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寸河山一寸血3
6027200000004

第4章 连战连捷

8月14日,日本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下令海军航空队出击,分别轰炸中国在华东的两大机场——杭州笕桥机场和皖南广德机场。

地面有势力范围,天上也得有。北方是陆军航空队,南方就是海军航空队。这倒不完全是海陆两军互相讨嫌的结果,更多原因是日军在华北有陆上机场,而在华东、华南却没有,由此海军在南方就拿到了“垄断权”。

海军航空队共有三个基地,即日本本土、台北以及海上航母。那天正好刮台风,本土的木更津航空队被台风挡住了,过不来,而航母上的飞机因为风浪太大和能见度太低,也不敢飞。

三支航空队,只剩下了台北鹿屋航空队一家。

台北在台风区外面,那里的气象报告显示,天空晴朗,没有问题。可是到杭州后就不一样了,眼见得天气越来越糟,竟然下起了大雨。

那时的飞机员,都是靠一双肉眼保持联系,在雨中能见度非常低,视野一片模糊,结果一个九机编队,中途有三架迷失方向,真正到达杭州笕桥上空的仅为六架。

陈纳德的预计极其精准,日本海军航空队出动的果然全是轰炸机,里面没有一架战斗机用于护航。

在轰炸机上,有枪也有炮,该有的都有了,这就叫自己做自己的保镖,用不着再另外请人,还得额外费工钱。

六架轰炸机刚刚进入杭州境内,笕桥机场里面已是警报大作。那时没有雷达,中国空军依靠的是陈纳德“战斗机制胜论”之外的另一个新理论——预警网络。

所谓预警网络,并不需要什么高科技,连黑客都不用,只要雇两个人,拿着望远镜在高处瞭望,一旦看到远处有轰炸机出没,立即通知机场,这样可以为战斗机出击提供更多的准备时间。

别看这招简单,在雷达还没有普遍运用之前,却非常实用。在陈纳德之前,也从没有人想到,或予以重视。

战前,陈纳德在沪宁杭构建了一个三角空袭预警网,犹如古代的长城烽火台一样:发现敌情后,便燃起烽烟,然后一站传一站。

杭州笕桥机场,正是高志航四大队的营地。

“七七事变”以后,四大队本来已秘密进驻河南周家口机场,准备从平汉线起飞,对华北日军发动空中突袭。

就在作战计划将要付诸实施的时候,淞沪会战爆发,四大队奉命取消原计划,驰援上海战场。

机场地面拉响警报时,高志航刚刚率一个中队落地,尚有两个中队在天空。

刚开始听到警报,他还以为是预警网络错把四大队的飞机当作敌机,跑到指挥塔一问,才知道千真万确,砸场子的来了。

按照一般程序,似乎战斗机要编好组,做好准备才能迎敌,而且四大队经过长途跋涉,机舱里的油料已经不多,急需加油,可是陈纳德曾在课堂上明确告诉高志航:不行!

传统理论为什么会认为战斗机截击不了轰炸机,就是因为墨守成规的结果。

人家轰炸机早就来了,你们还在那里排队,等到你们编好队形,准备出击的时候,对方早就完成任务,吹着口哨回家睡觉去了。

如此,焉能不败。

其实很简单,对于战斗机来说,等什么等,第一时间飞上去干它们不就得了。

战斗机要截击轰炸机,就是要打破常规,抢先出击。

高志航命令刚刚着陆的飞行中队马上重新启动,起飞迎敌,同时通过信号,要求另外两个飞行中队就地留空拦截敌机。

他自己也往座机上一跨,上。

此后几乎就是对陈纳德课程的复习。

陈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

我告诉你们,我在美国组织过空中马戏团,这是需要三个人配合表演的节目,现在我把它教给你们。

假如一架敌机飞来,你们要用三架战斗机去抱团对付它,第一架,从上面揍它,第二架,从下面咬它,第三架,先不要动,养精蓄锐,以完成最后的致命一击!

击哪里,不要击机身,要击它的发动机,那样即便没瞄准,也一定可以扫射到机翼根部的油箱,油箱一起火,机身必然完蛋。

现在高志航拥有三个飞行中队,36架美国鹰式战斗机,而对方只有六架轰炸机,三个打一个,绰绰有余。

高志航上去后不是马上干仗,而是得找,因为天空云层密布。日机全都躲在云层里,投弹时才冒出来。

带着两架僚机,从3000米云层开始找,没有。

下降高度,结果正好搜索到一架日机。

日机的尾部有一个炮塔,里面的机枪手也几乎同时发现了身后的中国飞机,赶紧瞄准。

可惜他晚了一步。高志航抢先射击了。

鹰式战斗机装有四挺考尔脱机枪,火力甚是生猛,这一下就敲掉了对方的后炮塔。

没了后炮塔,等于日机的牙掉了个精光,自此不能还手,只能锻炼自己的抗击打能力了。

日军飞行员见势不妙,赶紧往云层里钻。可是,被高志航逮住的,它就不可能逃得脱。

又是一阵密集的机枪子弹。这一回正是朝着发动机去的,日机主油箱被击中,引起大火,随后坠落。

这一记远射建功非常重要,大家的士气和斗志立刻都被调动起来,中队长李桂丹和两架僚机合作,紧接着又揍下了一架日机。

当四大队降落机场时,大多数飞机正好油尽,秒钟掐得那叫一个准,只有一架因为油少得实在没法接近机场,才临时迫降在了机场附近。

半个小时的空战,四大队当场击落日机两架,击伤两架,而中方无一损失。

受伤的那两架日机当时虽然逃出生天,却仍未能摆脱厄运。其中一架因受伤严重,掉进了海里,另外一架都飞到了自家机场,却还弄了个人仰马翻,结果也彻底沦为废品。

空战之前,日方认为他们的航空队百战百胜,横扫千军,在他们眼里,中国就没有空军,或者所谓的空军也无足轻重,等于空气一般。相比之下,中方原先最担心的也是自己的空军,但实战结果完全颠倒过来。

当时传闻击落日机六架,蒋介石在南京得报,乐得都快晕过去了,庐山上听闻“91架”时的那种沮丧和无奈顿时一扫而空。

小子们真给我长脸啊。日本人就会吹牛,说他们的航空队如何了得,看来倭寇的空军也很差劲嘛,“八一四”一战,可以寒其胆矣。

就像在奥运会上许海峰首夺金牌一样,高志航因“八一四”空战而名垂史册,中国空军也就此打开胜利之门,奠定了他们的不世荣耀。

“八一四”之后,即有“八一五”。

8月15日,继鹿屋航空队后,长谷川清又将木更津航空队和航母上的飞机集中起来,以便换换手气。

高志航再次率队出击,迎头先击落一架,接着又咬住一架。

在他看来,被咬住的这一架已是自己的盘中餐,击落不费什么事,可是他并不想立刻予以击落。

咱们缺飞机,要是能俘获到一架,那岂不是比击落好。

逼近右后方,平行飞行,打手势告诉对方:喂,哥们儿,投降吧,以飞机换小命,还来得及。

日机飞行员哪见过这个,伤自尊啊,一冲动,就拔出手枪朝高志航开了枪,正中后者手臂。

高志航忍着痛,再不言语,直接对准日机,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打得空中开花,一命呜呼。

主将神勇,部下们也不是盖的。

继高志航歼敌后,又有几个神人浮出水面,首发者为四大队分队长乐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