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经理不吼不骂做管理120招
5965800000039

第39章 主持会议的7个技巧(2)

担任会议主持人的王主任看两人吵得越来越凶,于是适时地插话说:“老周,听报告没有通知你,这不是小李的责任,是我没有要他通知你。我想你们负责的都是同样的工作,如果两人都不在岗位,那遇到问题就无法处理。再加上你经验比小李多,若出现什么紧急情况都能妥善地处理,所以我就让小李一个人去听报告了。你如果有意见就跟我提吧,不要责怪小李了。”

老周听了王主任的话,感到刚才的自己有些太冲动了,于是主动向小李致歉,矛盾解决了,会议也开始顺利地进行着。

尽管会议的管理者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认真的准备,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面和情况。比如有时候,员工可能会借会议提出一些较尖锐的问题,或者提出一次本不属于此次会议的问题,故意出难题为难管理者,为了避免难堪,你可以明确地告诉他,这个问题不属于本次会议的议题,等到下来或者会后再来讨论解决。总之,不管遇到了何种突发事件,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和清醒,通过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那些突发事件。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方法,可供管理者借鉴:

第一,开局冷场。在会议开场时,无人发言或与会者无任何反应,陷入冷场时,管理者应分清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是若与会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一时难以发言,尤其是事先没有打招呼,一般情况下,临时召开会议就容易出现冷场,此时,作为管理者,你可以鼓励大家先谈不成熟的意见,然后在讨论中补充完善,这可使大家先做短暂的准备,然后发言。

二是与会者对所讨论的议题不理解、不明白而感到无从开口时,管理者应详细地、明确地交代议题,对与会者进行耐心启发。

三是当会议议题直接涉及和关系到多数与会者的利益时,因大家心有顾虑而容易造成冷场,对此,管理者应事先启发与其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或者是先让大家公认比较正直、公道的人发言,然后再逐步深入,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是会议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与会者一时无法提出明确的意见而出现冷场,这时管理者就要起带头作用,可以由浅入深,启发大家开动脑筋,逐步接触问题的实质,也可以选择分析能力强、比较敏锐的与会者率先发言,借此来打开突破口,再引导大家讨论发言。

第二,气氛沉闷。气氛沉闷是会议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作为管理者,让会议陷入沉默和冷场,将是一个失败和不合格的管理者。因此,当会议气氛出现沉闷的时候,管理者应积极思考沉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一般,会议中的沉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害羞、胆小的沉默者。有些与会者胆小,让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时,他们就会舌头发紧、全身发抖。对于这类与会者,管理者不应问一些使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而使这种人感到难为情,而是要问一些你认为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发言时的不安心理。

二是出于某种顾虑而沉默不语。尽管有些与会者对议题有较好的意见和看法,却因为某种顾虑而沉默不语。对于这种情况,管理者应想办法打消这些人的顾虑,支持他们发言。

三是清高的沉默。若与会人员清高闭守、不肯多言而保持沉默,管理者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尊重,因为这一类人往往阅历较深、比较严谨、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一方面想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摆出一副清高不凡的架子。而管理者的鼓励和尊重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四是无所谓的沉默。当会议议题与部分人关系不大时,有人会认为议题与己无关,于是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不愿开动脑筋思考。此时,管理者应采取恰当的方法把他们引导到会议议题上来,促使其思考问题。

五是对立的沉默。这类人要么是对议题有不同意见不想说,要么是对主持人有意见不愿说,反正就是不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对此,管理者应抛开个人恩怨,主动引导他们发言,然后再通过亲切的感情和语气使他们改变态度,并对他们的发言持重视态度,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对不正确的意见也不要介意。

第三,离题万里。离题现象在会议中时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容易使会议脱离轨道,进程很慢。作为管理者,你必须试着把会议引上正轨。但值得注意的是,离题的时候也不可强扭,因为强扭会挫伤积极性,从而导致开成一个无效会议。因此,出现会议离题的问题时,管理者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接过讨论的某句话,顺势引回到正题上来。你可以说:“你的见解的确很独到,可是这与我们今天的议题没有任何联系。”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人意识到离题的问题,也促使他们回到讨论的议题上。

二是联系议论的某一层意思,提出新的话题引入正题中。

三是用一句风趣的话截住议论而引入正题。

离题是很多与会者犯的错误,但管理者绝对不能因此事而粗暴地对待对方,而应尽可能地采用不影响情绪和气氛的方式,用礼貌的形式提醒发言者。或者,如果可能的话,逐步把较远的讨论与眼前的问题结合起来,逐渐把大家引回到轨道上来。如果还不行,就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已经说过的内容。这就会调整其方向,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议题上来。

第四,窃窃私语。当一个人开始与左右的人窃窃私语,干扰了会议时,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尽可能地不理睬他。如果对方的交谈达到必须要加以制止时,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提问来试着打断交谈者。或者,也可以停止发言,等他们安静下来再继续。

第118招:掌握讲话准则,让会场发言更出色

在开会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做好会场引导和提示的作用,为整场会议的顺利进行做好支撑。掌握讲话准则,能让领导者的会场发言更出色。

相信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在会议上所讲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已经被下属们所推测到。这就好比是你拿着一份陈旧的稿子,在众人的面前依样画葫芦而已。其实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念稿子无异于一场灾难,它会让你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领导能力的人,而你所说的话对他们也起不了任何效用。因此,一定要把握好会议上发言的时机,让其成为你提升威信的一个机会。

开会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管理者在会议中的讲话目的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引导和提示,最后再在争议中择优而定。而管理者要想使自己在会议上的讲话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遵守一些讲话逻辑。

第一,发音清晰,语调多变。管理者在会议上讲话,就要做到让自己所说的每个字、每句话都传到与会者的耳朵里。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讲话时声音洪亮,当然这不光是指音量,还包括说话应该有力度、吐字清楚、节奏感强,可以使与会者在你的声音中感受到自信及奋斗的力量。试想一下,如果管理者讲话有气无力、语调平铺直叙,那么会议的气氛有什么活力可言?如果管理者通过语调的变故,能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就可以使自己和与会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一种共鸣,使自己的讲话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

第二,突出议题,明确宗旨。在会议中,管理者只有启发和引导大家,始终遵循会议既定的议题去进行充分讨论,才能使会议达到预想的目的。而这就要求管理者表述会议目的时做到表述清楚、有条有理,能够把会议的目的、要求、内容等信息清晰明确地传达给与会者,并且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中心突出。如果管理者的表达逻辑混乱、主次不分,那么与会者听到耳朵里也不知你所言为何物。

第三,掌握时机,言之有度。管理者作为整个会议的引导者,须随时把握、驾驭好会议之舟,否则很容易造成冷场或者使会议很难顺利开展下去。如在会议上,当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领导者却不能及时地给予总结意见,推动会议转入另一项议题,就很容易出现冷场,使大家变得无话可说。因此,在整个会议中,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握会议进程,掌握与会人员的心理变化,适时地抓住机会,对会议进行引导。另外,会议中,管理者还要注意把握说话的尺度和分寸,做到根据问题的性质、程度,选择适宜的分寸去谈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