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管理你的老板
6030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让老板跳进你挖的坑

爱因斯坦问学生:“有两位工人修理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他们谁会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去洗澡喽!”

爱因斯坦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他觉得从烟囱里爬出来肯定会把自己弄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很干净,就觉得烟囱也不会把自己弄脏。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去洗澡?”

另外一位学生仿佛开了窍,很兴奋地发现了答案:“噢!我知道了!他们会以对方为镜子照出自己的样子: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自己必定也是很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会觉得自己并不脏。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爱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点头,同意这个答案。

爱因斯坦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也是错的……两个人同时从老旧的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另一个是脏的呢?这就叫做逻辑。”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常会想当然,而想当然不能等于事实。正如想象中,一个办公室中可以容纳六位员工,可事实是拥挤的环境导致烦躁,效率低下,实际的容量只能改为四位。

员工和老板的接触过程也是如此,各自都存在着想当然的现象:

员工看老板,似乎老板永远是坐在那里,啥也不用干,就有数不完的钱花。实际上,老板的脑袋没有一刻离开过公司,对于他而言,每时每刻都在上班。

老板总是抱怨员工,为什么不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实际上,家是什么?是一个充满亲情和爱的地方,是一个不存在你我利益相争的地方。而公司恰恰相反,又有几家公司对待员工会像对待家人一样呢?

矛盾产生的根源就是想当然。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如果你能懂得老板的心理,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你可以管理老板:挖好坑,请他跳。当然,挖好了坑把老板推进去并没有太大意思,远远地设好包围圈,慢慢地从四面围起来,让老板自愿按照你的意思走进去,才是一种智慧。例如:在汇报一件工作的时候,你可以从客观的事实中,挑选出对自己有利的事实,然后把这些事实汇总给老板,让他得到你所想要他下的结论。这一切可以做得干净利索,不留痕迹。

给老板挖坑,包围的过程才是最精彩的,即使最后这个圈被冲破了,目标逃脱了,你也能得到经验教训。

工作中,很多“收获”是被忽略、被视而不见的,比如怎样说话、做事能赢得老板的信任,怎样能让老板离不开你,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老板……这些技巧不会显而易见,但它比薪水更加可贵。这些技巧学通了,你在工作时就能感受到“事事通”的效果。

学会神奇的“挖坑术”,学会管理你的老板,让一切都在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