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月光下的呼唤
6022700000020

第20章 :大山深处的思考

阳在亚班社会里的日子是宁静的。他向亚班学习着,每天早晨观察山间的浮云,看着它们慢慢从林间腾空,如果它们积蓄在山顶,而不散开,这一整天将下雨,如果这此浮云慢慢飘向山顶,越飞越高,最后升上高空,变成一匹奔腾的天马,汇入高空的天马群中,随之奔向远方。那么这一天将会是晴朗天气。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也会像别的男人一样,到河里去抓几条鱼,拿回家来煮煮吃,也会学着养一些大肥虫子,做那种虫肉饼子吃。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后,阳觉得亚班人的食物是既简单又营养还很好吃,实在是很科学的。

更多的时间,阳还是把精力放到了对亚班文明的考察上。亚班是自古就生存在这里吗?有什么证据呢?

宁静的环境是让心灵自由飞翔的天空。现代人时刻处在繁杂忙碌中,各种私心杂念充满了心间,哪里有时间让心灵去飞翔?

在这大山深处,在和亚班的接触中,阳慢慢学会了亚班的思考方式:用心灵去倾听,去思考,去寻找,去发现。

神农架的野人是我们的兄弟,他们甚至比我们现代人更具有哲学思想,更懂得思考。

在这宁静的日子里,阳感觉到了每一寸光阴都充满着欢喜,因为他的耳朵可以听见屋前喜鹊河哗哗的流水声,有时候,他一个人久久地静坐山坡上,眼睛可以看到一朵朵野花在开放,他的鼻子随时可以闻到草木的香气,他的舌头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品尝那淡淡的薄荷香荼,他的皮肤可以最真切地感受阳光的温暖……

其实,这儿的食物是简单的,但也很丰富,鱼、鸟蛋、肥肥虫是亚班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在这莽莽群山深处,这些东西一点也不缺。亚班男子打鱼时从不贪心,每次只捕捉五六条,够吃一餐就行了,女人们拾鸟蛋也很有讲究,一个窝里只拿一个最后生出来的蛋,她们知道只有那只属于她们。他们栽种水稻、玉米、红薯、土豆等农作物,收获的粮食存放在大家族的粮仓里,各取所需。

在这宁静的日子里,阳思考了许多问题,他突然明白:人类是否懂得珍惜财物,与富贵还是清贫原本毫不相干,倒是与智慧或愚蠢,宁静或浮躁、淡泊或贪婪、乃至善良或邪恶、慈爱或残酷密切相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食当有感恩之心,这样的心情是那么的自然而美好,可惜已经离现代人太远了。

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对衣食的珍惜只存于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日子,似乎节俭只是贫穷的产物。当穷日子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对衣食的珍惜也变得背时,取而代之的是不择手段地占有财富和近乎盲目的消费。

现代人生活中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等一切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教你紧跟时尚,花样翻新地去花钱,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掷千金的富人。贫穷,其实从来都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但是贫穷在某些人的眼里已经不值得同情,而变得有些可耻了,似乎历史和现实真的给了现代人平等竞争机会,穷人都是因为无能而遭淘汰的一族。于是,人们挖空心思包装自己,不管有钱没钱,都要把名牌裹在身上,都要拿出一笔不小的钱来装饰出一套既不像住宅也不像宾馆的房子,人们消费的目的不是因为需要,而是为了炫耀或是用来证明自己。

证明什么呢?它只能证明人们正在遭受着价值的困窘和文化的贫瘠。

于是,许多现代人在拥有着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后,却感觉不到一份拥有的快乐,因为他们的眼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明了,只能看到自己还缺少的东西:房子还不如别人的大,票子还不如别人的多,乌纱帽还比别人的小,却看不到自己真正拥有的有价值的东西和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健康和真爱!

幸福其实是无遮拦的,它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心境。你为清晨喷薄而出的红日而兴奋,你欣赏傍晚天空中绚丽的彩霞,透过朦胧的树枝观看当空朗月,并为之感动,细细地感受山坡上静静吐露芬芳的野花,这一切都是幸福的感觉。幸福其实没有围墙,拥有它也不需要门票,只需要一颗没有蒙尘的真心,需要一双没有障碍的眼睛。

阳光洒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但对于那些内心灰暗的人来说是永远感受不到的。相反,只要你的心一片澄明,只要有爱在其中流淌,不管身处何地,阳光照样可以盈盈地装满心田,让你感知道流水般的明快、跳跃的欢畅。

就像这里的亚班人,他们的消费是因为真正的需要,而在消费的同时,他们还时刻想着保护,心存感激之情。因此,他们永远都是那么地幸福和快乐。

阳将自己在这大山深处的思考记了下来,他相信总有一天爱妻桦会见到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