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年有一部话题性的电影,叫《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电影讲了五个女子的爱情故事,看似普通,却因为揭示了一个真相而成为女性必看的经典电影之一:如果一个男人对你不屑一顾,那么他就是对你不屑一顾,没有别的什么理由。他没有弄丢你的号码,他没有出差,他没有在忙——他不给你打电话,仅仅是因为他不想见到你。在这样残酷的真相前,让人不由得对电影的立意拍手叫绝。
我第一次看时,却差点给这部电影打一星。年少时的我,见不得又丑又蠢的女主角最后抱得帅哥归的情节,因为会给人不切实际的错觉。
主演詹妮弗·安妮斯顿、德鲁·巴里摩尔和斯嘉丽·约翰逊都是实实在在的大美人,偏偏主线女主角金妮弗·古德温是一个长相平凡,为人处世又尴尬的女人。
十年后,机缘巧合再翻出这部电影,女主角看上去并不如记忆中那般不好看,而电影的前半段的台词也成了箴言:如果一个男人看上去不在乎你,做了伤害你的事,那事实是他真的就不在乎你。没有例外,没有借口,没有那么多欲拒还迎的考量,事实就是大家都不敢说出口的——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电影的片名翻译得非常精准,不是“不喜欢”,而是“没那么喜欢”,所有让你在内心翻来覆去揣摩的细节,只是他一时兴起,却让你惦念许久。
2
青春期的女孩都应该像金妮弗·古德温扮演的吉吉那样配备一个乐于揭露男人真相的男性友人,在女孩们疯狂想知道男生在想什么的时期不用一个人挖空心思去揣摩。
电影里,贾斯汀·朗扮演的亚历克斯最初是出于同情,觉得吉吉有趣,多次帮她分析约会对象后,两人成了朋友。而在吉吉突然反应过来,找出种种他喜欢上自己的迹象,自作多情地向他表白之后,他感到非常愤怒:“你为什么会觉得我喜欢你?我开口邀你去约会了吗?没有!你们女人为什么总是反复琢磨细节,然后赋予它并不存在的意义?!”
这大概就是男女之间最大的不同。吉吉看上去什么都没做,只是每晚脑补,却动情已深。而亚历克斯代表的男方,在吉吉需要的时候随时陪聊,给她介绍约会对象,陪她度过那些难堪的夜晚。到头来,在女主角对他表白时,却无情翻脸。
我最初见识到男生的残酷,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喜欢的男生对我的态度急转直下。在此之前,他在我被同班同学抛下一个人出黑板报时,拾起调色盘解救了我的手足无措;在图书馆自习时,他帮我解答英语题目;我高考前那个被朋友遗忘的生日,他专门跑来送给我他亲手画的生日礼物和一封手写信;他帮我订正过许多次英语课堂作业,还帮我翻译期末论文前面的英文绪论;每到一个地方旅行都会给我寄明信片。而我不过是在他发短信或打电话来时,陪他聊聊他的烦恼和梦想罢了。
若这样计算下来,我其实是不该怨那个男孩的。只是实在想不通是为什么,得不到答案。
有一天,我和他的初中同学同路回家,那个女孩和我八卦起他的过往:初中时有女孩喜欢他,他朋友跟他说起此事,他当着大家的面说“她喜欢我是她的事,我又没做什么”。
高中时的我在得知那段对话之后,常常做噩梦,梦到他在大庭广众下也那样对我说上一句:“对不起,那是你自己的事。”
事隔多年,有次在豆瓣看到某知名男演员的一段采访,他说在剧组里会撩同剧组的女演员,但绝不负责任。“如果你喜欢上我,那对不起,那是你自己的事。”无论男孩或男人,大概都有这种本领,无师自通,看上去不是多严重的错,却十分伤人。
喜欢人的情绪,有时煎熬如地狱,会把自己置于折磨与不安之中。电影中亚历克斯撩过又划清界线的女招待在发现亚历克斯喜欢上吉吉后对他说:“恭喜你来到我曾经待过的地狱。每个人都待过,现在轮到你了。”
3
电影里,亚历克斯对吉吉之前的这些付出究竟是被曲解的善意,还是他自己迟钝未觉察的喜欢呢?他对吉吉说:“如果一个男人不打电话给你,那是因为他不想打电话给你。”但他也说过:“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想见你,相信我,他会来见你。”
