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经理不吼不骂做管理120招
5965800000031

第31章 恰当批评的7个技巧(2)

所以,当领导在批评员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员工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性格开朗的外向型员工可以直言说出,而对于性格内向谨慎型员工就需要含蓄一些;对脾气火暴、做事匆忙的员工循循善诱;对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定论的员工要一针见血,等等。

王丽已经在公司工作一年了,但是,她的性格有些内向,不爱与其他同事交流,别人和她开个玩笑,她就会脸红。

公司就是一个需要员工们融合在一起的地方,虽然员工的工作做得很好,但也应当学会与其他人交流。

上级领导观察了王丽的情况后,找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单独与她谈话。

领导说:“王丽,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工作做得很好,前几天你交上来的报告,我看了,做得非常棒。”王丽微微一笑,说了句:“谢谢经理夸奖。”

接下来,经理又接着说:“你看啊,王丽,你的工作这么出色,如果你能和其他人多交流一下意见、想法,是不是会更出色呢?”

从那以后,王丽把经理的话当成鼓励,与其他同事多多交流,很快便与同事们融洽相处。

在领导的工作中,批评与赞扬是相辅相成的,作为领导,想要很好地驾驭好批评这把利剑,就需要做到因人而异,要尽量减少批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员工的抵触情绪,进而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这需要领导者在批评员工的时候必须充分认识到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不同,使你的批评方式与对方的个性心理特征相适应。

比如,遇到不爱说话的员工,你不能直接批评他:“你应当学会与其他人交流,每天不说话,自己一个人闷头工作,能做出什么好成绩吗?”这样只会让害羞的员工更加害羞,更加不愿意和其他同事交流。相反,如果采取了上面故事中那位领导鼓励的说话方式,那么,这时,员工不但会按照你的建议去做,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做得更出色。

由于人与人之间经历、受教育程度、性格、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他们接受批评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这就对领导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运用批评方法要因人而异。唯有领导的批评能够“对号入座”,做到有的放矢,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不至于在上下级之间因批评而闹矛盾,甚至结下疙瘩。

第一,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员工,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而应当采取渐进式的批评方式。要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走入对方的心里,不要一开始就和盘托出,这样容易让对方产生沉重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对于社会阅历较浅、自我意识较强的年轻员工,应采用对比的方式,借助别人的经验委婉地指出他们的错误。

第三,对于脾气火暴的员工,要心平气和地与其讨论问题,使其感觉到你们之间是平等的,避免对方出现对抗或者抵触的情绪。

第四,对于性格内向,但思想比较成熟的员工,用提问的方式批评对方是一种不错的办法。运用此种方法,领导仅仅扮演提问者的形象,让被批评的员工自我作答,借此思索自己存在的问题。

第89招:没有谁愿意在公众场合丢脸

没有谁愿意在众人之前丢脸,也没有谁希望自己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笑柄。如果你不分场合地批评对方,你说的话不仅不会让对方接受,反而会对你产生反感。

有位文学家在作品中曾写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要厉害,上帝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他那仁慈的心,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讲话要通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说,避免出口伤人。”

批评他人一定要注意场合,权衡利弊之后再说出。如果批评他人不注意场合,不注意方式方法,不考虑结果,往往会令对方厌恶、遭人嫌弃。

正所谓“言由心生”,一个人如何说话、说话的效果如何,完全由大脑支配而出,所以在掌握好说话的场合前一定要先掌控好自己的大脑。在说话之前一定要先经过大脑筛选,恶语中伤类的言辞一定不能说出口。

批评如同一把利剑,既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杀害一个人。它是批评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一个公正的立场,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他人或者一些事情进行论证的过程,它需要批评者具有严谨而有力的逻辑思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是完美的,都不希望对方看到或者当面指出自己的缺点,所以,在你指出对方缺点的时候,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一定要在场合和方式上下工夫。

