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犹太人的家教智慧
6045900000003

第3章 接纳之道: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2)

在家长的强逼之下,孩子即使将手中的单簧管拿起来,这并不是说孩子就喜欢去演奏乐器,他们的这种练习,往往就是在完成一种任务,只是不愿意看到父母失望的样子。人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出对某种事物的“适应性”,这样可以使人对某种活动的热情得到激发。这种“适应性”必须这个人自己去寻找,强迫之下绝对无法产生。

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名字叫玛丽,她读的是女校,她成绩优秀、能力强、口才好,而且很漂亮,巴松管吹得也很不错,她吹的好并不是因为喜欢她的音色,而是因为她觉得能够驾驭这种极难学会的双簧片的乐器,并且这种乐器能给她带来进入常春藤名校的优势。玛丽很少去参加生日派对,因为很多时候,她都在忙所谓的正事。玛丽经常早起或者熬夜来写英语作文,甚至有时候她打出的页数,远远超出了老师的要求。去年,她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是,现在她总是觉得胃部隐隐作痛,并且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上课的时候,总是会用手指卷头发,并将衣服也戳出了几个小洞。

然而,玛丽的父母,还对玛丽拥有着过大的期望,使得玛丽受到的压力很大,有些男孩是来自低年级时精神上的压抑,那么女生所面临的压力则又是另一种挑战,玛丽要实现在青春期难以实现的梦想。对于女孩们都很信奉的事情,例如:身材最好如模特一般瘦削,要擅长艺术和英语,同时可以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女孩子。她还为了让自己的价值更加得到展现,她还必须在男孩子擅长的领域里表现得很出色,例如:组成篮球校队,获得科学类的奖项,甚至作学生会的干部。玛丽总是很期望自己的未来:“我知道,我过高的期望了自己,甚至有时我会觉得,若是我这一生没有去参加一次高端会议,没有将目前出现的饥荒问题解决,我这一生就很失败。这些并非是家长给我的期待,这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会看到,将孩子教育的出色的父母,常常会告诉孩子,若想要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自己首先就必须表现得很完美,这样做,孩子往往就会产生一种被强迫的感觉,所以,孩子出于保护自己,就会去参加父母特意给他们安排的种种活动,其实孩子的真实意愿并不是如此。父母如果给孩子的压力过多,不但对孩子的心理上会造成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没有好处,会给孩子的发育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一个孩子若是拥有充足的自主权,那么他就可以更容易、更积极的主动去参加各项他所喜欢的活动,这样产生的热情往往比较“和谐”。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家长可以随意放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到处乱跑。只是说,当孩子喜欢上一件很有趣、且健康的事情时,家长不能强行将其拉开,然后命令他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这样的话,孩子也就被束缚了,孩子是需要自由的。

父母教育:

犹太父母一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容许孩子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犹太教过逾越节的时候,按照传统每个人都讲述关于自由与逃离暴政的故事,并以恰当的措辞和语调来教育那些顽皮和无知的孩子,对于不同的孩子,犹太父母会根据其实际情况来采取不同的说教方式。犹太父母说个每孩子都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否则孩子们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犹太父母经常说:“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因此,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在玩耍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应在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训斥,这样得到的结果只能与家长的主观愿望相反。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犹太父母认为:在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然后引导孩子。而现在有些父母总是把子女的行为解释成叛逆,其实他不过是忠于自己的天性而已。换言之,就是父母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作品。父母期许孩子能像父母想想那样的,甚至比父母想象的更优秀、更聪明、更有志向。而要是孩子们朝不同的方向走得太远,父母便认定,孩子是想吸引别人注意或是反叛。父母要承认,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差异,而父母有时不太容易理解这一点。所以,父母能给孩子最慷慨的一个礼物就是研究孩子的气质,等到你有所了解时,想办法接纳孩子的气质。

