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土地
6045300000006

第6章

1951年暮春,桂花坪村的土改工作告一段落后,转入了发展农业生产阶段。

这天,正是我家请人栽田的日子。我请了8个人,其中一个敲栽田鼓的,四斗田一天就可以插完。如果不请人,四斗田自己一家人三天也能栽完。主要是想图个热闹和吉利。鄂南风俗,开秧门时要向土地爷上香、烧纸、鸣炮,以祈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友智叔是敲栽田鼓的老手,歌也唱得好,这敲鼓的差事非他莫属。友智叔已坐在田塍上,架好秧鼓,双手捏着用竹子削成的鼓槌敲起鼓来了,一边敲一边唱:

秧鼓落田响一声,

鞭炮锣鼓闹沉沉,

男女老少齐下田,

庆贺贤东开秧门。

边插秧来边唱歌,

两手插秧快如梭,

插多插快要插好,

行对行来棵对棵,

第一不插烟袋锅,

第二不插毛鸡窝,

第三不插野游鹅,

洗手上岸就发棵。

……

就在这时,中年妇女桂花截住友智叔的歌唱起来了:

落垅小伙是哪个,

喊我一声好阿婆,

我来帮你栽两棵,

带出垅来你唱歌,

歌声未落,“哟嗬”声四起,接着是满田满畈的嘻闹声。人们便把目光投向落垅小伙子身上,这个小伙子便是王有富。王有富眼捷嘴快,说:“我边栽田边想工作呢!你们看,那不是赵队长、刘队长、王支书来了吗?”说完就洗起手来,准备上岸去陪他们。

这时我才发现,刚当选的村支书王甫仁和工作队长赵宝成、副队长刘仁森已站在田塍上,三个人脸上都有笑容,特别是赵宝成笑得牙齿都露出来。我忙上岸发纸烟给他们抽。赵宝成不抽烟,刘仁森抽烟可他就是不接。王甫仁接了烟点燃抽上了。

王有富一会儿就上岸了,和他们打起招呼来。赵宝成见了说:“我们今天是随便来溜溜的,王有富,你忙你的。”

王有富满脸堆笑说:“不忙,就是再忙也要陪你啊!”

赵宝成说:“今天不用你陪,我还要下田学插秧哩!”

桂花快言快语说:“有富,你别溜。你下来,今天你不栽出垅,看我不往你裤裆里敷泥巴。”

这时赵宝成脱掉鞋袜就要下田,王甫仁怎么拦也拦不住。王有富见状,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垅”里继续栽田。赵宝成下到水田,卷起衣袖,拿起一把秧苗向桂花请教。桂花笑着说:“赵队长,你要学栽田可以,得交学费。”

赵宝成笑着说:“我交,你教会我,我上岸就交。”

快嘴老三接住话茬,一语双关地说:“赵队长,把你的短枪给她玩玩就行了。”

赵宝成没听懂,问:“你说什么?”

王甫仁忙说:“赵队长,别理他,他和你开玩笑呢!”

桂花抓起一把泥巴掷向快嘴老三,骂道:“狗嘴吐不出象牙!”

王甫仁说,“桂花,别闹了,快教赵队长插吧!我们还有事呢!”

桂花就手把手地教赵宝成插起秧来。王甫仁脱了草鞋也下田去插秧了。刘仁森没有下田学插秧,他走到徐友智旁边,看他敲栽田鼓,听他唱栽田歌。

一会儿风仙把“过中”挑来了。友智叔停下了鼓大声喊道:“歇伙(鄂南语休息的意思)‘过中’哪!”栽田的人听到这喊声先后上岸了。赵宝成栽田的兴趣未尽,在王甫仁的再三催促下,他栽完最后一支秧伸直了腰,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了,在王甫仁的搀扶下上了田塍。我忙上前拉了拉王甫仁的衣角,轻声问:“王支书,一起去‘过中’吧?”

王甫仁说:“没桌没椅咋吃?算了!”

我说:“那中午你们就到我家去吃饭?”

王甫仁说:“那我得问问刘队长。”

王甫仁走过去向刘仁森请示。刘仁森说:“我们只能到贫下中农家吃饭。”他虽然说得很轻,但我还是听见了。

王甫仁转来对我说:“不到你家吃饭了。”说完就邀他们走。

我忙上前去客套地说:“赵队长、刘队长,一起‘过中’吧!”

赵宝成问王甫仁:“王甫仁同志,啥叫‘过中’?”

王甫仁解释说:“我们这里中饭吃得迟,请人栽田中途都有‘过中’的习惯,就是简单地吃一餐,下些肉丝面,炒些花生米,煮些咸鸭蛋,外加一壶谷酒,挑到田头吃,饱肚鼓劲罢了。”

赵宝成兴致勃勃地说:“刘队长,我们也去‘过……过中’。”

刘仁森嘴巴张开“这……”地一声僵住了。

赵宝成心领神会说:“不是就‘过中’嘛!中农也是团结对象。徐土地也是长工。是吧,王甫仁同志?”

