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6030800000022

第22章 不想改变才会产生抱怨 (1)

应该想办法找到困扰自己情绪的“罪魁祸首”,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概括出压力的“元凶”,表达出自己期望获得改善的重点要求,比如“我就是想睡觉了”、“我不想每个周六周日加班了”等,而不是以“郁闷”、“烦透了”、“倒霉”这样简单的形容词一笔带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听到你抱怨的人了解到你真实的处境,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助或改善策略。

比如你所在的公司连续三天加班,却拿不到任何加班费用。此时即使你鼓起勇气决定向部门主管抱怨,但如果只说“我好累!我好烦!”则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不如换成“加班太频繁了,睡觉都睡不够,我就想好好睡一觉,补充一下身体的能量!”

找到了根源,就要合理地找到需要倾听的人。而不是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无休止地进行下去,那样只会使你变成一个“人见人躲”的孤家寡人。去说给对改善现状“无能为力”的人听,“抱怨”永远只能是单纯的情绪发泄。甚至当他们的同情和忍耐发挥到极限的时候,你将会无处倾诉,自我压抑。

找到原因,有效地解决问题应选择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比如能够为你提供实际改善作用的领导或能够及时对你进行心理疏导的心理医生,使它得以转化为一种建议或宣言,则更具有实际效用。

不抱怨的人招来好运气,抱怨的人总和坏运气为伍。

小东曾参加过一个业余文化团体,他负责和一个公司的宣传科保持联系。宣传科就三个人,一个官两个兵。两个兵中,一个叫小红,爱抱怨,当着小东的面,也口无遮拦,据说小红是有些背景的。另一个叫小峰,很踏实,最繁琐的工作都是他在干,却从来没听到他抱怨过一句。

几年过去了,小东突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小峰,没想到小峰已经成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小峰穿着高档西装出现在镜头里,让小东恍惚这还是当年那个穿着朴素的男孩吗?以他普普通通的身份,能一路披荆斩棘地坐到这个显赫的位子吗?秘密就在于小峰不抱怨的性格。

相反,那个爱抱怨的小红,听说就是管不住嘴巴。领导到她办公室里坐坐,没三句话她就开始发牢骚,说自己干了多少多少工作,一件件地评功摆好,弄得领导老远看见她就躲。她还爱咬扯别人,经常抱怨谁谁不如她,领导偏心。传到其他同事耳朵里,一句话得罪好几个人。所以一直到退休,她也没被提拔。

不抱怨,让行动说话,于是别人的抱怨,在一定程度上反衬了你的不抱怨,这比说什么都管用。

朱培磊毕业后被分配进了一家效益很差的公司。在休息时间,同事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说到自己的亲戚、同学如何如何幸运,自己如何如何不幸,便把一腔抱怨都献给了单位。当时他也经常参与这样的抱怨,觉得发泄一通之后,心情会舒坦一些。

后来,回家的时候,他又开始批评公司,被他的父亲听到了。于是他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无论对公司有多大意见,在外,每个人就是公司的一部分,你抱怨公司不好,别人就会暗自瞧不起你——这么不好的公司,你为什么还要混着?没本事。

所以要学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节制抱怨:

1.限制抱怨的数量:一天中只能抱怨2%~5%的事,尽量不开抱怨的口,以免有了开端,就有了滔滔不绝的后文。

2.节制自己的情绪:再有理,也要等自己心平气和了再来表述这件事情,而且就事论事,切忌抖出往事,避免变成人身攻击或贬低对方。

3.提高抱怨“质量”:可以用幽默、自嘲方式让抱怨变得有趣;切忌喋喋不休反复抱怨一件事;还要看准了听众再抱怨,让抱怨发挥作用,否则说了也白说。

4.注意环境:尽量在私下里表达,避免在公开场合使人难堪,伤害对方自尊心很容易遭受报复。当环境氛围不好时最好不要抱怨,否则不仅没人听,还会招人讨厌。

5.提出积极建议:抱怨之后,要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既可减轻对方的不愉快,又能让对方觉得是在为他着想。

