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精进:极简论语
59826200000002

第2章 人生,应该怎么过

一、从快乐开始吧

做人第一要义:乐观

人生要有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经常具有最端正、积极、乐观、充实的心态,这是做人要义,是令人赞美与羡慕的。

乐观离不开目标、事业、有为的奋斗。有为的人生充实,这是乐以忘忧的基础。忘忧的原因不在于乐不乐,而在于充实不充实,忘忧以后不是去乐,而是去发愤忘食,发愤是为了目标、事业、作为。乐是副产品,乐又是一个对人生的阳光照耀的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永远在努力奋斗,来了精神,连吃饭都不顾,他陶醉在自己的事业里,只知道快乐,不知道忧愁,也不知道年岁渐长,快要衰老了,如此罢了。”

《述而篇第七》

快乐从享受生活开始

对于生活,你理解不了它的意义真谛也好,你要能热爱它,你更应该因享受它而快乐感恩。

一个享受生活,因生活而快乐的人,他或她已经很值得羡慕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晓一个东西、一个观念的人,不如喜爱它们的人,而喜爱它们的人不如享受它们的人。”

《雍也篇第六》

学会享受生活

普通大众都要学会享受生活,别和自己过不去,做苦行僧、工作狂,也别偏颇变态,而是要拥有健康的心态、正常的生活、提高自我控制与自我调整的能力,拒绝咋咋呼呼、仓仓皇皇的歇斯底里。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闲住在自己家里的时候,衣帽整洁,什物有条理,平缓从容(过得文雅而且舒适)。

《述而篇第七》

精神,是人生的追求

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过分在意于有生之年的荣华富贵、牛气逼人,而要考虑到后世后人对你的可能的评价。

生前金玉满堂,又当如何?何足挂齿?

更重视的是道义的影响,追求精神层面的价值,是流芳百世。这是一个崇高的标杆。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养了四千匹好马,死的那一天,没有谁因之对他歌功颂德。伯夷与叔齐则是饿死在首阳山下的,老百姓到今天仍然称颂他。这说明,民人心中还是有自己的一杆秤的啊。

《季氏篇第十六》

境界高,步步高

君子关注的是高尚的课题:天命、天道、天人合一、天理、天良、天心、天意,还有什么为天地立心什么的。小人关注的是形而下的鼻子眼底下的那点事:私利、私欲、财产、享受、占便宜、党同伐异。

君子的境界高尚,小人的境界低下;君子往高处走,小人往低处走;君子阶阶高,小人步步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往上走,小人往下走。”

《宪问篇第十四》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要时时从正面鼓励自己,把正能量加给自己。

人生中有这样的情况,你不断地乃至夸大地鼓舞自己,结果一件可负可正、可忧可喜的事儿真的往好里变化了。而如果你太阴暗、太激烈、太多疑,一件事情就真的变成灾难了。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他善于居家度日,很会生活。刚刚有了点财产,他就会说:‘算是有了点家底啦。’又增加了少许财产,他就说:‘也就算齐备了齐活了。’更多地积累了财产以后,他说:‘我过得也够完美喽。’”

《子路篇第十三》

道德的力量无可比拟

仁义道德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自我审判是最严厉的审判,内心审视是最无情的审视,即使你欺世盗名、弄虚作假、颠倒黑白、自恋自傲做到了一百一十的火候,你在君子之道面前,你在大道面前,你在仁爱与礼法传统面前,仍然会产生捉襟见肘、无地自容之感。

你的色厉,只能暴露你的内荏。

你的夸张,只能反衬出你的贫乏。

你的棍棒胡抡,只能说明你已经束手无策。

你的吹嘘声势,也只是你的恐慌危殆的证明。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只有自我反省的时候没有负疚感的人,才能做到完全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呀。”

《颜渊篇第十二》

不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

任何一种价值的认同,都同时会产生真伪难辨的麻烦。真小人与伪君子,哪个更糟?一直困惑着我们。

却不能因为有此种价值作伪就不再维护与珍惜公认的价值标准,我们不能陷入道德虚无主义与赤裸裸的实利主义。也不能因为价值认同,就放松对于价值作伪与价值霸权的揭露与批判。

即使一个人已经成功了,已经成为论笃是与的标兵了,已经成为道德旗帜了,我们也不能为了护旗而为笃者讳,仍然要监督兹旗帜、兹标兵的兹后表现,要帮助他或她再立新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人们愿意推崇诚笃忠实的人,问题在于,这些被认为是笃诚而被推崇的人,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假正经的伪装呢?”