王甫仁忙说:“是长工,他父子俩做了三十年长工呢!”

赵宝成高兴地说:“走,‘过中’去。”说完就打头向“过中”的草坪走去。

我抢先赶到“过中”的地头,让凤仙盛三碗肉丝面放好。赵宝成、刘仁森和王甫仁随后便到了。围在菜碗旁边的人起身散开去。赵宝成忙说:“大家别走,你们走我就不吃了。我这人爱赶热闹。”边说边蹲了下去。起身要走的人又回来几个。我忙把盛着肉丝面的蓝花碗端给赵宝成,然后分别端给刘仁森和王甫仁,又给他们一人一个咸鸭蛋。刘仁森端起碗,拿了咸鸭蛋,起身走到一边吃去了。

赵宝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边吃边说:“这面好吃,我从来没吃过这种面呢!”

蹲在旁边的桂花说:“这叫炒面,把面条放到油锅炒黄炒脆后再煮。”

赵宝成说:“还是你们南方人聪明,我们北方人天天吃面,咋就不会这样弄着吃?”

桂花说:“那你就别回北方了。”

赵宝成说:“回不去哪!”说后又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赵宝成问王甫仁:“今年开秧门徐土地是头家吧?”

王甫仁说:“徐土地父子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每年他总比别人早开秧门七八天。田地里的庄稼长得高人一节,收成也多人一两成。”

赵宝成兴奋地说:“好,好!吃完你带我去参观一下他的庄稼地。现在农民分得了田地,就得想办法让他们种好田地,过上好日子。你说是吗?”

王甫仁连声说:“是的,我和你想到一块了。”

我说:“赵队长,没什么看的。”

赵宝成笑道:“徐土地同志,想不到你还挺保守的。怎么,怕别人学走了你的好经验?我还就是要你把经验传授给大家哩!你说说,这种田有哪些经验?”

我说:“‘种田没有巧,全靠用心搞’。农活是讲农时、讲环节的,不能误了农时,少了环节。误了季节,少了环节,就影响收成。是吧!所以说,农人种田种地,一是人要勤,‘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人糊弄地,地糊弄人’;二是种要好,‘好种出好苗,好苗收成好’,‘种地不选种,累死也落空’;三是肥要足,‘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啊!赵队长你说是这理吧?”

赵宝成惊讶地望着我笑着说:“说得好!徐土地同志,看你不出你还是个秀才哩!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像做诗,哪学的?”

我说:“我爸种田种了几十年,向我爸学的。”

赵宝成说:“王甫仁同志,走,我们去参观徐土地家的庄稼地。要好好总结一下他的种田种地的经验,在全村推广,把桂花坪村的农业生产搞起来。”

王甫仁说:“好,那我们吃完就去。”

赵宝成、刘仁森“过中”之后,在王甫仁的带领下参观我家的庄稼地去了。当他们回去时,特意让王甫仁弯路来告诉我,说赵宝成看后非常满意,工作队要组织全村的农户来参观学习,还要我介绍经验。他还告诉我,为这事刘仁森和赵宝成意见不统一。刘仁森说不能树中农的典型,要另外树一个贫下中农的典型。赵宝成坚持要树你,说谁的田地种得好就树谁的典型。王甫仁要我好生准备准备,要为赵队长争气。

我有些慌了手脚,说:“那我说些啥呢?”

王甫仁说:“你就说你对赵队长说的那些,再稍微说详细点,具体点就行。”

三天之后,土改工作队召开桂花坪村农业生产会议,每个农户派一个代表参加,先到蚌壳岭参观了我家已插上秧苗的稻田,又去山地参观了我家的小麦和蚕豆,然后集中到鹤皋学校操场上开会。会议由赵宝成主持。首先由刘仁森传达县委《关于土地改革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意见》的文件。接着王甫仁发言,他对全村农业生产的形势作了分析,并提出抓好全村农业生产的方法和措施。最后让我上台介绍种田经验。我走上台前,看着那么多双眼睛望着我,吓得浑身像筛糠似的哆嗦起来,慌得要缩回去。赵宝成见了拦住我,笑着说:“别怕,就当前面没有人。”我又站上前去,仰脸朝天,结结巴巴地讲起来。我说了一大串农业谚语,把大家都逗笑了。比如,我说“女人奶足,伢儿就胖,田里肥足,苗儿就壮”,把一些人笑得前仰后翻,笑得我后面的话好一阵接不上卯了。我好不容易讲完,下台时我的脚踏空了,差点摔到了台下。会场上又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赵宝成最后总结,他号召全村人向我学习,我听后臊得脸通红,心里发慌。

这年底,全村的农业全面丰收了,除公粮以外,卖给国家的粮食最多,被区里评为先进村,我也被评为县里的劳动模范。赵宝成也因此提拔到另一个区当区长去了。

这年秋天,凤仙生了个包脚的(鄂南农村对女伢的称呼),我给取了个名儿叫徐谷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