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极端之美:便携本
60069500000004

第4章

我把书法、昆曲、普洱茶选为“文化极品”的三元组合,估计会有读者对第三项普洱茶投以疑惑。它,也能成为三元之一?

其实,我把普洱茶列入,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

从宏观看,在这三元组合中,书法是纯粹的“文本文化”,昆曲是“文本文化”兼“生态文化”,而普洱茶则是纯粹的“生态文化”。前两种主要代表过往,普洱茶主要代表未来。

我看重文化的感官确认,所以本书配了不少图片。写书法的那一篇,也曾收入另书,但在这里可以直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书法作品,整体就活了。

对这三项极品的阐述,书法和昆曲两篇在海内外演讲时曾获得很高的学术评价。但在社会各层面影响最大的,倒是普洱茶那一篇。它曾在一个杂志上发表过,没想到惊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我在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据我所知,现今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顶级普洱茶时,大多会翻阅这篇不短的文章。由这篇文章印成的小册子,已在阵阵茶香中发行了几十万本。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

为此,我故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个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最后以笔墨收尾。

这也给了我一种信心,因此,敢于在本书前面作两个承诺——

第一,固守这三项极品的专业尊严,不发任何空泛的外行之论;

第二,因为已经懂得,所以随情直言,不作貌似艰涩的缠绕和掩饰。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学上,“极品”呈现的是“极端之美”。这种美已经精致到了“钻牛角尖”的地步,再往前走,就过分了。因此,“极端之美”有一种临界态势,就像悬崖顶处的奇松孤鹤。我把这种美在这本书里集中呈现,也算是独特的美学示范。

在《君子之道》一书中,我论述了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对于极端化的防范,但那主要是指人格结构和思维定势。艺术文化,正是对这种结构定势的突破和补充,因此并不排斥极端性。只不过,中国的传统思想毕竟对艺术文化保持着潜在的掌控,这就使极端之美尤显珍罕。

在世间大量论述中国文化和东方美学的著作中,本书以小涵大,三足撑鼎,作了一个大胆尝试。感谢读者参与这个尝试,我期待着你们的指正。

作者于癸巳年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