除此,还可以学习一下如何让自己更积极。

第一,和自己对话。有这么四句话:一天做件实事,一月做件新事,一年做件大事,一辈子做件有意义的事。你可以问问你自己,昨天你做了件什么实事?本月份你做了什么新鲜的事情?今年你做了什么大事?如果没有,你打算未来做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要求自己,每天问问自己做了什么,就会变得积极起来。

第二,找一两件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的小事。积极的人都比较有恒心,可以从生活小事当中来培养自己的恒心。你会每天写日记吗?能坚持下来的人非常少。每天写两页日记,养成习惯,过一年之后再拿出来看就非常有意义。

或者每天读书。大部分人读书最多的时候是在学校里,而有成就的人几乎都是终生学习的,所以希望各位坚持看书。买一本300页的书,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看10页,一个月就把它看完了,一年读12本,10年读120本。回去把120本书在地上排排看,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如果你每天坚持写两页日记,看10页书,你的性格很快就变得积极起来。

第三,用心投入到你该做的事情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很用心的样子,因为有人在看你。迪士尼乐园对自己的员工是这么讲的:每一天上班都要当作表演。人之所以没有机会,不是真的没有机会,而是别人在看你的时候,你表现得很糟糕,反正我无所谓,反正领导不在。你错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假设有人在看你,监督自己,谨言慎行。

第四,永不丢掉好心情。事情不顺的时候,不妨吸口气,喝杯茶和咖啡,重新寻找一个突破口。就是结束,放弃,也要干净利落。面对失败,非常坦然地投入另外一件事情上也是一种积极。

探听隐私,陷入是非

身边总有一些聪明人,热衷于公司的小道消息,知道的八卦隐私也比一般同事多得多。这些人是真的聪明吗?

这些聪明人好像永远都难以结束低薪长跑,白白浪费了上天赋予他们的才智。

反之,有的人看起来笨笨的,什么事儿都是最后一个知道,起点也并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么好得不得了的专业,甚至这里边还有大专和中专毕业的人,但是因为他们的专注,几年之后他们在职场上的价值超过了很多当初起点比他们高的人。

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职场人最大的聪明就是关注自己的工作。因为本职工作才是值得奋斗的主战场。

毕业后,尹小梅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总经理是一位非常严格的人,听同事说,他从来都不和下属开玩笑,平常也总板着脸。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承诺过的事情,他总能兑现。

公司有一个规定是“秘薪制”,就是员工之间不许打听工资,任何人要是到处探听,只要被总经理知道,请立即离开。

有一次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公司发工资,尹小梅发现自己的工资卡里少了200元钱,很明显发工资的第二天大家的表情都有点奇怪,也有些流露,但是都没有说。

终于赶巧周末有个聚餐,离开了公司,大家就开始说起这件事,痛快地发泄了不满。当时尹小梅才进公司两个多月,没轮到需要她发表意见的时候,她从不掺和。

于是那天当他们都在骂总经理不好的时候,而她却没有吱声,当时群情激愤,大家也没有关注她,感觉一个新员工什么也不懂,没什么可沟通的,而且大家讲得那么起劲儿,也就没有注意到她。

可是第二天,总经理就知道了这件事情。那时候的尹小梅的确有压力,有人私下说就她一人没有说总经理的坏话,她肯定是奸细。尹小梅也不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辩解,那个月她的工资也少了呀。但是她知道有时候没必要过多解释,她相信自己就是个不陷入是非的人,时间慢慢会证明她就是如此不屑于那些是非。

尹小梅依旧做自己该做的工作,渐渐地,本部门的人也换得差不多了,只有尹小梅业绩虽然没有提升得很快,但是在她手上的几个稳定客户还是非常令总经理满意。一天,当同事都离开公司的时候,准备下班的尹小梅被总经理叫住了。

他问尹小梅,当初为什么没有和他们一起骂公司没多发奖金,也没有打听其他人的工资。尹小梅平静地说,对于自己应得的利益应该积极争取,我已经把问题通过邮件的形式反映了。

总经理笑着说:“嗯,不错,你是一个能做大事情的人,不过你知道那天的事情我是怎么知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