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寸河山一寸血2
6027000000015

第15章 大漠英雄 (2)

傅作义为此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田中要把商都、红格尔图、百灵庙做成一根黄瓜,连成一线,我则要给他来个一根黄瓜打中间,全断!

傅作义立即调董其武出战红格尔图。

老傅手下,两员战将最负盛名,有“傅家二虎”之称,一为董其武,一为孙兰峰。

这两只“虎”的性格截然相反,董是山西人,比较沉稳,喜静,相比之下,孙是地道的山东人,标准的山东大汉,遇事急躁一些,爱动。

傅作义因人而异,能用二“虎”之长:董其武耐得住性子,就让他守;孙兰峰在家里面待不住,就让他攻。结果两人一张一弛,倒成了一对绝配。

要解红格尔图之围,须用反包围来对包围,稍微毛躁一点,极可能打草惊蛇,提前惊动当面之敌,造成功亏一篑,因此老傅才会不用“动虎”,而用“静虎”。

如此看来,傅作义不仅在防守中堪称大师,于用人方面亦深不可测。

董其武果然是一只沉得住气的“看门虎”,他在到达红格尔图附近后,就算那里打得翻过来,都始终一动不动,且不露半点声色。

再等等,后面还有好戏可看。

对于田中和王英来说,红格尔图已经成了一个吞不下也吐不出的饵。

你说难打吧,守军也就那么三百来人,你说好打吧,却怎么都挤不进去。

兄弟我以前打老版本的“红警”,老是认为自己能打得过去,可又总是半途而废,于是从头再打,乃至到了熬到深更半夜不眠不休的地步。

这就叫上瘾。

田中也上了瘾,为了成功打响他的第一炮,竟然亲自到红格尔图督战来了。

太上皇“御驾亲临”,这岂是闹着玩的。进攻红格尔图的伪蒙军马上不断增多,除了有骑兵,还有步兵,人数则从最初1500一下子扩充到5000之众。

红格尔图只是绥远的一座小村镇,周围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兵马,人喊马嘶,那场面倒也煞是热闹。

王英把快攻的频率由一天六次,改为一天七次,人和马的嘴里都累到直泛白沫,竟然还是冲不进村寨,反而遗尸遍地。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第三天,“大汉义军”的士气已所剩无几,这时久伏于旁的“静虎”要行动了。

在长城抗战中,日军的特种部队曾给中国军队中的有识之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先是大炮,后是坦克,尤其是坦克,它所制造出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效果着实令人心惊。

傅作义不在南天门,没见识过坦克大规模密集冲锋的阵势,但他防守牛栏山时,也曾亲眼目睹日军坦克在工事前耀武扬威的场面。

作为善守之将,对利矛的敏感程度绝不亚于坚盾。回到绥远后,傅作义便日思夜想,几乎得了“坦克病”。

正宗坦克造不出,他就依葫芦画瓢,发明了“土坦克”。

所谓“土坦克”,其实就是加了一层铁皮的汽车,你还别说,披上金钟罩之后,还颇有点英国维克斯的神韵,后者无非也是靠下面几个轮子在跑而已。

由此,傅作义终于打造出了一支土法上马的特种部队,你瞧,有炮,有骑兵,有土坦克,家伙都全了。

红格尔图是现成舞台,老傅将特种部队全部交到董其武手上:你且演练出来,与我一观。

这套阵法,董其武早已操练多时,因此成竹在胸。他趁夜出发,先用炮击,打乱王英的阵形,接着又用土坦克,将伪蒙军分割成一块一块。

当土坦克冲到伪蒙军面前的时候,这些家伙都傻了,不知道黑糊糊的东西究竟是何方神圣。

它打你,机枪一扫一大片,你打它,子弹只能在铁皮上跳舞,乓了个乓,乓了个乓,就是穿不进去。

夜色之中,伪蒙军被土坦克到处猛追,犹如惊弓之鸟。

直到这个时候,田中和王英还以为自己有反扑的机会,准备等天亮之后,整顿兵马再战。

天一亮,什么机会都没了。

当炮兵和“坦克兵”在前面攻击时,特种部队的最后一个分支——绥军骑兵已经以夜色为掩护,对伪蒙军完成了战术包抄,此刻突然收网。

草原上空正飘着白雪,骑兵纵马舞刀,好一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壮观景象。

依靠特种部队,“静虎”只向前一窜,就咬到了王英的咽喉部位。

“大汉义军”顷刻崩溃,这时节,别说田中在场了,就算日本天皇来了也一样白搭。

王英见势不妙,赶紧拥着田中溜之大吉。二人逃命时十分狼狈,连乘坐的马车都没来得及带走。

后来绥远开祝捷庆祝大会,汪精卫和阎锡山莅临检阅,来了一瞧,这马车不错嘛,谁的?王英的,嗬,就坐它了。

王英在红格尔图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第一炮哑了火,他的“大汉义军”也被打掉1/3,最主要的是把精气神儿给打没了。

