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经理不吼不骂做管理120招
5965800000003

第3章 鉴别人才的7个要诀(2)

阿留憨厚地摸摸自己的脑袋,嘿嘿笑着说道:“我担心人来多了会记不住,所以在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走后,我就把大门给闩上了,没再出去过,所以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人再来过。”

周元素没再说什么,他向来是个宽厚的长者,所以也明白阿留,知道阿留的悟性不高,至少在记人方面毫无长处可言。

阿留的确不聪明,但是他也有长处。周元素在写字、作画的时候,一定要阿留为他磨墨、调颜料。阿留在磨墨的时候会把墨磨得很浓,用他磨的墨写的字,在日光、灯光下可以反射出光泽。阿留对色彩的辨别力比一般人强许多,周元素需要什么样的颜色,阿留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调出来,不会出差错。周元素在写字画画的时候,阿留都在一边看着,周元素画花鸟,有时候阿留会和他说,花朵的颜色应该再重些,小鸟腰部的颜色可以再丰富些,周元素采纳阿留的建议后,效果往往好得多。

有一天,周元素在桌上铺开了一张纸,动手作画,阿留在一旁看得很专心,周元素朝着他开玩笑地说道:“你是不是也看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了?你能画几笔吗?”

阿留竟然很认真地回答说:“这有什么难的!”周元素于是很大方地把手中的画笔交给了阿留。

只见阿留卷起了衣袖,看似认真地在纸上画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出水芙蓉图就画好了。整幅画面是小池塘内的水荡漾,一片小小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一只蜻蜓正准备在荷叶上停留,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元素拿起画来仔细看着,阿留画的的确是一幅好画,看上去意境开阔、构图匀称、浓淡相宜。如果不是周元素亲眼看到阿留作画的整个过程,他是怎么也不会相信这幅画是出自一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小画童之手。接着,周元素让阿留再画一幅,阿留点头答应,他沉思了一会儿,又很快地画出了一幅,那画面上是微风吹拂着一株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燕子斜着身子从天空掠过,向着柔柳飞过来。

虽然画面上只有一株柔柳、一只燕子,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暖暖的味道,让人感受到春天,感受到充满情趣的盎然生机。阿留的画笔法老到,布局合理,像出自一位老练的画家之手,让周元素暗自称赞。

周元素善识人之性、用人之长,使一个在别人眼中百无一用的小画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画家。

故事说到这里,无非是想表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而作为企业领导者就该有周元素那样善于识辨他人长处的本事。如果他只是留意生活中没有长处的阿留,只看到其短处,不见其长,又怎么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领导者要全面认识一个人,就是为了发现其长处,识人的目的是在用人,领导者应该将眼光放在每个人的长处上,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样员工才能用长处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仅仅只能看到员工的不足,那么领导者的心胸也够狭窄的。所以,领导者首先要练好自身的管理功夫,修炼一双能够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眼睛。

第5招:客观评价,勿以感情论人才

选贤用能,必须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把个人感情和好恶全都抛开,以公司的利益为主,按照公司的岗位要求选择合理的人才,并以实践加以检验。

有的领导者喜欢听恭维话,把善于逢迎的人当做人才;有的领导者则对小圈子比较感兴趣,于是把气味相投的人当做人才;有的领导者则喜欢比较“听话”的员工,把服从自己命令的人当做人才;有的领导者则比较看重个人恩怨,凡对自己有恩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委以重任……

作为领导者,应该将职场规则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不应该掺杂个人好恶,甚至当个人好恶与职场规则发生冲突时,也应该以公司的利益为先。如果依赖个人喜好来选择人才,试图破坏职场规则,那么则会给组织和自己带来损失。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经验、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很多人就是在固定的环境中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形成一种深深扎根于心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偏见”,这样的管理人员一般会依据个人意愿和个人的理解在内心里给对方作出评价。

在识人的时候,领导者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为原则,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首先要以公司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判断标准,而不去考察这个人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就是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据《管子·大匡》记载,齐僖公生有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僖公委派鲍叔牙辅佐小白,鲍叔牙个人不是很喜欢小白的为人,于是在家称病不出。鲍叔牙是朝廷位高权重的人,他称病在家,对朝廷的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主公的要求下,管仲和召忽去看望鲍叔牙,质问他为什么不上朝,鲍叔牙诚恳地说:“古人曾言: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现在国君觉得我老了,能力不够了,让我辅佐小白,就是很好的证明。”召忽说:“如果你仍然不愿意复出,我可以跟君王说你病重,那么君王一定会免去你的职责。”鲍叔牙觉得是个好主意,十分认可。

但管仲却反对,他说:“不行。位高权重的人本来任务就够繁忙,你这一称病,不知道积累多少军政要务需要你处理,你不应该贪图安逸,将来继承君位的,还不知道是哪位公子呢,你还是早点儿复出吧。”

召忽说:“继承君位的应该是小白吧。”

管仲却说:“不对,虽然国人因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而厌恶公子纠,反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但可以肯定的是,将来当国君的除了纠就是小白,只有这两种选择。小白为人比较低调,也没有足够的小聪明,性子也很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小白。但如果是纠为君王,他性格败坏,也会一事无成,到时候如果你鲍叔牙不出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

召忽说:“如果在百年之后,国君去世,另立的国君却不是我所拥护的人,就是能够得到天下,我也不想活着。”

管仲说:“我作为百姓的儿子,君主的臣子,岂能放之江山而不顾?又岂能为了纠而牺牲?除非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只有这样,我才去死。不是这3件事,我就要活下来。我活着对这个国家有利,我死了则是国家的损失。”

鲍叔牙说:“我应该怎么做?”管仲说:“你明早照常上朝就是了。”鲍叔牙答应了,在以后的日子尽心尽力地辅佐小白。

在小白还没有即位之前,管仲就看出小白在将来有可能被立为君主。在这一点上,管仲要比鲍叔牙、召忽更善于识别人才。

到后来,小白果然即位成了齐桓公,在鲍叔、管仲等人的护送下安全由鲁国返回齐国。在小白回国之前,鲁国国君曾经问齐国施伯对小白的看法,施伯说:“臣闻齐君惕而亟骄,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意思就是齐桓公性急而骄傲,虽然有贤才辅助他,小白会不会用还是一回事呢?正因为这个评论,鲁国国君才把管仲放回了齐国,从而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

上面是两种识人的方法:施伯识人流于表面,只因齐桓公“惕而亟骄”而否定了齐桓公。而管仲相比则识人比较全面,他认为虽然齐桓公性急,但在经历更多的事情后,终究会有悔悟的一天。事实证明,管仲是正确的。

这两种识人的方法告诉我们,识人不能只看表面,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为评判的原则,作为领导者,一旦参与了个人的主观意识来识人,就会很难全面地认识一个人。

作为管理人员,你要记住,工作就是工作,不要把个人感情或者喜好掺杂到工作中,这是一个职场人士具备的常识。如果选拔人才以自己的好恶为主,合乎自己心意者就是人才,不合乎自己心意者就是庸才,那么领导者就会陷入了糖衣炮弹中,必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第6招:有德兼有才者才是真人才

人才是“人”与“才”的结合,人之道,在于德,如果一个人德行不好,即使他再聪明也不能重用。没有“德”的人才会像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给企业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