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人生修行
59569400000050

第50章 人生修行之看透放下自在

佛家曰,修行分三个阶段,看透,放下,自在!

这个很好理解,不需要过多的去解释字面意思,首先我们先说说看透,人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阶段,成长过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个阶段,成年以后,不知道自己知道。第四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小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从学走路,说话开始,我们就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天天缠着父母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论见到什么东西,都想去了解,这个东西叫什么,做啥用,为什么要这么用?这个阶段,对世界认识的渴望,可以说饥不择食!并且自己很清醒的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开创的阶段,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开始学会了一些知识,学会了一些技能,学会了一些社会法则,也学会了好多做人的规矩,人生的意义。这个阶段,我们全是生活在我们以为的,学到的那个世界里!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啥都知道,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阶段可以说无知无畏,我们常说的出生的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不停的犯错,一直的在我们认识的世界里寻找正确,并且基本上找不到正确,自负,轻狂,不谦虚,是我们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当然也被现实给撕的面目全非!所以说大部分人在三十岁之前基本上都是如此,慢慢的到了三十岁。孔子说人三十而立,这个而立就很好的给做了个分水岭,三十岁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开始通过失败的教训,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慢慢的去改变自己以前以为的这个世界,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人是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正确的路上了,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这个阶段!最后就到了第四的阶段,随着我们在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慢慢的我们才知道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知道了自己知道!

接下来我们在继续第二个话题,放下!这个话题我们以前在本书中重点探讨过,当你真正看透之后,你会发现你看待事物的角度,想法都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好多以前看不惯的人,事,物,慢慢的开始习惯!不能接收的也学着去接受,对着曾经喜欢到发狂的东西说不需要了!慢慢的开始去清除自己童年时代的好多错误的记忆,并且不断的注入长大以后自己感悟到的一些想法,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记忆是有惯性的,每一次的注入,基本上都伴随着你失败的痛苦经历,所以说人的一生,该吃的苦,你一点都不逃不掉,该经历的总要去面对,要不你是不会真正做到放下!也许当别人看到你风光的一面的时候,表达出来的羡慕嫉妒,这个时候是没有人关注你在孤独的背后自己又走过了人生的一道又一道的门坎!历经磨难的人生,才是我们经历的真实人生,别人眼中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说不要去羡慕别人的风光,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背后经历着什么,也永远不要去相信别人眼中的风轻云淡,一个想要把人生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人,他的生活不也能是风轻云淡,上山肯定是要努力的,只有走下坡路才是舒服的!

最后我们在来说说自在,啥是自在,行住坐卧间,心灵清澈明了,念头带不动明晰,明性无生无灭,觉照圆满,原本具足,是为“自”。见闻觉知中,心灵落落安详,觉受体验,挂不住心灵清醒,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来无去,当下不易,是名“在”。观自在,是你本自圆满的觉性。自在,通俗的来说就是做自己,做回本来的的自己到底难不难啊,其实这个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因为他是不存在难还是不难,主要是看你自己到底是一个啥样的自己!如果你本质上是一个自私自利,欺软怕硬,唯利是图的人,你会经常去伤害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时候你要做自己,就会面临各方面的谴责,你说你怎么可以做到自在。如果你每天都带着面具看人,就算你经常看到有的人不带面具,你也不会相信!你肯定以为这个人是装的,你更加不自在,而且你还失去了发现和承认美好的能力。真正能好好做自己的,是品质和能力俱佳的人,因为他们的自在放到外界去,是会形成循环的激励机制的。只有你自己本身通过自己的感悟,放下,把自己修成了好人,这个时候你就很容易做到自在了!至诚至善的人才是最贴近道的人,只要你自己做到了至诚至善,那么你就可以真正做到自在!最后还是那句话,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且行且珍惜吧!

码字于扬州2019年10月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