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机会;拿出成果来,获得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我们选择职业时,要注意的是特长与职业的匹配。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人,较适合从事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擅长逻辑思维的人,则比较适合从事哲学、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工作;擅长具体思维的人则较比较适合从事机械、修理等方面的工作。
小罗伯特·帕克20岁时,常常去法国东部斯特拉斯堡大学看望在那里就读的未婚妻帕特里克。他回忆道:“当我们一起外出就餐时,我想喝可口可乐,但它要一美元一小瓶。于是,我们就改喝较便宜的佐餐葡萄酒,而我对这种以前从未尝过的饮料着了迷。”以后,他每星期要花1200美元用于购酒,而其中大部分最后都被倒掉。如此浪费,正是这位39岁的品酒家的成功之道。他放弃了律师生涯而成为专业品酒家之后仅两年,他在制酒业中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他发行的酒类通讯《畅饮者》报已在37个国家中拥有17300个订户,而且每星期还会增加80~125个。他写的名为《波尔多》的第一本书在美国已销售65000册,不久还在法国和英国出版。
人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世界上的工作千万种,对人的素质要求各不相同,干不了这个可以干那个,总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天地。只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并且奋力拼搏,一定会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天无绝人之路,只要你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
什么是“天赋”?天赋是指上天赋予我们的才能,这种才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还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将其发挥出来,是许多人成功的秘诀。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25岁就红透宝岛,《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台湾经久不衰,他的作品在内地也非常畅销。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小时候的朱德庸却是一个“差生”。
朱德庸天生对图形很敏感,但对文字类的东西接受起来却很困难。在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他一直认为自己非常笨。读中学的时候,朱德庸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刻板的“填鸭式”教育方法,他像个皮球一样被许多学校踢来踢去,就连最差的学校也不愿意接收他。
开始他也像老师们一样认为自己非常笨。十几岁以后才明白,自己不是笨,是有学习障碍。他发现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
谈到求学时的痛苦经历,朱德庸说:“我的求学过程非常悲惨!学习障碍、自闭、自卑,只有画画使我快乐。”画画是唯一能让朱德庸感到松弛的事情。他说:“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待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打击,我敢怒不敢言,但一回到家我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然后自己心情就会变好了。”
他的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也吃了很多苦头,他们动不动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老师训话,还时常要带着小德庸到各个学校去看人家的脸色,求人家收留这个学生。幸运的是,朱德庸的父母从不给他施加压力,一直任他自由发展。他的爸爸会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订起来,给他做画本。
朱德庸后来回忆说:“如果我的父母也向学校老师一样逼我学习,那我肯定要被逼死。每个人都有天赋,但是有些人的天赋被他们的家长或者被社会的习惯意识遮盖了,进而就丧失了。而有的人则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并坚持发展它,最终使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在这一点上朱德庸很感谢自己的父亲,在他小时候非常想画画又总拿着笔画个不停的时候,他的父亲没有阻止他,反而支持了他。
关于天赋,朱德庸有非常精彩的见解:“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也是一样,不过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天赋忘了,就像有的人被迫当了医生,而他可能是怕血的,那他不会快乐。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只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象。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社会就是很奇怪,本来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狮子有狮子的本能,但是社会强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狮子,结果出来一批烂狮子。我还好,天赋或者说本能,没有被掐死。”
伏尔泰说:“天性,往往比教育有更大的影响。”朱德庸的例子恰恰印证了这句话,他的成功完全来源于他对自己天赋的充分发挥——发挥天赋是成功的秘诀。
人好比一座冰山,表现出来的只是其本身能力的一角,只有5%左右,而其余储藏在海下面的95%,则都是人的潜能。这种潜能当中一定有你的特质,一定有你最喜欢、最专注、最擅长的事情。世界上之所以有很多顶尖的体育天才、音乐天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独特的特质、优势,然后将其发挥出来了。
其实,成功人士或者伟人也并非每个方面都很优秀,他们只是发掘出了自己的天赋,找到了自己擅长走的路。所谓人才,其实就是他做的事,将他们才能上的优势充分表现了出来。所谓庸才,不过是做了他们做不好也不该做的事情,从而将他们才能上平庸的那一方面表现了出来。所以,世上不存在绝对无用的人,也不存在彻底的失败者。当你在某方面陷入绝境时,不要放弃,一定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一件事是你所擅长的。
阿尔弗雷德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大学毕业之后,他从事了几份文职工作,但是,他看起来并不能保住自己的工作。事实上,在头两年里,他虽然努力地去工作,却仍然失去了三份工作。
但是,接着,在阿尔弗雷德的生活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他开始尝试做推销员的工作。令人惊奇的是,他在这一行干得非常好,几个月后,他进入了汽车公司,在销售部推销汽车。这样的改变使阿尔弗雷德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他开始意识到他的最初的三份工作对他都是不适合的。他不喜欢那些工作,并且,那些工作并非自然而然地来到他的身边的,自然而然来到他身边的工作是销售。他立刻明白了:他擅长做销售,他喜爱这种工作,喜欢让人们购买他所推销的东西。最后,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
人都是有所能有所不能的,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选择自己该走的路。一旦走错,你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看看其他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而天生怕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学校里每一天的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去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便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具有某些方面的天赋。我们应该去努力挖掘自己的天赋,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而不要去搞那些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东西。做不擅长的事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会影响你的创新能力。做你不擅长而别人擅长的事,你就只能步人后尘,永远不能走到前头。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思维升升级了:不要再一直固守勤能补拙的古训了,还是赶快发挥出自己的天赋,让成功之路走得更加平坦、轻松些吧。
莫要在巴纳姆效应中迷失自己
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受暗示性越强。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你也有从众心理吗?你是否也在“巴纳姆效应”中迷失了自己?
命运自己做主,幸福自己追求
鲁迅在《祝福》里描写祥林嫂这个人物,是一个只知向神佛乞求改变自己命运的不幸女人。时至今天,还有很多人一旦在前进的道路上遭遇困难、碰到挫折、面临逆境、身处不幸之时,也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嗟叹自己的命运是如此多舛,从而轻易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把命运的改变希冀于上天的垂青。
每个人对自己都是有所了解的,只不过有的人了解得比较清楚,有的人却从未认真想过,还不太清楚。有的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有的人却总是看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全在于对自己的了解上,这就是说要知命。
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一种人,对自己的命运越了解,越清楚,反而越是相信在冥冥之中有个东西主宰自己的命运,认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是上天注定的。于是放弃努力抗争,让很多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从身边白白溜走。不去做主观努力,只知一味地等待,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就一辈子守在树桩旁,从未想过还可以离开树桩到其他地方去抓兔子。
做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做人就应该乐天知命,知命而不信命。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历史前进的步伐就是那些从不相信命运,从不向命运低头服输的人引领着的。昔日,陈胜、吴广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先向自己的命运进行了抗争。做人更应该这样,更应该经常向自己发问:“难道我就是这个样子,不能改变吗?”人对人的超越,最主要的是对自我的超越。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出生在同样的环境中,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样的老师讲课,毕业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看来不是一个简单环境决定论所能回答得了的。这其中,显现出来的差别就在于每个人对待自己命运的不同态度。相信命运与不相信命运的人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差异。
可见,人的处境永远不是僵直呆板和毫无道理可讲的,处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机遇,也会有自己的挫折,有自己的无常,也会有自己的有常,有自己的顺风,也会有自己的厄运。命运由我做主,幸福在于自己去寻求,无论身处逆境、顺境或是俗境,时刻以一种乐天知命而不信命的态度超越自己,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