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经理不吼不骂做管理120招
5965800000025

第25章 激发潜能的9个关键(1)

管理者要以持续晋升的途径来激励员工。当员工发现你时刻都在为他的前途和未来着想时,就会加倍地努力工作,同时这也显示了你的领导才能,出色的人才自然就会聚集在你的手下。

第69招:为员工描绘未来的美好愿景

愿景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激励我们去争取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正如已故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大脑中先创造一个未来。”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个善于描绘未来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用企业愿景激励员工的人。因此,领导者激励员工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未来愿景上下下功夫,能够将大家所期待的未来愿景着上鲜丽的色彩,并用充满自信且热情洋溢的话语,向员工描述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员工了解到企业的优势和发展目标及企业的美好前景后,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脑子里会有明晰的最终结果,而且对下一步该做什么也将变得清晰了。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员工就可以作出明智的选择,并且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实现目标的强烈渴望,全力以赴地朝着愿景前进,最终达成目标。

关于愿景的重要性,《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愿景,目前已经成为企业领导者所必须的一种职业期许,企业领导者具备了并树立自己的愿景,才能让员工更好的得到一种发展的设想与空间,才能更好地建立团队稳定性与战斗力,从一定程度上延长团队寿命!”

《领导力》一书里有一句类似的话:“领导者就是贩卖希望的商人。只不过他卖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希望!他们与员工的关系很明显:我把希望给你,你把支持给我。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企业领导人,一个成功的团队领袖,首先就要是个伟大的造梦者,依靠梦想来引导大家前进。”

通俗地讲,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其最大愿望无非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衣食住行的高档消费品、可靠的红利及带薪假期等就是他所期待的愿景。愿景是一个打工者奋斗的动力,是促使其努力工作的兴奋剂。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要做到,把未来的愿景说给员工听,让员工相信“跟着领导有饼吃”。

不可否认,愿景在本质上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但是一个强有力、形象生动的美好愿景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容低估。员工越了解公司未来的愿景,归属感越强,公司就越有向心力。

那么,领导者该如何向员工描绘愿景呢?

1.重视员工对愿景的看法

作为企业的领头人,领导者必须明确要把团队带到哪里去。不论你最初是如何起草愿景的,重要的是你先要得到员工对愿景的看法和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巧,从而创造出真正激励人心的最佳愿景。

为此,你可以问员工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愿景令人感到激动和鼓舞吗?”、“这个愿景对你有指导意义吗?”、“你愿意为具有这样愿景的组织工作吗?”、“你能看到你与愿景的契合点吗?”、“这个愿景会帮助你确立工作的优先顺序吗?”、“我们还遗漏了什么?我们应该去掉什么?”……

2.愿景必须要明确具体

一场长跑,是需要一米米地往前跑的,而长跑运动中需要有分阶段的目标和供给。每一个愿景都是堪称伟大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因如此,将愿景进行分解就更显其必要性。因此,领导者不但要为员工描绘美好的愿景,而且要保证愿景必须是明确的,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愿景必须是具体的,用什么办法去达到,什么时候达到,要明明白白。把愿景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结合起来。员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自然就会毫无疑惑地追随。

3.领导者应身体力行

一个团队或一个部门,犹如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轮船,作为这艘船的领导者,应成为何种角色,是船长还是舵手,是摆在每一位领导者面前的问题。因此,为了共同愿景的实现,领导者必须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发挥“头雁”的作用。而且,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个共同愿景也应该是你的个人愿景,而且领导者的个人愿景在共同愿景中占有很大的地位,这就更需要身体力行,进而激励员工行动了。

《圣经》里说:没有愿景,民就放肆。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希望和愿景,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给员工描绘一幅美好愿景,让大家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如果你不能给员工带来希望和愿景,你就不是一个好的带队者,队伍迟早要垮,或者,你被人取代。

第70招:给员工一个适合的发展平台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引导着自己的员工、推动着他们的职业生涯不断发展。而勤恳上进、胸有大志的员工,其实也是企业很需要的中流砥柱。

一颗树种,要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适当的土壤和环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对企业的员工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个领导者把一个人才招募到公司时,就如同播下一颗树种,只有为他提供适当的平台,他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但是不幸的是,许多领导者只知道一味地向员工要效绩。

