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管理你的老板
6030700000030

第30章 年轻要学会展示老成 (1)

老板会怎么看待年轻的员工?

不可否认的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有尽情展现才能的冲动,也特别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往往什么事都愿意尝试,什么事都肯抢着做。他们的能力在积极性、主动性,活力方面都不会让老板太担心,然而,大部分的老板觉得年轻员工不足的地方在冲动、思路不缜密等问题上。

曹磊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网络策划,工作内容非常庞杂:产品策划、为销售人员提供方案支持、给市场部写新闻稿、做活动策划、给设计部写广告文案,等等,甚至还要帮老板整理自传,处理私事。但是曹磊并不感觉烦,他觉得自己很能干,同事们也都这么说。

可是就这样工作了一年,他的工作开始变成了不断地粘贴与复制,渐渐厌烦了这个枯燥而没有激情的工作,兼之收入太低,于是他毅然辞职。原以为凭能力和经验会很快找到满意的工作,却没想到事情没他想得那么简单。

曹磊对新公司说自己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什么东西都做过,可是,对于新公司来说,他们对于年轻人最大的质疑就是做事情没有长性,样样通,但是样样松。曹磊这才发现自己只适合去小公司,因为在小公司里人手少,需要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做多种事情。但意味着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这又不是他想要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断碰壁之后,曹磊失去了自信,最终去了一家小广告公司。

这个事例就给年轻人提了个醒儿,越是年轻,想问题、做事情越应该深谋远虑,进入职场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无论工作多忙或多闲,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定位,好好设计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如果因为年轻就不去思考,也不给自己设定方向,不知不觉中别人就会把他的方向给你。比如你今天下午有空,不知道做什么好,同事让你帮忙打印个文件,于是你同意了。事实上,你的时间就为别人服务了,久而久之,时间越来越零散,自己的事情就会做得越来越零散,而且不长久。

职场中,不能深谋远虑的人注定得不到老板的重用,他们虽然貌似做了很多事,但是没有一件关键的事情让老板刮目相看,这样的人,注定是当别人进步的铺路石,别人向上爬的垫脚石。就算他靠着资历、业绩和勤奋慢慢升上去,也绝对比那些有明确目标、24小时睁大双眼抓机会的人慢得多。而且,一般来说,没有人生目标的人,都是随着天性自由发挥,因而比较没有心机,往往会被别人利用。

王琦曾是宿舍里最活跃的人,大家毕业后他和舍友徐鹏去了同一家单位,不到半年,王琦因为另一家公司给了更高的位置跳了槽,一年后王琦又跳槽到了一家公关公司。

工作了一段时间,徐鹏在原公司升了职,而王琦再次觉得自己还是没找准位置,又开始重新探索。

王琦的情况实际上很危险。跳槽要慎重考虑,即使是有理由,也不应该是无止境的,毕竟很少有人能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完美工作,跳得不好,就会有一些人跳习惯了,成为老板眼中不稳重的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要增强自己的责任心,要敢于承担和坚持。

我与小全同一天进入某外企,我们俩关系很好,很有共同语言。

我比他小两岁,对未来没什么规划,没考虑过一言一行对未来有什么影响,因此经常心里想什么嘴上说什么。

小全比我来说有一定阅历,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一步一步在职场向上走,做个高级职业经理人。但是在我看来,这却是迂腐。

小全做事非常严谨,只要有利于自己目标完成,老板给他安排的活,他都能保质保量完成。老板觉得他业绩好,为人也稳重,对他不错。

我就不一样了,当我发现公司的某项制度让我很不高兴的时候,我肯定会说出来,有时候找小全倾诉。小全就私下鼓动我出头。我也愿意出头,因为那些事、那些话,也是我自己本性想干的,并没有被利用的感觉。

就这样过了两年,小全被列入接班人计划,升为中层管理者,而我仍然原地打转。我还自己纳闷呢:自己能力不弱,业绩不弱,样样不逊色,为什么就不升自己呢?

站在老板的角度一想,我全明白了。

老板会怎么看待老员工?

其实很容易理解,看看你周围的老员工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我已经厌倦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上班这一天其实很短暂,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电脑一关不开,合同到期了”,“不想说话不想动,上上网不挨批就行了。”

看到没?这就是老板的担心!正因为老员工经验丰富和对流程熟悉,所以他们容易让大脑睡着。在老板看来,这类的老员工非常可怕,他们不但自己状态不好,不能给公司创造价值,而且还容易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其他人,让整个公司死气沉沉,甚至还有老板明确表示,他们是最糟糕的员工,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于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感和荣誉感。如果公司的老员工成为了这样的状态,那么宁愿招收新人。

在公司工作了三年的周海,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朝气与激情,他从事的是广告策划工作,需要创意,需要新意。起初工作的时候,当自己费尽心思想出来的创意,得不到客户的认可,他总是能够虚心改正,熬了几个通宵做出来的劳动成果最终赢得客户的肯定。当初的这股拼劲儿赢得了老板的欣赏。

只不过现在不同了,他主观能动性降低了,总是先问客户想要什么样的,然后遵从客户的要求做起了毫无“技术含量”的“山寨”广告,更可怕的是,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他也开始不敏感了,在公司的每一天都像在混日子。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生活越来越没有信心,令想要把他升为主管的老板非常头疼。

职场就像一台加满了油的快车,飞快前行,在改变人们的同时,也把一部分人变成了车上冰冷的零件,每天做着重复、机械的工作。于是激情不再,变得安于现状,越来越懒散,不愿再去拼搏,他们承受不了失败带来的一连串的影响。因为他们既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也没有勇气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无奈之下消耗着公司的资源,也让自己难过着。

怎么办呢?当一个老员工意识到自己和以前相比变懒了,什么都变得无所谓的时候,就应该马上采取行动,从思想和行动上改变这一切,对于老员工来说,永远不说丧气话,永远装作有活力的一面,会让老板非常放心。

当然,一定不要以为这就是教你装给老板看,实际上,表现得越积极,越会影响你的内在。改变的过程虽然痛苦,但人抵抗挫折的韧劲越大,反而越有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一个老员工能够具备刚进公司的状态,老板就会感到此人有过人之处。例如:好奇、新鲜、热情、激动、兴奋……

适时适当地改变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方式。当然在改变之前需要充分扎实的准备:内部准备,整合自己的个人竞争力,取长补短。

或者改变一下工作习惯,很多事成了习惯,习惯使人失去自己的敏锐,变成一块橡皮。当老员工麻木了,老板就要用手段了:老员工被分派的工作愈来愈少;通常交给老员工办理的事,开始交给别人处理;与平常相比较,老板变得特别挑剔或特别不挑剔;本来老员工独立用一个办公室,但是现在被通知与别人共用一个办公室;一位同事前来和老员工谈工作,谈的都是他平日处理的那些事及如何处理等细节性的内容……这就是老板处罚老员工的开始。

为了避免一不小心就陷入某一个危机中,应每天刻意改变一个习惯,现在就开始!

我工作只有一个月,因为善于观察,能看出不少“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