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理想的渴望,有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把梦想变为现实,让自己能够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快乐。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如果认定了,就赶快行动吧,要牢记“知道”远不等于“做到”,知道不如做到,想到了更要做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行动力是关键,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知道不如做到,想到更要做到
杰克·韦尔奇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要知道,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在很多人身上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看到别人成功时,不以为然,以为那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自己去做的话,也能做到,或者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做,只是没做而已。是的,很多事情做起来并没有想的那么复杂,也有很多事情我们知道怎样做能取得好的结果,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做了没有?当别人在脚踏实地把自己所知道的转化成胜利果实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久,在西班牙的一次欢迎会上,有位贵族突然口出狂言:“发现新大陆没什么了不起,这不过是件谁都可以办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张扬。”这位贵族继续说道:“哥伦布不过就是坐着轮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后在海洋中遇到一块大陆而已。我相信我们之中的任何人只要坐着轮船一直向西行,同样会有这个微不足道的发现。”
哥伦布听完贵族的这番“高论”后,并没有丝毫的尴尬,只见他漫不经心地从身边的桌子上拿起一个煮熟的鸡蛋,微笑着说:“请各位试试,看谁能够使鸡蛋小头朝下,并竖立在桌子上。”
大家用尽了办法,也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哥伦布拿起手里的鸡蛋,用小头往桌上轻轻一敲,鸡蛋便稳稳竖立起来了。那位贵族立即说:“用这种方法,我也做得到。”
哥伦布起身很有风度地环顾这在座的每个人说:“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来都非常容易,不过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我已经动手做了,而你们至今也没有做。”
再多的智慧,再多的奇思妙想,如果不用在行动上,都是毫无意义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不在于他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够创造多少价值。
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2004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中,中国的2000多名工商界的精英都希望从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CEO那里得到一些“秘笈”,有人问道:“我们知道的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大家与你们的差别那么大呢?”韦尔奇一字一句地回答:“你们‘知道’了,我们却‘做到’了。”一句简单的回答,却道出了卓越与平凡的真正差别。
“知道了”并不等于“做到了”,“知道了”距离“做到”还很远很远。然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知道了就万事大吉了,就开始沾沾自喜。现在这样的观念已经形成了一种“知道文化”——什么都知道,说起来一套又一套,谈起来一个比一个头头是道,但就是做不到。怎样才能跨过“知道”到“做到”这个槛,是每一个追求卓越,想要超越平凡的人都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只有真正把自己知道的应用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才能一步一步地把梦想变为现实。
日常生活中,许多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立刻去做。人总是有惰性的,很多时候自己已经形成了对一件事情的想法,也知道这件事情是可行的,但就是推三阻四,迟迟不愿拿出行动去实现,所以时间一过,就慢慢地淡忘了,即使再想起,也错过了再做的时机或者已经没了再做的兴致。结果往往就是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会很快就付诸行动,所以成功的是别人,自己只能带着羡慕和不服气的眼光去看着别人的成功。
其实,已经想到了,为什么不去行动呢?“知道”与“做到”的距离很遥远,但是,“想到”距离“做到”,已经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了,只要你能积极地付诸行动,成功的可能就会大大提高。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你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有一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他非常喜欢,想把它带回家,可是又怕妈妈不同意,所以,他把小花猫拴在家附近的一棵树上,然后回家,去跟妈妈商量收养小花猫的事情,妈妈最后同意他把小猫抱回家,但是当他再次回到那棵树下时,小花猫已经被一只狗咬死了。小朋友非常难过,因为他知道不管怎么样,妈妈最终都会同意的,只是自己没有当机立断把小花猫带回家,才失去了它。这位小朋友实际上已经认准了这件事情,但是,他并没有当机立断,所以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思维的一瞬间可以想出很多优秀的点子,这就需要我们去把这些难得的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想到更要做到!光想不去实施也是徒劳无功的。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在他产生新的灵感时,他会立即把它记录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所以优秀的艺术家总能创造出优于他人的杰作,因为很多灵感的激发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没有立刻抓住,它就会悄悄溜走。
2001年初,小丽找就读于某城师专的好朋友小娜玩,晚上肚子饿了想吃宵夜,在等宵夜的空档,小娜提起了这条街上还有另外几所学校,住校的学生不少,却没有几家像样的夜宵店。于是,平日就喜欢吃鸭仔粥的小丽,突然就有了在这儿开间鸭仔粥店的想法。想到了就更要做到,原本打算第二天就回去的小丽,便在师专呆了下来,观察学生流向流量、调查顾客消费意向,足足折腾了一个礼拜。
一个礼拜后,小丽带着几年积蓄的一万块钱在师专的对面租了一间20平米的小店。由于是在学校附近,所以小丽理所当然将主要的消费目标群锁定为学生。虽然启动资金有限,小丽自己动手把小店装饰得倒也惬意,从构思、设计到施工,小丽都亲力亲为,其间也融入了不少朋友的主意,小娜等几个好朋友更是帮了大忙。在装修的空档,小丽向身为大厨的表哥,学习了鸭仔汤的做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她终于出师了。她的小店在几个月后正式开张了,而且生意非常红火。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把它开发出来,是不是想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想不想改变现在的这种状况和处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你想到了改变现状的方法后,有没有立即行动。如果要成为一个果断干练、做事有效率的人,最好还是“想到做到”。有些人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会为它的困难而六神无主、心情紧张、沉重不安。这些人大多是较为拘谨和责任感较重的人。去除这种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办法,就是立即着手去处理这件事,当真正开始做了以后,往往会意外地发现,原来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困难,而是自己吓倒自己罢了。
做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行动的人吧!你做了也许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做,就一定是失败的。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多主动做些事情,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旦你坚定了信念,就要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赶紧行动起来。要相信自己在梦想的支撑下,你的行动,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敢想敢做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和成就。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取法乎下,仅得乎无。”而西方也有这样一句谚语:“想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能得到一只金袖子。”
从前有两个人,他们都想到远方去,一个人想到日本,一个人想到美洲。他们同时从蓬莱出海,结果两人都没有达到目的地。但想到美洲去的人到达了日本,而想到日本去的人只到了朝鲜半岛。
那些志向远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远远超出起点;一个理想高、目标大的人,即使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但其实际达到的目标,都要比理想低、目标小的人最终达到的目标还大。
因此,任何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敢想才行,也就是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提升起来,而不要退缩在一个狭小的角落。
可以肯定地说,卓越的人生都是崇高理想的产物。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只敢想而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人,也不会拥有成功。
有个人曾经问著名思想家布莱克:“您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多思多想!”布莱克回答。
这个人如获至宝般地回到家中,开始整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按照布莱克的指点进入“多思多想”的状态。
一个月后,那个人的妻子找到布莱克,愁眉苦脸地诉说道:“求你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从你这儿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整天躺在床上痴心冥想!”