例如,有些企业过分强调工作的效率,往往把员工在工作中需要做的知识总结的时间、改进或创新需要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等都忽略了。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看起来短期影响不大,但很可能令那些勤恳上进、胸有大志的员工产生再干下去也没有发展前途的感觉,于是在失望中寻找新的企业。

因此,除了为员工提供升值和培训的机会外,领导者还要从长远着手培养员工,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一份长远发展的事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会让员工感到选择公司不只是选择了一份工作,更是选择自己一生的事业,如此自然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可以说,谷歌取得的成功源于其创办人——当时还是学生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非凡的想象力。时至十几年后的今天,谷歌已然发展成为拥有2万名员工、市值高达200亿美元的全球搜索引擎霸主,其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他们重视人才,努力给每一位人才提供发展事业的平台。

作为信息产业,创新是一种持续性的生产力。为了鼓励创新,谷歌鼓励员工在上班时间尝试不同的事情,员工可以利用2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这可以理解成一个星期一天或是每五个星期一个星期,拉里·佩奇认为“总结提炼、分享学习、使用和创新,需要给员工一些时间”。这一点很特别,公司很多产品就是在这20%的时间里开发出来的,比如谷歌新闻和谷歌电邮。

另外,谷歌还鼓励员工们通过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可以是内部创业,也可以是外部创业。员工外部创业时,谷歌创业管理机构会根据投入的创业基金、创业者的智力和技术等划分股份,作为合资方入股新创立的企业。当然,新创立的企业一旦盈利就必须按照比例与谷歌分成,成果显著。

就这样,谷歌对每一位年轻人都充满了吸引力,谷歌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专家遍及世界各地,谷歌精彩的创新也来自四面八方。

员工能否忠诚于一个企业,他们又为什么要忠诚贡献,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作为领导者是否能够对他们多多栽培。有多少企业愿意让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骨干人员,将10%~20%时间花费在创新上或知识传承上呢?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这就导致了留不住人才。

一个企业人何以拥有成功人生?这是一个目标管理的问题。企业在高速发展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员工专业能力稀释了,导致了质量问题、成本控制问题、客户满意度问题、员工流失率问题。这时候,企业就不得不调整目标,放慢发展速度,加强员工专业方面的训练,调整几年,再重振旗鼓。也有些快速发展的企业,因为员工能力和创新跟不上竞争的要求,就倒下了。

鉴于此,领导者一定要及时了解员工对环境的需求和想法,尽力提供有利于其施展才能的环境,给予有能力的员工一定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勇敢地创新,大胆地尝试,自由地发挥,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实践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对于企业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当然,要给员工一个发展事业的平台,还要注意把员工放到合适的地方去,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将对此详细阐述。

第71招:不断挑战极限,引爆员工的潜能

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个传说:鲤鱼只要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龙。鲤鱼的祖宗把跳龙门的事一代一代传下去,告诉自己的子孙,并且鼓励它们去跳龙门。这不仅是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而因为在鲤鱼家族里如果能有一条鲤鱼成了龙,岂不是全族的光荣?因此,世世代代,年年月月,鲤鱼们都去跳龙门。

可是,没有一条鲤鱼能跳过龙门。河里的乌龟劝告鲤鱼说:“‘鲤鱼跳龙门’,这是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你们应有自知之明,何必去白花力气呀!”鲤鱼回答说:“不错,我们鲤鱼至今还没有能跳过龙门的,但因为这样高标准要求自己,锻炼了我们鲤鱼跳跃的本领,所以才能胜过河里所有的水族,登上跳高冠军的宝座。”

尽管没有鲤鱼能够跳过龙门,但是“跳过龙门就能成龙”这一目标,一直激励着世世代代的鲤鱼们不断地跳龙门,正是这样一种高期望值的激励措施,炼就了鲤鱼们跳跃的本领与生存的才能。联系到企业管理,只有不断地提高要求,利用高期望的愿景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引爆员工的潜能。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领导者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员工原本是能力出众的,而且工作热情也很高,但是工作时间一长,尤其是有所成就之后,他们就会满足现状,不再积极进取,很多还沦为不起眼的人。面对这种员工,领导者应采取的激励办法正是:不断地提高要求,发展员工的能力。