于是,影片最后给了观众一个皆大欢喜的答案:亚历克斯作为全片最有魅力的男主角,终于很快意识到自己喜欢吉吉,尽管这转折显得很仓促。但若不是这个结局,大概这部片子不会被那么多人归入和少女心有关的私藏影单。
可也正是因为这个结局,本片的立意折损了大半,现实是大多女孩们走不到男神回心转意的那一步。这样强行圆满的结局,让大家好像都忘了电影前半部分的主题——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其实任何故事,如果剪的时机足够好,大概都能剪出一个好结局。
比如,我上大学后,那个高中时让我伤心的男孩,开始频繁地给我写信和打电话。我和他更熟之后,跟他提过那个让我做噩梦的传闻。他笑笑说:“我怎么会这样对你?我绝不会这样对你。”但这件事终究让我对他和之后所有向我示好的人心生警惕。在此之后,所有没有明示“喜欢你”的善意和示好,我都只当是别人的友好和善良。
后来想想,他给我写信和打电话,大概是因为出国留学太寂寞。他说看着中文字亲切,总是催我回信。每晚,他从学校回公寓的路上,会给我打二十分钟的电话。电话那端是热带潮湿空气的风声,热带植物宽阔树叶的拍打声,沿街的叫卖声,一路听进耳朵里。后来他喜欢上徒步,每次出发到机场时,会拿机场电话打一通准备出发的电话给我。我收到过他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明信片,有一次是从美国大峡谷寄来的,上面写着:在峡谷底部时,又渴又饿,一眼望不到尽头。周遭没有人,一度以为自己要死了。
他的电话有时会打断我做功课和写论文,我渐渐也会有不耐烦的时候。有一次接电话时有事,我非常想快些结束,突然听到他那边传来水流声,原来他正在山区喀斯特地形的岩洞口,不远处还传来大狗的叫声。那时他刚从洞里爬出来,看着月色正好,就想给我打个电话。那一刻我内心突然平静下来,他带给我的,也许便是区别于日常生活的一种体验,不管是伤心的,还是开心的。“喜欢过”的心情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许多个过了就忘的日子里,也留下了一些可回味的片段。
有一次通信时,他在邮件里写:我想我是喜欢你的。那一刻我盯着屏幕看了许久,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一半怅然一半欢喜,欢喜大概是想起了十七岁的自己,但当下,更多的是一种“结束了”的怅然。
一旦喜欢了,把真心交到别人手上了,就给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权利。虽然我们都能坦然面对我曾经喜欢过他这件事,但即使在朋友式的交往中,我也自我感觉低了他一头。直到收到那一句“喜欢你”,我才觉得我们之间平等了。这一刻他把软肋递到我手上,尽管知道我们之间再无可能,但因为这一句迟来的喜欢,遥望回我的十七岁,便不再觉得可笑和愚蠢了。
这可能也是影片给吉吉和亚历克斯这样结局的原因:因为亚历克斯的这句喜欢,之前吉吉所有的蠢笨与不安,让人尴尬到手指蜷缩的种种行为,就都让人没有了嘲笑的理由。这样她的一腔孤勇才值得敬佩,才能铿锵有力地说出台词:“我的心依然难安,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且永远地扶持我。”
4
电影只演到亚历克斯幡然醒悟的那一刻,而现实也许要复杂得多。就像影片里其他四个女子的故事一样,还有很多种情形和可能。
导演给了安妮斯顿扮演的贝丝作为“剩女”,男友尼尔迟迟不愿和她结婚的困窘,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善意让他们有好结局。贝丝在妹妹的婚礼上被亲戚嘲笑,因为和谈了七年的男友分手,作为伴娘在红毯上只能牵一条狗。但当她父亲病倒在床时,姐夫和妹夫在客厅只顾玩乐,甚至开始惦记父亲的遗产,只有她那位被分手的男友默默地跑回来,在厨房里洗几天没洗的碗,帮她清理这一家的烂摊子。
这一刻,谁还会认可那条“如果男人不愿和你结婚,就是不够喜欢你的”定律呢?