《先进篇第十一》

做好三件事,能获大成就

首先是仁,不仁什么都保不住,因为不仁就得不到拥戴与亲和之情,你的知识再高、智慧再强也站不住脚。历史上与现实中,有才无德,名人出丑、大人物失败的例证多了去了。

其次是认真做事,有了仁爱,没有脚踏实地地细致做事,也是瞎掰,也最多是妇人之仁。许多亡国之君、垮台之臣、空谈之士,就是这样。

第三是智慧态度。又有仁爱,又有智慧,还有认真的态度,自然会表现在外表上,彬彬有礼、有序、有规范也有风度。由内及外,层层完美,那就是真的完美主义了。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又有智慧知识,又有仁爱之心的保持,并能庄重谨慎地做好一切事宜。”

《卫灵公篇第十五》

还有三条“做人的辩证法”

做人时刻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容易的,从长远来看,也就是求几个方面的平衡、均衡。

温和好,失去了坚定性与原则性就不好了,所以还要补上厉。威严是必要的,太凶猛莽撞了就伤人害人了,提醒您悠着点,别那么猛恐怕是必要的。恭敬小心,如果变得哆里哆嗦,进退失据,闹心乱意,当然也是走向了反面,您还得安详踏实些。

这三条乃是做人的辩证法。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敦厚而又坚定明确,威严而不凶猛,恭谨而又安详。

《述而篇第七》

二、做好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要适度

一个人不能提前考虑较远的未来的挑战与麻烦,对之有所准备,那么,等不到那时候,近在咫尺的麻烦就出现了。

但也不能思虑焦虑得太超前,进行超前防御清洗斗争,先发制人的“先”字变成了夸张的提前量,反而变成了无事生非,自乱阵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不能提前考虑较远的未来的挑战与麻烦,对之有所准备,那么,等不到那时候,近在咫尺的麻烦就出现了。”

《卫灵公篇第十五》

清醒地判断和要求自己

那种自己有错就在心里责备控告自己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人多自恋,人多自诩,人多原谅、辩护、欣赏直到放纵。一个能够清醒地判断与要求自己的人,难能可贵!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我还没见过发现了自己有错就在心里责备控告自己的呢。”

《公冶长篇第五》

对自我有恰当定位

要知道长幼、尊卑、上下、前后的道理与规矩,对自我有恰当的定位,符合秩序与和睦的要求,否则,你本身会成为一个破坏性因素。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道礼法的精义与规定,你也就站不住脚。”

《子张篇第十九》

适时认命

生不逢时之叹、时运不佳的牢骚,人皆有之,孔子也未能免俗。

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不但是宽慰的话,也是老实话,适时认命。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祥瑞的凤鸟不见踪影,黄河里也不出现神异的图像,我也再无办法与希望了。”

《子罕篇第九》

活在当下

万物与时俱化,万物处于变动不羁之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觚不会老是一个样子,酒也不会老是一种酒,喝法又时有变化。文化的特点一在时时积累沉淀固化,一在时时褪色淡化消失。

谁不喜欢怀念童年?谁不沉醉于初恋?觚不觚了,爱情不像是当年的初恋了,童年已经是一去不返了,喝酒的人也不是当年的人了,做文学性的叹息则很自然,制订回到童年、回到初恋的行动计划则大可不必。

生活就是在向前走,尽管过去很美好,但我们是面向未来,活在当下,不可一味思古。

“觚不觚,觚哉!觚哉!”

“这个盛酒的觚,怎么不像个觚呀。它们是觚吗?是觚吗?”

《雍也篇第六》

承认现实的不完美

任何秩序肯定都有它不合理、不中意的一面,任何秩序的破坏与重建都需要付出代价与时间。

这是人类社会永远的麻烦与苦痛。

一种特定的秩序颠覆了,意味着或许诺着更好更进步的秩序,将带来新的希望。而等到希望没有尽如人意地兑现以后,还会出现对原来秩序的怀念。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人家《雍》上说的是诸侯助祭,天子庄严在场,这样的景象规格,怎么可能出现在这三大家庭的厅堂上呢?”