能力出众、斗志昂扬的员工更喜欢迎接挑战,如果领导者能不断地提出高标准的目标,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他们的潜能就会不断地释放,进而作出更为优秀的表现。美国一位名为克雷格的管理顾问说:“设立高期望值能为那些富有挑战精神的贤能之士提供更多机会,这是激励人才的关键。”

IT行业的元老级人物堪查尔斯·西蒙伊、史蒂夫·鲍尔默在微软的成长历程就是很好的例子。

1980年,西蒙伊加盟微软公司,之前他已经在IT行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原以为自己在微软的工作会很轻松,但是很快他就发现盖茨给他的工作多么富有挑战——进行电子表格程序、贸易图形显示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程序软件的创作。微软提供的舞台让西蒙伊找到了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快感,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3个软件的创作。

微软从1981年开始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当时已经是微软商务经理的鲍尔默挺身而出,承担起开发的责任。盖茨只说,如果视窗软件不能在1985年春前上柜台销售,他就要鲍尔默走人。在当时这个挑战性的工作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鲍尔默却体验到了挑战的快乐,最终他没负盖茨所望,1984年11月成功地把Windows3.0推向市场,不仅使自己声望大增,还赢得了总裁的位置。

对此,盖茨解释道:“微软觉得,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你就会做一个很规矩的人,但你的潜力发挥到70%就被限制住了,微软要每个人都做到100%。特别是做软件,需要人的创造力,所以微软有一种激励的文化,如果你现在的情况能做到70%,那公司给你资源,公司给你方向,公司给你鼓励让你去达到100%”。

当公司给员工的资源也够了,给的待遇也够了,给的奖励也够了,那么员工还追求什么呢?在微软,这个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对员工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开展挑战性的工作,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

的确,一个真正吸引人的公司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员工不断挑战自我的公司。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思想高度决定人生高度。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挑战,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才更积极,眼界更宽阔,进而激发内在的潜能为无限的成就,那么,未来的高度就有可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员工在这种激励的鼓舞下,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领导层对他的信任和期望,能够感受到自己晋升的可能,从而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不遗余力地投入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人人都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待,人人都渴望更大的成功,这对企业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对于自己的员工,尤其是满足现状的员工,领导者要学会不断地提高要求,给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当然,这里需要掌握一定度,过度的期望则会加重员工的心理负担,令人惶恐不安,有时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

第72招:优胜劣汰让企业充满活力

“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企业员工生存、发展的金科玉律。竞争对个人和企业本身的确是惨烈的,但对于个人与企业的进化也是非常有利的。

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在公司内部的用人机制上,管理者需要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及时地裁减冗员,将那些不胜任工作的员工淘汰下去。这样一来,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留下来的精英时刻有一种危机感,也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效果。

百事可乐公司是一个成功运用优胜劣汰用人法则的世界性大公司。该公司的产品行销全球,在国际市场上长盛不衰。该公司主管韦恩·卡洛韦被问及他的公司是如何取得这一切的时候,他肯定地回答:坚持优胜劣汰的用人法则。

卡洛韦对他的员工大多数都了如指掌,他亲自制定下属各类人员的能力标准,每年至少一次和他的下属共同评价他们的工作。如果这个下属不符标准,也许会再给他一段时间以观后效;如果已达到标准,就会在第二年习惯性地提高要求。经过评估,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共被分为四类,采取四种对待方式。第一类,最优秀者将得到晋升;第二类,可以晋升但目前尚不能安排;第三类,需要在现有的岗位上多工作一段时间,或者需要接受专门培训;第四类,最差者将被淘汰。

无独有偶,日本的松下公司每季度都要召开一次各部门经理参加的讨论会,以便了解彼此的经营成果。开会以前,公司领导会把所有部门按照完成任务的情况从高到低分别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开会时,由A级部门首先报告,然后依次是B、C、D级报告。这种做法就充分利用了人们的竞争心理,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会努力提高业绩,因为谁也不愿意排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