所有经验性的定律都有特例,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特例。在这种希望面前,影片之前所有的醍醐灌顶,似乎都可以一笔勾销。其实吉吉就算没有和亚历克斯在一起,她也会遇上亚历克斯给她介绍的“特别适合她”的那个比尔——稳重、守诺,不让人提心吊胆,答应了要给她打电话,就一定会给她打电话,不会让她独自呆坐等上一晚。但那样不够戏剧,不够浪漫,不够冲淡她之前愚蠢、可笑又尴尬的行为,所以导演要奉上亚历克斯,这个全片最有趣、最浪漫、最招人喜欢的男主角,来给吉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尽管这几乎找不出合理的地方。
吉吉几乎不到半分钟就接受了回心转意的亚历克斯,以她的立场,没有不接受的理由,如果不接受,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甘心。
曾经的我有没有不甘心呢?在睡不着的深夜,我也曾这样想过。应该是没有的,尽管“他没那么喜欢你”的定律因人而异,但细心一些总能察觉到,在自己不会骗自己的时刻。
我的不甘,终结在一杯十块钱的奶茶上。
收到信后的那个暑假,那个男孩约我在家乡的一家奶茶店见面。毕业那年,我们学校门口的奶茶连锁店一杯普通的奶茶大概是十五块。暑假时回去,能看到初中生和高中生点一杯奶茶,然后在那里做作业。那个男孩也把我约到了闹市中心一家奶茶店,如果说那家店有什么优点的话,大概是比周围的店都便宜。那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难喝的一杯奶茶,又苦又涩,没有诚意,甚至远不如高中时学校小卖部里卖三块钱一杯的珍珠奶茶。约我那天,那个男孩没有洗头,头发黏腻到一缕缕的。碰面之后,他去买烟,并没有问我能不能抽。甚至等奶茶端上来后,他还催促我快点喝,因为见完我,他等会儿还有事——这一切都让我实在无法相信,我对他而言曾经是重要的人。
我把那杯难喝的奶茶一饮而尽,从此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再没有不甘和留恋。
5
男生的心思,其实比想象中要好猜得多。重要的问题也许是影片中女主角吉吉问出的:我是否要远离每一个没那么喜欢我的人?这样到最后,我是否会孤独终老?
影片最后,回心转意来找吉吉的亚历克斯带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女主角用来做借口的那支促销圆珠笔。他没有精心准备礼物,没有像样的道歉,甚至没有听完女主角的埋怨,用一个强吻带出了这个喜气洋洋的结局。终于“脱单”的女主角,最后用画外音的口吻,对影片中以离婚结束的一对夫妻,表达了自己的怜悯。
这大概是我虽然已经能耐心读懂影片的惊艳立意,却始终无法喜欢这部电影结局的原因。
对于女主角提出的问题,有些乐观的人大概有把“他没那么喜欢我”提炼成“他喜欢我”的本事,而我的傲气只允许在青春年少时蠢上一次。或许会孤独终老,或许会成为旁人眼中恋爱一次就成功的幸运儿。但在年轻时,并不会知晓。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找出了久远的书信,里面那个男孩写:我自己都很难相信的一个事,就是我虽然不算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却留下了你所有的书信。虽然我和你写的信,你早就没有了,但我一直留着,而且我也知道我会一直留着。我每次上路之前,想要写点东西,总会留给你,因为我觉得你一定是那个我值得信赖,也会好好保存的人。
在冷静的分析下,我仍然希望每一个自己认识到“原来他不够喜欢我”的女孩,到最后都能留有一点柔软的记忆。这大概是“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这句话中,“喜欢”那个词仍然闪闪发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