《八佾篇第三》

坦然接受

死生与贵贱,当然不完全是命中注定,但人生中除了个人努力、社会环境的不可抗因素之外,确实有许多或然、偶然、概率、巧合的非必然因素,非必然情势,非必然后果。

对于这些非必然因素,你的作为有限,你的思考分析意义也有限,为之写点小说散文诗歌尚可,别的不好办。

明白了这一条,可以少费一点心机,少一点焦虑,也少一点痴心妄想。

但是不能放弃,永远要奋斗,要努力。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生与死,是有命运在那里主宰着的;富贵与贫贱,则一切取决于天意。”

《颜渊篇第十二》

乐于接受常态

生老病死是正当的常态,常态就是天命,就是天道,就是天意,人们应该习惯于这样的常态,乐于接受这样的常态。

太特殊了,老而不死,反而是对常态常理的悖逆。

“老而不死,是为贼。”

“现在老了,还不死,你还是个贼坯子。”

《宪问篇第十四》

正确渡过低谷

富而无骄,其实等于锦上添花,稍微有点常识与分量的人做起来并不难。

贫困呢,等于你的地位下滑,荣誉耗散,满腔郁积,岂能一味压制?贫而无怨,需要更高得多的境界、信心、本钱、功底。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困艰难的时刻不怨天尤人,很难做到;富贵荣华中不骄傲膨胀,这倒容易。”

《宪问篇第十四》

三、人生大数据

人生就是喜与惧

人生的许多成功发展、许多新的经验、许多大事好事,都可以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还可以说是以惧制喜,免于过分张扬,以喜冲惧,免于胆小怕事与悲观绝望。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则是为他们的长寿而欣喜,一则是为他们的年事日高而恐惧。”

《里仁篇第四》

有得必有失

有一得就有一失,有一长就有一短。

你想有所获得,就不能拒绝有所付出、有所延误、有所牺牲。所谓“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人,所谓利欲熏心的人,所谓“给他小碗他不要,给他大碗他害臊”的挑来拣去的人,没有出息,更与大道差之千里!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读书人,一个精英,其志在于学习把握天下的大道,至于将吃穿得不太满意、物质生活上标准还不够高当作自己的羞耻并为之焦虑,这样的人,就不配与别人讨论什么道不道、志不志的了。”

《里仁篇第四》

遇事先从好处想

仁爱者也不是没有忧愁,他的特点是不因为对别人的恶意的过敏反应而忧愁,遇到人间诸事,他宁可从好处想,从好意上估摸自己尚未完全理解的人和事,乃至当真做到化敌意为善意,化逆境为顺境。

“仁者不忧。”

“仁爱者不忧虑。”

《子罕篇第九》

凡事做两手准备

用行舍藏,是中国很有名的话,特别是有志于或有机会在仕途混迹者,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双向准备,不一味求进而是两手准备,可进可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中庸,不蛮干,不轻易拼小命,考虑到不止一种可能,凡事都能胜任愉快。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朝廷用咱们呢,咱们就启动做事;不用咱们呢,咱们就收拢归隐。”

《述而篇第七》

懂进退,人生大智慧

聪明而外露,最多是二等聪明,聪明而显出愚傻的外貌,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大智慧。

原因是,聪明外露,容易被注意,被嫉妒,被提防,被众口铄金。能干外露,容易让人怀疑他是巧言令色至少不像是安分守己的样子。而面貌愚痴才显得忠顺。从古到今,大家都相信苏轼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里有真切痛心的处世奇术,有我们的国情国人集体无意识,有金不换的做人经验,也有长久以来的、有时宝贵、有时误事的反智主义。

宁可看着傻实质精明,不要看着精明实质欠缺。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有时我与颜回交谈整天,他一点不同意见也不说,好像挺傻。再看看他独自的言论表现,完全是有所发展发挥拿得上台面的,颜回这人可一点都不傻呀。”

《为政篇第二》

以退为进,以愚为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式的有理、有利、有辙、有节的独特思路,是以退为进,以愚为智,以无为立于不败之地的做人艺术。

事事聪明、处处争先,不是真精明,而是浅薄、幼稚、鄙俗、廉价。该灵则灵,该钝就钝,该明则明,该暗则暗,方能自保,方有原则,方有人格与光辉,但并不容易。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遇到邦国有章法、有条理、合乎道的时候,他就显出了聪明智慧(能够参政议政了),而遇到邦国混乱,君王无道的时候呢,他就傻了(远离政事啦)。他那个聪明劲儿,别人或者能够赶得上;他那个傻劲儿,恰恰是他人望尘莫及的。”