有个美丽乡镇,镇的附近有个跳跳湖,在这个湖区域里,“男人个个都帅气,女人个个都强悍,孩子的智商都很高,都超出一般水平”。那里阳光明媚、花草盛开是个难以想象的世外桃源,此种美丽的景象,不免也成了当地小学老师们常讲的课题领域。每当开家长会,老师就描述起年复一年重现的家长会情形,一位中学校长心态不平静的告诉一位母亲:很多孩子的家长很神经质。如果孩子的成绩表现优异,家长会就会觉得很有面子,但如果孩子表现的不出色,那么家长们就不由自主的慌张起来。这就是老师开始给出“跳跳湖式”的成绩单了。因为老师们担心,如果不给标上“优秀”的成绩,家长们不会怪孩子们,认为不是孩子的问题,会怪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没有影响好孩子,也会怪罪老师说老师缺乏能力。

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到孩子上四年级,存在的这些问题一直没被家长重视过。直到问题暴露,无法再隐藏时。因此,出现了儿童能力减弱的问题,因为有些父母对孩子是特殊式的迷恋,持续到小学四年或者甚至更久。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绝对没有一点好处。莎贝明年要上高二了,她说:“我的社交生活很糟糕,之前交过两个朋友,都是男孩,但男孩对她一直都没有兴趣,并且她的老师似乎也都偏袒其他的同学,为此,她感到很困惑,也感到很受伤。我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痛苦和这么难受。因为我的父母从来给我的暗示是,我是优秀的:最有魅力,最漂亮,最聪明的。而且,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不过,我现在发现我很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许在别人眼里还算不错。”莎贝父母认为孩子是优秀,但害怕孩子认为自己是太普通了,认为自己不够优秀,觉得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莎贝一开始把她摆到看似很高的位置上,而现在她又却卡在那儿了。莎贝她自己都没法确定,自己要是有机会和别人去展开真正的竞争,自己会登上哪一层平台,会站在哪儿。

事实上,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们的闪光点,父母心理的“优异观”思想的产生,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因此,要克服这种“优异观”的思想,在犹太教里可以找到克服的方法。犹太教主张:养育孩子,并不期望孩子能成为救世主,而是希望他们能活出自我。他们觉得平凡和崇高是水乳交融的。觉得一年当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日子,是周日那天的安息日,不是人们认为严肃的赎罪日。每星期中那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在他们眼里并不平凡,却是个极具特色的日子。在犹太教里,所谓圣地也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高大,富丽堂皇的大教堂,而是每年金秋的收获,在自己家院子里所搭建的简陋棚子,一家人围着说笑。所谓的圣物就是拿两根不起眼的木质板所做成的一捆羊皮纸《摩西五经》。圣餐则是白色馒头加上鸡蛋。而这个世界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以后要以什么为依靠,不是靠什么英雄人物的出现和作为,而是靠传统的教育,靠孩子身上的活力,他们的民族气息是非常浓厚的,就好比上帝给予每个孩子特殊的赏赐,也从来不认为任何人头上,有什么特别耀眼的光环。这就是他们的思想,要活出自我!

父母教育:

孩子有太多的想法,不是叛逆,不是不懂事不听话,是孩子的天性而已,或者说终于自己的天性。犹太父母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应只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在孩子的生活中,还应该有其他的内容。那种过于单调和乏味的生活,只能成孩子性格造的缺失,比如易怒、厌学、感情脆弱、多攻击性等。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对身边的人和事情,都会表现出极端的冷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对身边事物的热爱,正是对生活热爱的表现,也是他们建立良好性格、心理的开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总想把孩子捏成一件自己期望艺术品,总希望孩子很完美。总期许孩子能像自己!

接纳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并鼓励孩子去完成

犹太父母认为,作为孩子的父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顾及到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对于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应当多鼓励孩子去做,父母应当学会找出一个平庸孩子身上的长处,孩子喜欢做某件事时应当设法去帮助他。孩子在学着做事情时,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不能在孩子脑中留下他是“笨蛋”的印象。在父母的脑子里必须清楚,孩子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能说明孩子缺乏技巧,这种技巧有时是因为父母没有认真地传授,而丝毫不该影响孩子本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习惯,同时并不降低孩子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