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
59836100000002

第2章 序言

原上海市副市长 胡延照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近几年来,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在上海市工商联和上海市社联的领导下,深入研究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先后举办了三届“上海民营经济论坛”、三届“中国特色商会论坛”、两届“上海民营企业党建论坛”和一届“上海民营企业青年论坛”,并先后组织了十多项课题的研究,形成了100余篇、约50万字的论文。在此基础上,他们精选了40余篇、约20万字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取名为《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对此我很赞同、很支持,也很愿意为这本书作序,因为多年来,我对上海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常关注,也深有感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几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思想,和我们民营经济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市场是决定性的。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是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际也表明了市场经济是决定性的力量。对民营经济还有一句话,就是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是补充,现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从补充到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五个领先”中体现出来:第一,是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上领先全市。第二,是民营经济在投资的增速上领先全市。第三,是民营经济在新兴的业态创新上领先全市。第四,是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数领先全市。第五,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增幅领先全市。这五个领先概括了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很感谢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民营经济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新常态下更需要我们认真研判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上海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研究的层面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注重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更内在。发展是前提,健康才是目标,否则便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而两个健康中,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才是更内在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同理,非公人士强,则国富民强。目前,非公经济人士队伍在数量上已经超过7000万人,这是一支浩大的队伍,他们吸纳了2.19亿的就业人口,掌握的不仅是巨额财富,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党执政兴国重要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作为“体制外”成长起来的市场主体,这支庞大的队伍有着自身的成长轨迹和规律,这支队伍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第二,摸清民营企业底数更迫切。广大小微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经济丛林中的“小草”、“灌木”,他们不仅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影响着基层社会的健康运行,在持续改善对他们的普惠服务和治理监管方面,仍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甚至盲点,诸多瓶颈性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对小微企业,包括家庭作坊式微小经济体的研究还不充分。研究民营经济需要重视此类问题,应关注薄弱环节、薄弱地区,掌握经济领域的短板底数。只有“清楚底线,增强底气,摸清底数”,才能有助于掌握民营经济的全景全貌,以利于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第三,关注民营企业的“亚健康”更到位。在研究两个健康成因规律的同时,也需重视研究“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因素问题,因为“亚健康”暴露的问题可能更本质,也只有本质的研究才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我们要具备宏观视野和微观功底,准确切入“民营企业两个健康”关键环节,在准确判断“两个健康”的现状走势和规律的同时,探索影响两个健康的相关因素,研究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从“散小弱低差”逐步成长壮大、健康发展的基因,研究转型期发展遭遇的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问题的解决之道,研究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方向、措施,协力完善中国特色民营经济研究的理论体系。

新常态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机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因此,研究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所编著的《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无疑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期望能够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响应,为新常态下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