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22岁以后该做什么
6033000000009

第9章 出身靠命运,成功靠选择(1)

无法选择出身,却可选择出路

倘若你出身贫寒,并且甘于这种生活,没有脱离贫困的强烈愿望,则你的一生就注定了与富足无缘。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多数人并不是因为贫穷而被奴役,而是因被奴役而贫穷。”

迈克尔有8个兄弟姐妹,他的父亲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黑人佃户。迈克尔4岁半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了,他8岁时就学会了赶骡子。这些实在是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佃农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时就必须工作,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他们认为是命运的安排,因此往往甘于贫穷。比别人幸运的是,迈克尔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母亲,她始终相信一家人应该过着快乐且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她常常把儿子抱在膝盖上,向儿子诉说自己的梦想。

“我的孩子,我们不应该这么穷。”她常常这么说,“贫穷不是上帝的旨意。我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爸爸从来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

母亲的话深深地植根于迈克尔的心中,这成了他一生追求卓越的动力。母亲的话最终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被母亲的话所感召的迈克尔一心向往跻身于富人的行列,于是在追求财富的路上,他从不懈怠。终于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推销工作有了一些积蓄。10年后,他听说供货的那家公司即将被拍卖,底价为15万美元,他毫不犹豫地就去同供货的公司商谈收购接手事宜。结果是他用自己的全部积蓄——2.5万美元作为定金,并答应在一周内筹足余款12.5万美元。合同中还规定,如果逾期未补齐余款,定金将被没收。

迈克尔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关系来筹钱,可是到了最后一晚,依然还差1万美元。

迈克尔觉得自己已经想尽一切办法了。时间也不早了,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迈克尔跪下来祈祷,请求上帝指引。

谁能在时限内借我1万美元呢?迈克尔反复地问自己。他把周围的人又都想了一遍,却还是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够帮助他。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万般无奈的迈克尔毫无放弃之意,他决定最后一搏。于是他走出房间,开车沿着第61街走下去,看看有没有机会。

当时是深夜11点半,迈克尔沿着第61街往下走。过了好几个路口,都是漆黑一片。他继续往前走,终于就在要走到尽头时,他看到一家承包商的办公室里还有灯光。于是迈克尔飞速下车,心中充满了欣喜,他走了进去,看到那位承包商正在埋头办公,由于熬夜加班,已经疲惫不堪。迈克尔跟这个承包商有些交往,于是就鼓起勇气说:“你想不想赚1000美元?”问话直截了当。得到的回答也直截了当:“想,当然想。”“那就借我1万美元,我会外加1000美元红利还给你。”迈克尔向那位承包商详细说明了自己整个的投资计划,并告诉他还有哪些人借钱给自己。由于迈克尔做推销时有着良好的信誉,再加上他周密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这位承包商很爽快地把l万美元借给了迈克尔。

迈克尔成功了,他不但从接手的公司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且又陆续收购了几家公司,其中包括化妆品公司、食品公司、服装公司及报社等。是梦想让他由贫穷走向富裕。

人不应该坐在那里等待好运的到来,而是应该身体力行,朝着现实可行的目标努力,梦想才能成真。世上贫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贫穷并不是因为别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告别贫穷、走向富有的梦想。没有梦想,怎么会着手去做呢?

所以,不要一面埋怨自己贫穷,一面却安于现状,只有时时鞭策自己:我想富有!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摆脱贫穷。

22UP成长宣言

富兰克林说:“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二十几岁的男人,如果你还认为自己之所以无法成功,是因为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有钱的父母,没有有权的亲戚,因此也不再努力,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的确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你却可以选择今后的出路。

男人,22岁以后别再依赖父母

时下,一个新的群体在不断壮大,那就是“啃老族”。“啃老族”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这些人往往赋闲在家,衣食住行靠父母,花费大得惊人,高档商场、餐厅、娱乐场所常见他们的身影。二十几岁的男人们,如果你也有上述特征,那就该警醒了。

22岁以后的男人开始梦想房子和车,梦想辉煌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而这一切的实现,是要靠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而不是你的父母。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会遇到陌生人问路,其实陌生人就站在目的地前面,当你给他指出来的时候,他拍拍脑门:我怎么就没注意呢?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是你做不了的,只是你想不想做的问题。

小事问别人,遇到关乎人生的大事了你该怎么办?还要靠别人吗?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个小孩,凡事都靠母亲。一天,他的母亲要出去好几天。临行前,这位母亲为儿子烙了一张很大的饼,在中间挖了个洞,套在儿子的脖子上。

三天后,这位母亲回到家中,发现儿子晕倒在地上,那张大饼还有一多半没有吃。一番紧急处理后,儿子总算醒了过来,还哭喊着说饿。

母亲很惊讶,说:“大饼还有一多半呢,你怎么不吃啊?”