临近圣诞之际,一家公司提出要举办一次圣诞晚会。在那天的宴会上,公司邀请了很多有生意往来的合作伙伴,这也就给这次晚会增添了一些商业的味道。参加宴会的每一个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穿上了十分得体的晚礼服。

突然,业务部的主管发现,他手下的一个员工居然穿着一件很普通的衣服进来了,他有些生气地走到这位职员面前说:“你怎么穿这样的衣服来了?”虽然主管的声音不大,但依然有人听到了。

“之前准备好的晚礼服出门时不小心洒上了饮料,所以就……很抱歉。”

“那你就能穿这样的衣服来吗?你看看你自己,像什么样子!”主管不高兴地看着职员说道,“公司的脸面都让你丢尽了。”面对出言不给人留面子的主管,本来就感到很抱歉的职员此时更是无地自容。接着主管毫不客气地说道“别说了,要么你马上出去换一件回来,要么马上离开这里,不要继续留在这里丢人。”

听到这里,职员狼狈地离开了晚会。

自尊心人人都有,在公众场合毫不掩饰地批评他人,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那位主管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批评自己的员工,这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这不仅会引起员工的反感,其他人见此也不会对这位领导产生好感,毕竟当众批评员工的领导并非是一位懂得领导之道的领导者。所以,无论你的批评是正确的还是有些过激,都应当选择合适的场合。

批评不是领导者应当达到的目的,而打动员工,使员工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让他发生改变,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这才是领导者在批评他人时的真正目的。因此,在批评员工时,即便你的动机是好的,是苦口婆心的教育,也不要忽视了方式和场合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即便你的批评方式是温和的,也容易引起被批评者的不满,认为你没有尊重他,忽视了他的自尊,让他颜面扫地,无法在其他人面前立足。所以,批评一个出现错误的人时,一定要避免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而是要选择单独谈话的方式。只要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领导者最大的成功之一,没有必要非要当着他人的面公开批评某个人。适可而止、给对方留有余地的方式比较好,这会让员工对你心存感激。

批评是一门艺术,不当的批评会影响这门艺术,刺伤对方的尊严,而具有艺术感的批评则是一种奉献,能让对方心存感激,也是自己的一份财富。

第90招:采用“暗示法”,批评效果更佳

有的领导一旦发现员工出现问题,总是直言不讳,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往往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还容易激起员工的怒气,顽强反抗。

《呻吟语》中说:“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譬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诚然,其实生活中很多的话不需要特别直白地说出来,有时候采用暗示代替直言,既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友谊,又能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堪称是一种不错的好方法。对员工的批评也是如此,即便员工犯了错误,也不需要那么直白、那么言辞激烈,要适当运用暗示这种批评的驾驭之术。就如同老牛拉车一样,强硬地驱赶是不行的,不妨转换一种方式,兜一个圈子,然后将其引上路,往往更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巧妙地暗示员工的错误,不仅不会使员工对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还会欣然接受你的批评,并且迅速改正。

某公司招进来一个很有才华的大学生,由于工作业绩比较突出,这位大学生傲慢十足,结果时间一久,搞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领导觉察到这个情况之后,认为应该与这位大学生说一下这种情况。但是,如果直接找他谈这件事,性格高傲的大学生肯定觉得挂不住,怎么办呢?思前想后,领导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中午吃饭,领导端着餐盘走到大学生的桌前与他一起吃饭。领导说:“我朋友的一个公司里有一个年轻人工作能力非常棒,业绩突出,但就是有些傲慢,瞧不起人,身边的同事都对他有些看法。后来在一次民意测验中,他的分数最低,他得知结果后感到继续留在那里难以生存,想要调走,找我的朋友谈话,我的朋友很惋惜地对他说:‘你本来是一个能力很突出,也很有发展的小伙子,就是因为太傲慢了,不善于交际,结果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太可惜了。’”讲完了这个故事,领导也吃完饭了。之后他又和大学生谈了一些工作上的事,帮大学生解决了一些工作上的难题。