《公冶长篇第五》

物质满足只求适当

只谈精神上的追求,而完全不考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是不行的。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保证不了,即使是君子也会受不了。

如果是靠劳动、靠工作、靠贡献而吃得好住得也好,不一定有多耻辱,很可能是比较光荣,它是社会机制并不太荒谬的表现。曹雪芹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伟大。歌德则相当养尊处优,没有人敢说歌德从而渺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一个真正的(有地位、有素质的)君子,吃饭不追求满足口腹,住房不追求安适舒泰。”

《学而篇第一》

求名利,不陷于名利

好人、正人君子,应该自信,应该超拔于俗务得失,永远不必因为衣不如人之类的计较而自惭形秽,永远要懂得不必嫉恨也不必追赶既得利益者。同时不应该满足于自信,还要有功业,有影响,有利国利民直至流芳百世的成绩。

现实一点说,你混得不怎么样,却能不嫉恨羡慕混得好的人,也并非易事。有几个人能彻底摆脱名利场的羁绊呢?社会结构实际上正是利用了人类的追名逐利心理,而形成了种种体制啊。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穿着破旧的袍褂,与穿讲究的裘皮衣装的人站在一起但并不自惭形秽的人,不正是子路吗?子路见到处境比他好的人,‘不嫉恨也不眼馋(《诗经·雄雉》),做到这一步了,还有什么会做不好呢?’”

《子罕篇第九》

求名声,更爱惜名声

君子要立名,但这里的名与我们所常常泛批的名利不同:利是利益,名则要区分虚名、(欺世)盗名与代表事业有成才具出众影响巨大的美名。

一个人不应该略有浮名就翘尾巴,当然。同时一个人干了一辈子,毫无建树,毫无创见,毫无影响,只剩下自哀自叹,自恋自怜,自吹自闷,也够“疾”与病的。就以令人同情的孔乙己来说吧,他难道没有让人疾、忌(讳)、急得慌,他难道没有烦人与使你觉得不可救药的那一面吗?

考虑一下自己的名的问题有一个好处,对自我有所要求,树立标杆,保持尊严,与一切下三滥行为作风拉开距离。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人怕的是活一辈子却得不到值得称道记下的名声。”

《卫灵公篇第十五》

从四件小事做起吧

从我开始,不决定于外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始仁的修为,很容易。从说话放慢速度做起,从处世待人恭敬严谨做起,从非礼的事不做做起,从认定仁与不仁决定于自身做起。

“仁者,其言也讱。”

“这个仁呀,说起话来要迟慢一些。”

《颜渊篇第十二》

四、以下事项要注意

人生有三戒

人生有三个阶段需要警惕:少年时候,气血尚未成形,要警惕女色的引诱与沉迷;壮年时候,血气刚刚强健起来,要警惕好胜与耽于争斗;而等到老了,血气开始衰弱,应该警惕伸手要这要那。

老应戒得的“得”,专家们多译为欲望利益,我干脆解为伸手,是联系了实际。资格老了,什么都想要,虽非必然,确有此情,其实到了此时,更应清心寡欲。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年时候,气血尚未成形,要警惕女色的引诱与沉迷;壮年时候,血气刚刚强健起来,要警惕好胜与耽于争斗;而等到老了,血气开始衰弱,应该警惕伸手要这要那。”

《季氏篇第十六》

学会自我控制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功夫。

不迁怒,说明管得住自己的脾气;不贰过,说明是记得住自己的经验教训与所受到的教诲。这是对人格的塑造和磨炼,是人格修为。

“不迁怒,不贰过。”

“他不会迁怒,也不会重复犯一种错误。”

《雍也篇第六》

反省很受用

人要时常反省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为上司为他人谋划办事,是否用心用力了呢?与友人交往,是否说话算话,诚信可靠了呢?被传授了学识,是否常常温习实习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此语甚为普及,包括一些文盲也熟知并奉为圭臬,它很务实,很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也很具普适性,反省是一件让人当真受用的事。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我都多方面进行自省多次。”

《学而篇第一》

善于修正自己

人最大的不良往往是在于看到旁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家的毛病。

人要有自省精神、律己精神、自我批评精神,此之谓“修慝”。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批评否定自己的坏思想坏念头,而不是老想着旁人的不好,这不就是修正自己了吗?”

