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请来的这只美国雄鹰,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陈纳德。
在来华之前,陈纳德在空军领域已有相当造诣,只不过那种特有的美式天才性格阻碍了他在国内继续发展而已。
美利坚确实是个出天才的地方,因为这里到处张扬着个性。
先说一件小事,关于军训的事。
我以前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军训,很不幸,连一个正步都走不好,结果被教官提溜出来训了一顿,那脸丢得够大。陈纳德的正步走得足够好,可他认为很没意思。
我们军训的时候,唯恐教官注意自己,他却唯恐自己引不起教官的注意。
怎么办呢,有办法,恶炒。
这哥们儿当即把裤脚高高卷起,露出他那多毛的大腿,想用这种办法提高点击率,以便“万绿丛中一点红”,达到吸引教官的目的。
教官果然盯上了他,只不过人家是个老古板,大概也从不上网,对这种“搏出位”的做法不仅不感兴趣,还非常反感。
教官当着学员们的面,很直接地对“裤脚帝”说:陈纳德,你一辈子也当不了军人!
老美也是有档案的,到陈纳德第一次申请加入航空学校时,人家看了档案,发现了他的“劣行”,马上给了一句毫不客气的评语:该申请人未具备成为成功飞行员的条件。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陈纳德日后不仅做了军人,还成为美国空军中屈指可数的一流飞行员。
天才嘛,岂能用正常人的眼光去衡量。
不过他的性格可一点没变,还变本加厉。
有一年,举行飞行特技表演。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走过来,请求飞行员们捎上她,说是有生之年怎么也得到天上去转一转。
这不是客机,大伙是在玩特技,你都祖母级了,这么大年纪,要是飞着飞着头一歪可怎么得了,所以一开始没人敢答应。但是经不住老太太再三哀求,一个飞行员终于同意载她一程。
接下来,特惊心动魄的事发生了。
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突然向边上一晃,说时迟那时快,飞行员竟然被摔了出来。
全场观众都惊呆了,直呼老太快下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飞机以离弦的速度向前冲刺,随后飞上蓝天。
只一会儿,飞机开始翻着跟斗,从半空中俯冲下来,几乎要碰着地面了。
现场一片惊呼声,很多人闭上了眼,可怜的老太啊,你何苦来哉。
可是当人们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却发现,飞机并未坠毁,反而又奇迹般地拉起,随后便出现了让大家瞠目结舌的场面:这架没有飞行员的飞机竟然在天上展开了类似于杂技一样的表演,旋转,筋斗,空翻,倒立,什么惊险它来什么,尽是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花样动作。
难道飞机被上帝直接操控了?
当飞机重新降落,“祖母级老太太”卸去装束,露出真容,原来他才是今天的主角——“空中魔术师”陈纳德。
光是飞行技术棒,还不足为奇,真正让人叫绝的是,陈纳德对所谓的“正宗空军理论”进行了一个相当大的颠覆。
在当时的美国空军上层,普遍都对战斗机持轻视态度,认为轰炸机才是空军的主角。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很多一战时的战斗机好手都被迫改换门庭,开上了轰炸机。
陈纳德是天才,不吃这一套。
我相信,在未来的战场上,战斗机才是天空的王者!
然而这个时候的美国空军暮气沉沉,真的活像个“祖母级老太太”,他们不仅不采纳陈纳德的建议,还很烦他,希望他早点退休。
这是真正的“早退”,陈纳德时年才44岁,正是一个人经验和能力最旺盛的时候。
他虽然人还在美国航空队里面,但这种寂寞的滋味实在难熬,更何况就算这种滋味也在倒计时了。
心,满了又空,一个人满街游走,却没有地方可以让我停留。
难道就要这样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晚年”吗?
他不甘心,却又十分无奈。
此时苏联人第一个盯上了这个空军奇才,苏联军事考察团在看过陈纳德率队表演的飞行特技后,立即私下邀请他去苏联执教。
陈纳德头脑很清醒,他当时就预感到美苏两国今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因此并不想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未来的“隐性敌人”。
但这些话是难以说出口的,陈纳德就想了个办法,故意把执教条件抬到离谱的地步。
他想,对方肯定会一口拒绝的。不料,苏联代表竟然全部应承下来。
无论多么苛刻的条件,都没有问题,只要告诉我们,您什么时候可以起程。
陈纳德很无语。最后实在拖不下去,他只好把对方的邀请函全部退回,以示自己的婉拒决心,这才使事情得以了结。
苏联没了机会,我们就有了机会。
20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不抢还行。
在宋美龄所发来的邀请函中,有一句话让陈纳德格外动心:您将有权驾驶中国空军的任何一架飞机。
Very good!
先去看看再说。
1937年5月,陈纳德以上尉军衔正式退役,乘坐邮船自美国抵达上海。
不过在护照上,他所填写的职业却不是退役空军上尉,而是“农民”。
当然是为了保密。
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后,陈纳德发现,中国空军果真就像个亟待开垦的荒原。
“登记册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为什么那400架都不能用,你说从北洋政府手里接收过来的飞机吧,什么美制“可赛”,德造“容克”,确实太老了,不中用,这还情有可原,但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新的,比如刚刚从意大利订购的“布瑞达”,刚买来没多久也不能飞了,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东西真是够差劲。
当时在南昌还造了一座飞机修配厂。可是在意大利人指导下装配出来的飞机,在陈纳德看来,简直是“害人的陷阱”。所谓的轰炸机,更是等同于废物,至多只能当运输机用。
可就是这样的“陷阱”和废物一般的运输机,竟然都堂而皇之地载入了“500架名录”。
当初,陈纳德答应的是做三个月考察。一转眼,三个月已经过去,他这才发现中国空军的问题大大超出预计,解决起来十分棘手。
按照合同,他在把所有发现的问题交给中国人后,就可以打道回府,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很尽职了。
但是一个突发事件使他临时改变了主意,这就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时,陈纳德正在洛阳航校进行考察。
他意识到,此时此刻,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留下来。
陈纳德随即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两天后,蒋介石回电:非常感谢,请立即奔赴南昌,去主持那里的战斗机训练。
让陈纳德没有料到的是,南昌之行却成了他这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噩梦。
大多数飞行员除了起飞和降落,其他技术动作都做不了。陈纳德亲眼看到飞机在空中打着转,一架接一架掉下来。一天之内,竟发生了五起机毁人亡的事故!
这不过是基础飞行训练,难以想象,那些意大利教官们都是怎么教导的。
一了解,原来意大利人平时就只教飞行的ABC,而且他们对航校学生的要求松得可怕,就像现在的国内大学,只要进得此门,管你如何,一律可以顺利PASS。
我们在学校里念书念得不好,可以继续补课,到了天上,连补课的机会都不会有。
飞机不行,飞行员更不行,如何跟人家进行空战?
陈纳德变得心情恶劣,这种情绪一直伴随他和毛邦初登上庐山。
喜剧变成了悲剧。气急之下,蒋介石恨不得把毛邦初给一枪毙了,但是毙一个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蒋氏夫妇都把目光转向了美国人,他们需要眼前这个救星。
陈纳德鼓起勇气,把自己在路上考虑的方案和盘托出:完全改造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但我可以部分改造。
陈纳德讲了20多分钟,蒋介石听完之后站了起来,望着他,慢条斯理地点了一下头,然后回转身走进了里屋。
陈纳德刚来中国不久,对东方人说话处事的含蓄方式还不太能够适应,倒是宋美龄很快笑着解除了他心中的疑团。
你的方案通过了!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