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味明朝
5956200000023

第23章 熹宗之死

明熹宗生性喜欢游玩,划船落水受了风寒。加上平日游戏胡闹,身体大不如前,常常闹些毛病。本来二十出头,身体是不应当如此脆弱的,朱由校却不知什么原因日益虚弱起来,脸和身上都出现了浮肿。很快就病倒,而且十分的严重。惧热怕冷,经常高烧,全身浮肿也更加厉害。脸色黄里透青,说话也没有力气,严重厌食。这下忙坏了御医们,也吓坏了魏忠贤一伙,生怕失去皇帝这座大靠山。本来皇帝的饭食原来是魏忠贤、客氏、王体乾、李永贞四家轮流置办,不吃尚膳监的饭。四家为讨皇帝的高兴,饭菜一个比一个精美,尤其是客氏所做的御膳更是精美绝伦最受皇帝喜爱,被皇帝称为“老太家膳”。由如今圣上病倒了,四家更努力在在吃上下功夫,想补一下他虚弱的身体。阉党分子霍维华向乘机进献“仙方灵露饮”。其法用银锅蒸馏五谷,取其精华制为饮料,甘甜异常。最初皇帝喝后觉得很好,但喝了几天也就没有兴趣了。到了天启六年(1626)七月,熹宗的病明显恶化。客、魏二人心中焦愁,生怕他们依靠大靠山倒塌。本来以为皇帝年纪轻,身体好,获的一世尊荣是不成问题的,今年轻的君王暴病,眼看要命归天府。这的确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此时京师四处传出魏忠贤欲谋篡位的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满城风雨。人们都担心狼子野心的魏忠贤要谋朝篡位,皇后张氏更是焦虑。

张皇后出身书香门第。天启元年(1621)时选为皇后。与熹宗完婚后,双方感情还算融洽。但是两人人的性格悬殊太大,天长日久不免产生摩擦。由校好动爱玩,不懂得自己的职责。张氏却生性安静,深明大义。对客氏、魏忠贤横行霸道乱国乱政,心中十分气愤。

客氏也很担心张氏控制了皇帝,所以处处对张皇后严加提防,双方矛盾逐渐激化。客氏原本是熹宗的奶妈,常在宫内大摆威风,以由校的母亲自居,根本不把后宫嫔妃看在眼里。她对熹宗的态度非常微妙,既象母亲对于儿子,又象少妇对于情人,强烈的嫉妒心使她不能容忍任何女人占据皇帝的心。所以客氏和魏忠贤联手,大肆对后宫嫔妃加以迫害。天启三年(1623),张皇后怀了身孕,客氏暗中将张皇后宫中下人换成她的心腹。一天,一个宫女给张皇后捶背时用劲过猛造成流产。其他妃子也有生育的孩子也被客氏暗中害死。虽然熹宗嫔妃如云,但他并不好色。晚上喜欢看戏到深夜,然后一觉大天亮。客氏暗中限制了他与嫔妃接触,所以没有子嗣留下。而熹宗自己也还是个孩子,一门心思全在玩乐上,对有没有儿子也不在意,而张皇后对由校子嗣问题却是很焦急。

现在皇上的重病和外间的流言蜚语让张皇后忧心忡忡,一旦皇帝驾崩,那么皇位的嗣继问题。这时张皇后想到了的熹宗的异母弟弟信王朱由检。既然熹宗无子,信王又是他惟一的弟弟。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信王是皇位当然的继承人。而且信王当时已经成年,比熹宗即位时的年龄还大。信王为人沉毅 冷静、通达情理、深明大义、素有贤名,这张皇后也是知道的。虽然她虽然被熹宗冷落,但毕竟是后宫之主。如果朱由校未留下遗嘱就突然死去。她还可以用中宫的名义发布关于继承人的谕旨的。但一切还是在熹宗活着时就确定才名正言顺。