布莱克赶去一看,只见那个人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布莱克说:“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莱克先生缓缓地问道。
那人回答说:“想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感觉脑子里都已经装不下了。”
“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点: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成功像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爬不上去的。”接着,布莱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性格更是有着天渊之别,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发财致富。
每天,教授都翘着二郎腿在那里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旁边虔诚地洗耳恭听。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付诸实际行动。
几年后,文盲真的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而那位教授呢?他依然是囊空如洗,还在那里每天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其实,相对于付诸行动来说,制定目标倒是更容易的。许多人都为自己制定了人生目标,从这一点上说似乎人人都像一个战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定了目标之后却没有落实下去,不敢采取行动,结果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敢想和敢做,是促使人走向成功的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凡事没有下一次
静下心来先反省一下自己:你有没有对自己或者是你的上司说过这样的话——这次没做好,我保证下次一定做好?我想很多人会很纳闷:说过不是很正常的事吗?这次没做好当然要等下次做好啊!你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下次,那么你的这次就永远做不好。如果你已经做的都没做好,怎么获得别人的相信?一次可以,如果很多次呢?你会有那么多机会吗?所以永远不要期待下一次,争取事事一次做对。
人们之所以喜欢说“下一次”,是因为他们想让自己免于受到别人的批评和自己内心的谴责。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就好比在一场短跑比赛中,如果跑了一半你发现自己跑错了跑道,当你准备改正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别的人早就跑到了你的前面,而且也不会有重跑一次的机会,因为没有这样的规矩。
当人们说完“下一次我一定能完成、一定能做好”之后,他们继续走在原来的路上。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开车前设定了自己的目的地,却不知不觉行驶到别的地方。就拿我来说,原本每天上班是走同一条路线,而最近一段时间,途中因为施工经常导致交通堵塞,于是,我有意识地为自己规划了另一条行车路线。然而不幸的是,我还是很多次走上了拥堵的老路。
思维和行为的懒惰让人们不愿意改变自身,显然大多数人曾经“痛下决心”说出这样的话:“我保证下一次一定做好!”但是刹那之间,这个决定被淹没得无影无踪,下一次做错之后,他们依然重复地说一样的话。如果你不改变你的态度、思想、行动,你的工作还会停留在表面上。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并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本质,所以总是浮在表面上,做不好是预料之中的。重复做表面工作,只会得到一样的结果,这个道理可以应用到人生的各个层面。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有多少次可以做表面工作的机会呢?这不是恐吓诸位,很多情况下,根本没有“下一次”的机会。当你还来不及说“我下一次一定能做好”的时候,你已经被解雇了。
在某家金融公司工作的罗宾,一直是一位表现出色的员工,颇受上级的青睐。直到这一天,罗宾在给上司赶一份重要合约的时候,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他的朋友里奥纳多想约他周末参加郊游活动。罗宾挂掉电话后便心不在焉,他在遐想郊游该有多么快乐,森林、美酒、烧烤、闲谈,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但是手上的重要合约提醒他停止胡思乱想,罗宾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可是没过5分钟,罗宾又开始想应该准备哪些野餐的食物。就这样,在不断走神和紧张工作之中,一份合约起草好了。
交给上司的时候,由于罗宾一直很稳定的表现,上司大概浏览了一下就签了字,然后合约被寄出。结果是,这份合约上存在一个严重的但是很隐蔽的数据错误,导致公司亏损了几十万美元,罗宾因此被直接炒掉,天天都有时间去郊游了。
不可否认,那些一向表现突出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赞赏和上司的重用,就因为这样,他们更不容许自己出现错误,因为往往他们一出现错误,造成的后果会更严重,也许根本就没有机会说“下一次”了!
但是,很多人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做表面工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诚然,具备良好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花时间和精力往往会造成高效能工作的假象。即使一个人每天每周每月都在忙碌,也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每件事都没有做到位,其结果还是一个零。因为我们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如果每件事都不能做到位,到最后其结果也许与自己的目标会相去甚远。所以我们不要等到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再说“下一次”,而要把握好这次的机会,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到位,这样一步步积累下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归根结底,我们不能一次做对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自信。为什么要等到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说“下一次”?而不是在开始做事的时候就说“我一定能做好”呢?在你开始着手工作之前,你必须有完成工作的坚定决心。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跟自己说:“我能完成!”或“我肯定能做好!”这样我们能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机会就会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