儿子虚弱地说:“我吃不着,嘴前面的我都吃完了,可脖子后面的够不着。”

这是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虽然故事有些夸张,但也给我们一些启示。那就是不能事事依赖他人。惰性和依赖性,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惟有依靠自己,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地。

中国有句古话:“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正值人生上升阶段的男人们,却不可将此话作为信条。如果非要当做自己的信条,也一定要弄清楚那所谓的“大树”就是自身,是自身的努力,而不是父母长辈的庇荫。

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出生在美国加州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的叔叔是以《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等影片闻名于世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但是,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他的成功却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他17岁开始进入电影圈,为了不受叔叔名气的影响,才改名为尼古拉斯·凯奇。

1982年,凯奇初次在影坛露面,在《开放的美国学府》中扮演一个角色。第二年,他又出演影片《村姑》和《斗鱼》。1984年,他在名片《鸟人》中的出色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该片198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随后,他又主演了几部影片,在影片中均有不俗的表现。其中《野性难驯》在1992年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成了凯奇演艺生涯的转折点。

凯奇继续在小制作电影中磨炼自己的演技,又继续出演了《今夜你寂寞吗》、《西部红石镇》、《黑白追缉令》和《超级赌徒》等影片。

1995年,凯奇主演了《逃离拉斯维加斯》。他的付出获得了回报,他精湛的演技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次年,凯奇凭借此片赢得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该片使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男影星。相继他又主演了《绝地任务》、《空中监狱》和《变脸》等票房大片,成为国际巨星。

凯奇没有依靠自己的叔叔,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在大量的小制作影片中演出的机会,从而磨炼并提高了自己的演技,最终拿到了奥斯卡影帝的头衔,攀上了自己演艺生涯的高峰。

当然,倘若凯奇当初依靠自己的叔父,则他的演艺生涯初期应该会比其他人顺利一些,但是没有经过锤炼的铁块无法成为好钢。所以说,依赖他人只会让自己变得日益懦弱,而依靠自己,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在初学写作时,每次寄出的稿子都被出版社枪毙了,其父大仲马得知后,对他说:“如果你能在寄稿的时候,顺便也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哪怕只有很短的一句话,就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有所改观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爸爸,我不想站在您的肩上去摘苹果,那样的话,摘来的苹果于我而言毫无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了以父亲的盛名来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还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很多个其他姓氏的笔名,免得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并未沮丧,他依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有一位资深的编辑被他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而这位资深编辑也一度和大仲马有过多年的书信往来。当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一模一样时,开始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可是,他不敢断定,因为作品的风格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为了解答这个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去造访大仲马。

令这个资源编辑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居然是大仲马年轻的儿子小仲马。“您为什么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资源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说:“因为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真实的高度依靠的是自身的努力,父母的成就再高再大,都始终是他们的,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最多让你比他人的起点高些,但起点毕竟不是终点,最终的高度,还是要看你自身的努力。

22UP成长宣言

中国有句话说:前30年看父敬子,后30年看子敬父。是的,无论谁借谁的光,恐怕最长期限也不过30年而已,要想得到别人长久的尊重,惟有靠自己的本事。

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当今时代,由于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压力,使得人们在选择工作时往往侧重考虑待遇问题。而不去多想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本人会不爽快,工作效率也不会很高。

一份调查表明:在3000多名被调查人员中,有71.5%的人明确表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当被问及为何不满意时,约有一半以上的人给出这样的回答:

“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也就是说,这一部分认为自己当前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人,本来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但是事实上却并没有,因此他们才不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人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因为不适合,所以无法充分发挥才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无用武之地”。

其实,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才是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也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能放弃。

如果一个人可以搬起一大块石头,你却让他去捡鹅卵石;如果一个人擅长挑水,你却只让他负责开关水龙头。就像《水浒传》中有着一身好武艺的鲁智深,曾被安排去看护菜园子,他能倒拔垂杨柳,却让他去给青菜拔草,别说是性格本来就鲁莽的花和尚,就是逆来顺受的林冲也会受不了的。

另外,一个人如果有真本事,有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却苦于没在适合的岗位上,他的能力由于长期被埋没而无法施展,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可能就将这些本事慢慢地遗忘殆尽,从而变得与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是因为很多人在择业之前没有充分估量自己的客观条件,没有具体分析自身的特殊情况,听别人说什么工作好就选什么工作,或是看到很多人都去做那个工作,自己也怕失去好机会。就像路边的小吃店,两个同样的小店,卖同一个锅里做出来的食品,如果一个店里排满了人,再来的人就肯定不会去另一个没有人排队的店里买。这就是一种从众心理,且是盲目从众。在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后,人们的工作热情往往上不去,而且他们也认为既定事实已无法改变。能够在发现所选职业不适合自己时,当机立断改弦更张谋取新职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尤其是在求职愈加艰难的今日。

三百六十行,在众人心中,总有一个有前途与无前途之分。但是很多看起来有前途的行业,不一定适合你。比如时下的房地产行业可谓暴利行业,但是,如果你没有雄厚的资金和深厚的社会关系,选择创业时,这一行就绝对不适合你。中国有句古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其实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时,我们不仅仅是要分析行业本身的发展前途,更要分析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在这个行业发展。

北京某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王涛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由于王涛在校专业成绩十分突出,很多来校招聘单位都想网罗他。其中有一家国有企业,也有几家外资企业。在别人眼里,这是很不错的机会,但是王涛却看不上。他有着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他要考某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公务员比考大学还要难很多,但是王涛还是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王涛认为自己终于如愿以偿,兴奋地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他的亲朋好友也纷纷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