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全集
598500000211

第211章 16 给“快节奏综合征”拉手刹

第十一章16 给“快节奏综合征”拉手刹

医学心理学上把因生活与工作的“快节奏”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不适或精神障碍,称为“快节奏综合征”。

“快节奏综合征”使长期处在“快节奏”中的人,大脑的活动也经常处于连续的、快速的状态中。应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使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上也往往产生一种紧张、沉重、不安和忧虑感。

怎样消除“快节奏综合征”呢?

“忙里偷闲”是消除“快节奏综合征”给躯体和精神带来不适的一种手段,“苦中作乐”是消除“快节奏综合征”的一种自我心理解脱。

1.对“快节奏”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

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作为社会的主人,更应该合着社会的脉搏,适应社会的需要,抛弃一切陈规陋习和一切落后的、懒散的生活、工作方式,积极地从思想上迎接“快节奏”的到来。

2.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所谓合理,即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实际情况、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及对工作、学习的应酬能力安排好一天、一周、一月的生活内容。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什么事应该什么时候做,不随意变动。

3.劳逸结合

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一天8小时工作之外,也应该忙里偷闲,有让精神和体力恢复的时间。休息还应切实体现精神与体力的轻松愉快,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电视)、散散步,切忌在休息娱乐的时间里再增加大脑的负担。

4.要有豁达开朗的精神和乐观无忧的情绪。平时不可为一些琐事而耿耿于怀,也不可为一时的紧张忙碌而心事重重。这样,在进入“快节奏”生活、工作、学习时,就有了自我消除紧张状态的松弛术,善于从心理上作自我解脱。

如果说,“忙里偷闲”是消除“快节奏综合征”给躯体和精神带来不适的一种手段,那么“苦中作乐”就是消除“快节奏综合征”的一种自我心理解脱。

细节小警钟:

忙于工作的你,不要将工作带回家,尽量不要加班,杜绝周末查看电子信箱、打工作电话。学会慢生活,可以从运动开始。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的人,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只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