自生病以后熹宗也开始反思自己一生。对张皇后态度逐渐好转,皇后因此可以经常陪伴在他的床边。八月初,张氏对熹宗提起了信王,说信王素贤德,又是陛下唯一的弟弟,如果宫中有变可以托付大事。熹宗表示同意。到八月八、九日间,皇帝病情加重。魏忠贤派人时刻守在宫殿内外以防不测。由于防范太严未成,张后劝熹宗召见信王未成。十一日,魏忠贤放松了警惕。张后借这个机会,传旨召进了信王。

信王来到乾清宫,见到了哥哥已经全身浮肿,奄奄一息。朱由检非常难过。熹宗勉强打起精神托付道:“我弟将来要成为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你要好好照顾你的嫂子。”又说:“魏忠贤、王体乾全是大忠臣,可以信赖,应该得到重用。”信王只是跪在地上叩头不敢回声。接见结束后,张皇后又反复叮嘱他多加保重,随时为事态的变化做好准备。很快,熹宗和祖先明武宗一样,因划船落水受了风寒不治而死。熹宗浑浑噩噩地走完20余年的人生历程。只有接见信王并确定其为继位人这件事情,算是明智。而对至死他客氏、魏忠贤的眷恋也没有丝毫未变。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下,统治天下7年,将大明江山糟蹋得体无完肤的朱由校撒手离开了尘世,时年23岁。

点评:

朱常洛太子之位朝不保夕,更没人关心他的长子朱由校的教育问题。让朱由校自由地生长。当时宫内正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这位无学可上的皇长孙,整天在宫殿上看匠人盖房子,后来就对建筑木工发生了浓厚兴趣。中国历代皇帝中不乏才思俊杰之辈,不论他们的治国才能如何,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有很深造诣的艺术家。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家唐玄宗李隆基,书画大师宋徽宗赵佶,杰出词人南唐后主李煜,当然还有技艺高超的手工艺大师朱由校。帝王之位,许多人争得头破血流,死于非命。但很多愿意专心于艺术的人却没有选择余地,被拥立上了皇位。命运的选择有时就是这么无奈。

朱由校未必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皇帝,但魏忠贤却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权势最盛的宦官。一般人是在幼年时由家人做主净身,而他是在已经娶妻生女的二十二岁盛年,毅然自阉。这个事实,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中确实有某种敢做敢为的不凡素质。一个人连字也不认识的贫民,最后居然爬到了封建统治的最高层,这不由得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体制和中华文化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相关链接:

东林党的后继——复社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读书人切磋文章经常尊师交友,而后成党结社成风。而文化发达的江浙一带尤其如此。万天启年间阉党扰乱朝政,血腥镇压东林党,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都有人甘当魏忠贤的走狗。当时的文士张溥等人痛感时局黑暗,政治败坏。于是联络四方人士,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曰“复社”。复社的主要活动虽然还是揣摩八股,切磋学问,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以东林后继自居。代表着“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与这一带市民阶层的斗争相呼应,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基础。性质上和西方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党接近。它的成员主要是青年文士,先后共计有2255人之多,声势遍及海内。该社集会时,衣冠盈路,一城出观,社会影响极大。而且复社中很成员后来都考取了功名,出仕为官。而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一时间声势过于浩大而且被朝廷下严旨察治。幸有周延儒出任大学士,此案才未酿成大狱。

清兵入关前后,复社成员有所分化。周钟参加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为李自成起草登基诏书。清兵南下时,很多江南复社成员积极展开斗争。南明亡后,一些著名的复社成员又遁迹山林,其中顾炎武、黄宗羲等总结明亡教训,专心著述成为了著名思想家。

复社成员虽然是以文学的名义创建,但他们在文学方面主张复古并无特别创见。而他们身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代,更关心实际的政治斗争,所以作品中更注意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成就了批颇有成就的文学家。诗词方面造诣较高的有吴伟业、陈子龙等等人。复社成员在社会经学方面也有成就。入清以后,顾炎武、黄宗羲等继续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关心和研究社会问题,开创了清代学术研究的新风。

励精图治,却无力回天。自认为不是亡国之君的朱由检吊死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