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八棵馒头柳
60064700000026

第26章 春游“香雪海”

别看温教授又通洋文又懂电脑,西服革履的,头上还喜欢戴顶“法兰西帽”,可跟我们平头百姓交朋友,一点架子也没有。前些天他还召集我们一群老头老太太春游呢。去哪儿?去“香雪海”。你知道江南有赏梅胜地“香雪海”,难道我们是去那千里之外了吗?告诉你吧,我们连北京城圈儿都没出!我们去的是北京的“香雪海”。

温教授有个主张,就是要珍惜北京城圈里的“小风景”,有的小型的风景名胜,不但就在城圈里,而且干脆就在胡同里,比如智化寺,深藏在东城禄米仓胡同,里头的建筑基本是明代原物,文物价值极高,还传下来一种独特的佛教音乐。“香雪海”在哪里呢?在南城教子胡同东侧的西砖胡同里头,那里有座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所寺院,唐朝始建时叫悯忠寺;现在的规模面貌是清雍正年间灾后重建保留下来的。法源寺里的殿堂佛像以及佛教经籍文物之瑰丽珍贵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花木茂盛,四季出奇;虬松巨柏、翠竹修篁,古藤银杏、文官果、龙爪槐……已令人觉得美不胜收,更堪称一绝的,则是那满院的丁香。丁香花本是北京常见的植物,有的胡同杂院里就都还栽种着,但一般都是“华北紫丁香”,品种比较单一;即使有白丁香,也不过是“华北紫丁香”的变种。法源寺的丁香品种却不但齐全,而且数量极其可观,其中以白丁香居多,而且据说有明朝郑和下西洋后从南洋马鲁古岛带回来的品种,叶片、花瓣与香气都属独一份儿。寺中春日丁香盛开时,一度达到满眼浸白、满寺飘香的程度,故获得“香雪海”的美谥。我们游览的那天,觉得丁香花穗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如云似海,也不能确定哪些株是北京地区独一份儿的品种,但仍然个个兴致勃勃,喜笑颜开。

后来大家在南横街一家小饭馆聚餐。围着大圆桌,个个仿佛都返老还童,抢着话茬儿议论起来。温教授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些事物会被淘汰,不好的,落后的,淘汰掉是应该的,可是有的美好的东西被淘汰,却仅仅是因为‘含金量’不够高,‘票房’不好……”曾老抢着举例:“比如现在满大街卖的草莓,在棚里用化肥快速催熟,贼大,可是那味道比过去露地栽种的小个头草莓差老鼻子了!”谢大爷接下去说:“小草莓赚不了大钱,给淘汰了,其他水果的情况也差不多,拿梨来说,原来北京除了出鸭儿梨,常见的还有红绡梨、鸭广梨、秋白梨……”他老伴抢着说:“那倒偶尔的还能买到呀,苹果比梨惨,到处时兴日本红富士,它再好,代替不了别的苹果那些个特殊的味道呀!现在像沙果、香槟子……”有人立即补充:“虎拉槟,林檎……都见不着了!”“桃子里的十里香、大叶白、莺嘴桃、扁缸桃……葡萄里头的马奶白、兔儿粪、梭子葡萄……怎么也全给淘汰啦?”

那天回去后,我们一群老头老太太联名给有关部门写了信,希望能重视法源寺的丁香花,最好为每一株老丁香都建立档案,千万不要让那些独特的品种被稀里糊涂地断了后;还建议再补栽适当数量的丁香树,以恢复其“香雪海”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