵器,待到成功,天下蛮夷谁人不服,我朝只需数万雄狮势如摧枯拉朽,将之荡平寸草不生。”

沈云卿豪情万丈,周晟将信将疑并不信他:

“你此话当真?”

“王爷何曾见我托大。”

沈云卿反问道,周晟疑虑重重:

“若是真有这等神兵利器,你为何不早早献出,非得孤来逼问于你。”

“可王爷你也没问啊,况且说,此事岂是那么容易,此前沈某忙于江南,也分身乏术啊。”

关于造枪造炮,隆元十一年初到神都参观过工部后,沈云卿曾有考虑,当时一念给否了。

首先,任何时代,但凡是进入青铜文明,具备基础加工能力,都能制造枪炮,搁现代社会,一个普通的高级钳工,凭借最简单的工具,甚至无需机床,都能手工攒出来,问题在于合法不合法,需要多少时间。

同时关键在于理念、认知,以及相关配套的学科的完善和打开,质量、可靠性、配套性,重点是能否工业化规模生产和低成本。

因此岐帝国的技工与设备,稍加培训和改进制造枪炮的问题不大,即便是现代小作坊,甚至家里边,只要有工具,自己动手也能做。

其二,要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需要钢铁、化工、设备、设计、刀具、热处理、冶金、材料等等一系列配套,是一整套复杂系统,单独手工制造一两件,没问题,工业化生产就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才培养。

其三,一个人忙里忙外,其他人知识和认知严重断层,要完成以上一整套系统的全配套,时间、精力都划算。

还不如抽几年时间,培养一批数学人才,然后慢慢迭代发展。有了数学基础,再慢慢延伸其他学科,要快得多。

关键是有人才,他们能知道你说什么,知道你的理念,届时有些事情完全可以放手交代他们去做。

其四,在沈云卿看来,岐帝国外部问题都不是问题,根本问题在国内。与其降低技术难度,费尽心思制造低配版的前膛火器,不如攒教育,日后一步到位。

最后,他是学化工和机械的,也是伪军迷,要制造简单,结构简易,符合当下生产技术,而且凶残的东西多的就是,没必要费尽心思去搞枪炮,还不如先把国内给理顺了。

现代人有现代人的认知、理念和知识领域的优势,但同样也有劣势。纵然他沈云卿见多识广,但被时人套路的也够深的,所以外患不可怕,可怕的是内患。

就像现在,这才几年时间,周晟已从当年意气风发,与唯女帝马首是瞻的青年,渐渐变成离心离德,为了皇位而处心积虑的政客,而起因恰恰正是他沈云卿。

把户部搞垮了,各方势力丧失了共同的目标,现在又开始疑神疑鬼寻找下一个对手,金戋寺的出现,恰恰有对胃口。

之后周晟又提到女帝编练新军的消息,编练新军的消息只在私下里传,因为没经过兵部,而钱和花费又是女帝内司府在维持,私下授意禁军编练的新军,但却不是扩充禁军,还是编入番军,但数量和建制不明,只知道在河南、河北两地,谁人统领也不清楚。

周晟提及这件事,虽然没说明原由,但沈云卿猜测,周晟担心这支新军的兵权日后落入周启手中。

传统的君主制兵权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权利,指向性依附很强,一旦认准了主子,要改变军队的性质非常困难。

而商人为了牟利,是可以随时放弃代理人,背叛自己的主子,而军队比较困难,不是说不可能,而是军队不是一个人,而是成千上万,改变起来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麻烦就麻烦在,日后交接新军兵权的当口上,如果早了,交给谁都很成问题,如果晚了,那问题就更大,很显然会成为一支保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