绥远抗战,除了傅作义这个主角,其实还有一个配角,他就是蒋介石。

蒋介石不仅偷偷给傅作义送来大炮,还派汤恩伯第13军从旁协助,后者之所以不为人所知,原因是蒋介石仿照“一·二八”淞沪会战时的第5军,把第13军官兵全部化装成了晋军,以掩人耳目。

董其武在红格尔图击溃伪蒙军,汤恩伯也在绥东吃掉了王英的另一股人马,双方配合得十分默契。

红格尔图的旗开得胜,让傅作义信心大增。

黄瓜的中间既然已经断开,为什么不握着两边大快朵颐呢?

所谓两边,在绥北就是百灵庙。

但是百灵庙不同于红格尔图,那是德王苦心经营的中心据点,攻取难度可想而知。

要攻坚,就必须有利器。

红格尔图解围,特种部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还只不过是个半吊子的特种部队,如果再添新的兵种,岂不更是如虎添翼?

傅作义希望蒋介石能抽调空中的特种部队,也就是空军前来支援,以使他计划中的立体化突袭能够稳操胜券。

蒋介石倒是一口应承,但承诺很快打了水漂,原因在于准备时间上来不及。

傅作义设定的准备时间仅仅三天。

红格尔图之战,已经暴露了绥军的部分实力,田中和德王对此不能不有所提防,时间一长,不可控的东西必然会随之增多。

当时的中央军空军基地在洛阳,飞机从洛阳起飞后,需在太原加油,然后才能进入绥远参战,其中光准备就不止三天,非得八到九天才行。

除此之外,空军高层对空军参加绥远抗战也持有异议,认为可能导致过早暴露实力,给以后真正的中日大空战带来麻烦。

空军来不了,只有自己单干了。这对傅作义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红格尔图是被动解围,百灵庙则属于主动进攻。这还不是一般的进攻,是快攻,而且不打便罢,一打要必中。

你弄个十天半个月,哪怕是始终压着德王打,从全局来看,也是败仗。因为到时关东军就找到了直接干涉的借口,局面将会大变。

防守战你出类拔萃,进攻战是否也同样能做到最好?

虽然已经打过很多硬仗,但傅作义仍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紧张。

先选战将。

突袭百灵庙,全凭胆色二字,太冷静的人反而办不成大事,所以老傅这次不用“静虎”,而改用“动虎”。

孙兰峰因瘸了一条腿,被称为“孙瘸子”,可人家瘸归瘸,行动起来却极为机敏,打起仗来更是一条腿绝不输给两条腿。

“动虎”喜动,但在百灵庙之役打响之前,傅作义却偏要他静下心来做探马。

用人之长,更克其所短,所谓将才,可不就是这样被打磨出来的。

孙兰峰亲赴百灵庙外围进行侦察,回来之后,老傅还要再跟他一道推敲:打的那一天,你往哪条路走,在哪里集中,朝哪里突破。一条条过,一点点抠,丝毫来不得马虎。

所谓奇袭,看起来好像就那几个小时的事,其实功夫全在战前。

三天很短,然而可做的事情太多了,不仅要察敌情,还要布疑兵。

红格尔图那凌厉一击,把田中和德王都给惊得够呛。不过傅作义想告诉他们的是,你们不要怕,我不会打百灵庙。

用行动,不用语言。

他先调了一个骑兵团出归绥,大张旗鼓,说是去换防的。

如果要有重大的军事行动,人还嫌不够用呢,如何还能再调兵出去“换防”。

对田中来说,一个疑点已经被排除,另一个疑点是归绥城里剩下的部队在干什么。

反正不是冲着你们去的。

傅作义每天调部队到城东搞演习,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三天里,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欲擒故纵,虚实相间,当年关东军在“九一八”前后曾多次运用,可是当傅作义如法炮制时,田中竟未从中察觉出任何异样,这其实不能完全怪田中无能,还得怪那个归绥城里的羽山机关长太垃圾。

百灵庙和红格尔图不一样,如果说田中在红格尔图吃了败仗后,羽山还有可能幸灾乐祸的话,那么傅作义突袭百灵庙,则触及到了他和田中的根本,若是百灵庙出了问题,毫无疑问两个人最后都是要挨板子的。

倘若事前能得到情报,相信羽山一定会屁颠屁颠地去报告军部或关东军。

可惜这家伙已经完全被老傅的迷魂阵给摆平了。他从傅作义那里不仅得不到任何真实情报,还不自觉地去给田中递送了假情报,使后者更加相信傅作义并无攻击百灵庙的意图。

田中一放下心,百灵庙的防守自然也就跟着松懈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