《颜渊篇第十二》

君子有三畏

如果不知人生总应有所敬畏,如果不会珍惜人类积累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资源,就会大言欺世、愤世嫉俗、空谈误事,除了闹心,此生不会有任何成就,更不会有任何建树。

这样的人如今数起来,折腾一时,不知所终者,多了去了!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三方面的敬畏:敬畏天命天意尤其是天谴,敬畏崇高显赫资深的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训诫规范。”

《季氏篇第十六》

有所畏惧的人有福了

越是现代,去魅去惑,人们越是无所畏惧了。但是无所畏惧的结果可能是人的自我解放,也可能是人的胡作非为,可能是人的幸福,也可能是人的灾难。无所畏惧,无所限制,无所不为,人从而变成天使还是魔鬼呢?这值得人们反省深思。

有所畏惧的人有福了,因为他有所崇敬,有所约束,有所信仰,在他(她)的心里有波涛浩渺,有泰山矗立,有阳光灿烂也有匍匐融合。而绝对的无所畏惧、挂牵、沉醉、膜拜,也是一种不可承受之轻,是一种等同于绝对虚无的自由:生命×0。

“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祭祀,努力做到恭敬;遇到丧事,居丧期间做到悲哀,这样做人也就可以了。”

《子张篇第十九》

别做这几种讨厌的人

一个人在你面前动辄说旁人的不是,见了旁人肯定说你的坏话。坏话之多说明了此种人的阴暗鬼蜮。小聪明的人到处卖弄,浮光掠影,徒成笑柄。秀愚昧无知粗鄙而高声吆喝忠勇爱国的,露骨钻营吹吹拍拍令人恶心的,什么都插嘴什么都卖弄的,以凶恶野蛮来自树形象的,厚颜无耻地吹嘘表功自我兜售的,都令人作呕。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君子厌恶总是说旁人坏话的人,厌恶自己在下位(一副下流相)却拼命钻营往上爬的人,厌恶打拼却不遵守礼法的人,还有自命果敢决断却头脑闭塞僵化的人。”(这里说的四种人给人的感觉是:怎么那么熟悉?)

《阳货篇第十七》

不要活着别扭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正是一无所长、懦弱愚蠢的人的特点。他们耐不住挫折,架不住小胜小负,受不了委屈,经不住抬举,看不到远景,全不会自我调整,既不能消灾免祸,也不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不可能拥有知交友人,也不懂得师法或跟随能人。这样的人多矣哉,谁能与他们长相处?穷了达了,贫了富了,谁跟他们在一起谁倒霉。

不仁者自身,既不能长期处于简约清苦的生活,又不能长期处于欢乐享福的生活。

人要是没有起码的仁德,怎么活着他都别扭,好日子苦日子都难过。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你没有办法与不仁不义的人(或不仁的人们之间)长远地共度清苦的生活,也难以与之长久地共度安乐的生活。”

《里仁篇第四》

不要沾染四种毛病

做人要绝不能沾染以下四种毛病:一是任意妄想、意气用事;二是死认一个道理,搞绝对化;三是僵硬呆木、故步自封;四是自我中心、刚愎自用。

人,应该聪明通达、与时俱化,不要死板呆木、钻牛角尖、墨守成规、四处碰壁。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的自我要求是,绝不沾染下列四种毛病。就是说,不要任意妄想、意气用事;不要死认一个道理,搞绝对化;不要僵硬呆木、故步自封;不要自我中心、刚愎自用。

《子罕篇第九》

内心强大,坚持到底

一以贯之很重要。它让人想起马克思对女儿的“你的特点”的回答:“目标始终如一。”这表达了一个人的坚定性、责任心,不惧困难,不搞机会主义,表明了一个大写的人的内心的强大与自信。

而某些所谓的小人呢?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忽左忽右、投机取巧、奴颜婢膝、看风使舵……与一以贯之相反的成语,在咱们这里真叫多,估计这一类人与事不在少数。

“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道义原则是始终如一、一贯坚持的。”

《里仁篇第四》

绝不降低品位和追求

对于一个人来说,第一位的是自己的“志”:

是追求与品位,是责任与担当,是理念的坚信与争取落实的耐心与一步一个脚印的进展。

“不降其志。”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品位与追求)。”

《微子篇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