大学生从此主动和同事打招呼,与同事一起共事,很快,他与同事之间的僵化关系改善了很多。

这位领导的批评可谓恰到好处,对于当今注重自尊的年轻人来说,他既没有伤害到年轻人的自尊,也给了年轻人一个下台阶的机会,还给年轻人做了一个善意的提醒,这就是一种不错的暗示批评艺术。

一个人犯了错误,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就如同一个人什么错误都不会犯,但也不能说他万事都能做好的道理一样。因此,领导者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了问题,或者犯了错误,想要为他纠正错误,就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工作中,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采用暗示的方式去批评。因为当你采用这种方法去提醒员工的时候,就等于在给他一种心理暗示:你应该注意一点了,或者应当及时改正。这样对方就不会觉得有失面子,你的忠言也会更顺耳,对方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

人是一种十分看重自尊和荣誉的动物,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对方的批评或者建议,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担心会伤害到自己的自尊和荣誉。所以,在职场中,当领导想要指出员工的错误时,如果能够运用含蓄委婉的暗示方式去批评,反而更能达到使其改正错误的目的。

第91招:良药既可以爽口,忠言也可以顺耳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的批评既让人接受,又能让人听起来顺耳,这样批评的效果岂不是更好。

在工作中,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一项工作都适应于每一个人,所以,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被批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喜欢批评得尖锐一些、严厉一些,结果导致批评的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在对他人进行批评时,也要懂得让忠言变得悦耳,这样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忠言“逆耳”或者“顺耳”,完全取决于领导是否掌握了批评的语言艺术与方式方法。换个角度说,“忠言逆耳”是出于诚意的批评,但为什么很多人常常将诚意的批评加入否定或者生硬的口气不可呢?如果能够在“忠言”中加入一些温和的口气、委婉的方式,不是会更让对方如沐春风、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具说服力吗?

一次,有个战士在站岗的时候睡着了。一位指导员发现后,严厉斥责战士:“我多次强调,站岗决不能睡觉,你还是把我说过的话当做耳旁风,回去后写检查……”

战士感到很沮丧,心想,写就写,那我继续睡。

不一会儿,又过来一个指导员,他却和蔼对战士说:“你困了,是吧,你先去睡一会儿,我替你站一会儿。但是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战士站岗睡觉,如果在战争年代,这就非常严重了,由于你的疏忽,可能会导致一个连的士兵都会丢掉生命……”

战士听后承认了错误。

两位指导员在发现战士站岗睡觉,对其进行批评时虽然都是出于诚意,但一个忠言逆耳,另一个忠言顺耳。结果,战士因为第一位指导员的批评逆耳,产生了对立情绪。第二位指导员忠言顺耳,善于疏导,使战士承认了错误。

由此看来,“忠言顺耳”与“忠言逆耳”仅仅一字之差,批评的效果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自己的亲朋好友陷入困境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你出于好心地劝导他们,却不被对方接受,“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搞得双方都不愉快。还有一些人不经意间说出了批评之语,并强调说:“我对事不对人,都是为你好。”但是如此做法并不能减轻批评之后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还有一些人总是喜欢抬高自己,时不时摆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批评别人,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的权势,其结果往往是不但刺痛了对方,而且自己也受到伤害。

可以说,很多批评者都是出于好的心理去批评他人,很多被批评者也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这种方式却遭来很多人的反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会如此呢?还需要从语言艺术方面做一下自我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喜欢听顺耳的忠言。在指出他人错误时,如果能够掌握一些方法,采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委婉地启发对方,才会使“良药”喝起来带有一些甜味,让“忠言”听起来更悦耳。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批评更利于对方接受。

领导们在批评员工时,要懂得唯有忠言方能顺耳,驾驭好语言的艺术、采用灵活的方式批评教育他人,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有时领导们仅仅说出一番发自肺腑的“家常话”,就能使员工欣然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有时虽然领导者的期望值很高,但由于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对,结果事与愿违、徒劳无功。

所以,领导在批评员工的时候不妨多一些顺耳的直言,委婉启发,多一些温情,少一些武断,那么批评的效果将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