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味明朝
5956200000002

第2章 从和尚到元帅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要么是生长于士大夫家庭,从小学习文韬武略,为成就将来霸业打下基础,例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要么本来就是名臣良将,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众人推捧,鼎力相助,例如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陈胜、吴广提出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忿口号,但做将其做到及至的当属于明太祖朱元璋。

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的一个小村庄(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父母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别人的土地来维持生计。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因为这个名字不登大雅之堂,改为元璋,字国瑞。在他小的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交不起学费,只能退学给地主放牛,基本属于目不识丁的文盲。元顺帝四年(1344),接连不断的发生天灾,淮河流域大旱、随即由天旱引发了蝗灾、瘟疫等让老百姓本就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朱家在这场劫难中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孩子逃回了自己娘家,家里仅剩下他和二哥。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肚子问题又成了他们的担忧,家里连一粒米仔都没有,实在是没办法生活。二哥无奈之下跟随别人外出逃荒,也就成了历史上说的流民,当时通讯不便,基本无法联系,更不可能照顾到年小的朱元璋。好心的邻居就给他指了一条路,说他家中没有亲人,不如去寺院里当和尚,这样最起码能填饱肚子。他到附近的皇觉寺当小和尚,当时寺院里的小和尚,其实是给人使唤的佣人。朱元璋每天伺候师父、师兄,起早摸黑,扫地,上香,敲钟,做饭,日子过得很苦。但是,那个日子里要在皇觉寺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原来,皇觉寺是靠出租土地收租米过日子的,这年灾情严重,农民收成不好,皇觉寺也就收不到租米了。朱元璋刚到寺里呆了才五十天,寺里就面临断粮的局面。师父、师兄们一个个离开寺院到外面去化缘,朱元璋也被打发出门,带着小木鱼和钵头到淮西一带流浪讨饭。他不但出身不好,做了和尚,又做了讨饭的人,又谁会想到这样一个人最终开创了一个朝代呢!

过了三年,濠州的灾情稍微缓和了一点,他才又回到皇觉寺。云游的四年时间里,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其当时民不聊生,这段落魄的生活对朱元璋感触很大,有句俗话说的好,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点在朱元璋身上很好的体现了,他在流浪的岁月里,虽然苦不堪言,但是却让他开拓了视野,磨练了意志。他的雄心大志也是在云游四方的时候建立的。经过四方的流浪,他认清了天下大势,决心投奔起义军,在这末世动乱之际要有所作为。他决定投奔当时江淮一带最强大的武装起义军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郭子兴本是定远县(今安徽定远)的一个财主,因为家中无人在朝廷做官,经常受地方官吏的欺凌压迫,敲榨勒索,无奈之下加入了白莲教,准备起事造反。由于他财大气粗,经常摆酒杀牛设宴款待各方的来客,很快在他的身边聚集了很多江湖上的英雄好汉,为自己起义做好了人员上的准备。

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天下已经大乱,各路豪杰纷纷响应。元朝政府中央军兵败后,各地方军都被征调去平定起义军,濠州城内军备空前虚弱,只留下了几个老弱病残的人维护治安。郭子兴认定时机已到,就和四个朋友一起召集之前结交的各路朋友和一些生存不下去的农民数千人,杀了州官,一举攻占了濠州城。后来领导起义的郭子兴等五个人都自称元帅。当地的一些老百姓和一些流浪到这里的人听说有人杀了州官,纷纷前来参加,郭子兴的队伍很快壮大起来,成了当地最大的黄巾军领袖。

一天夜里,朱元璋跑到濠州城投奔红巾军,但由于当时战事紧急,守城的官兵见他是个和尚,怕他敌人的奸细,就把他绑了起来押到郭子兴帅府进行审问。郭子兴本来就是个喜欢结交英雄好汉的人,听说有人来投奔,是个和尚,心想可能是来投奔的是个英雄也说不定。于是骑马回帅府看个究竟,眼前的和尚虽然衣服穿得破破烂烂,但却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虽被捆绑起来,没有一丝恐惧之意和沮丧的表情,眉宇之间还透露着一股傲气。郭子兴一看,十分喜欢,就呵斥兵士说:“凡是来投奔的都是我们的朋友,怎么能如此对待朋友啊,快快松绑。”随后他把朱元璋带回元帅府,留在了他的身边,给他当了亲兵。

在随后的交谈中,郭子兴发现朱元璋谈吐不凡,对天下形势很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他是个人才。很快朱元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在几次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能征善战,有勇用谋的才能很快在郭家军里站住了脚。郭子兴也把他视为心腹,行军打仗总要听取他的意见。就这样朱元璋在起义军中的声望和势力不断壮大。

郭子兴起事前有个好朋友姓马,在郭子兴起兵那年病死。他这位姓马的朋友在临死的时候,把他的孤女托给郭子兴照顾。郭子兴是个讲意气的人,就把这个女孩带回家里,交给妻子张夫人抚养,并且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郭一直就有为女儿找个女婿的想法,苦于当时没有合适的人就一直把这个事情搁在了那儿。朱元璋来到郭府之后,又有才能,并且年龄也和郭子兴这个女儿比较般配,为了笼络人才,郭子兴就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当初皇觉寺的小和尚一下子成为郭元帅的乘龙快婿,真是公鸡变凤凰了。

濠州的红巾军和其它地方的红巾军一样,由于领袖之间有争权夺利的陋习,再加上当初郭子兴连同四个结义兄弟一起起义,事成之后五人的职位都是元帅,大家不分上下,谁也管不了谁,这本身就犯了兵家大忌,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那一军中就更不能容四位元帅了。日子久了,他们之间就闹起了矛盾,其他四个元帅都出身草莽,江湖气太重,没有组织纪律性,做事全凭自己的好恶。而郭子兴一心想把这支队伍带好,和四个就发生了摩擦。四个人就结成一伙,排挤郭子兴。有一次,郭子兴差点被他们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暗中搭救,郭子兴才安然无恙。

通过这件事,朱元璋也认识到了起义军的内部问题严重,加上几个将帅胸襟狭窄难成大气,虽然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但将来的下场也难逃是被元军剿灭,或者被其他的地方势力吞并的命运。要在这乱世中自保,就必须自己招兵买马。于是他以征兵为名义请命到家乡,决心培养起自己的力量,建立一支自己的队伍。当时红巾军深得人心,一呼百应。朱元璋小时候的朋友徐达、汤和,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将领,都来投奔,不到十天,就招募了七百人,后来,又袭击元军,招降了一批元军。其中很多人成了朱元璋夺得天下的中坚力量,其中就包括了徐达,汤和,李德兴等一代名臣良将。朱元璋得了大批生力军,整顿纪律,加紧训练,把手下的军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在周围声势大振。

用句时髦的话讲,朱元璋现在已经挖掘到了“创业之路”上的第一桶金。拥有了这样的生力军,他也有了在乱世之中谋求一席之地的资本。但是该如何生存发展,还需要能人帮助策划。他没有犯其他红巾军将领的错误,认为凭借草莽之勇就能夺得天下,他四方寻找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辅助他的事业。他听说定远有个名士叫李善长,他就找到这个人去拜访他,向他请教。朱元璋问现在天下大乱,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呢?其实言下之意就是想知道自己需要多久能完成统一大业。李善长就说,秦朝末年,也是天下大乱,以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心胸开阔,虽然出身贫寒,但能从善如流,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成就了天下霸业。李善长的话真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从此朱元璋就以高祖刘邦为榜样,一心一意地效法。

朱元璋自己训练的队伍战斗力很强,接连打下滁州、和州,在起义军中名声大振。不久之后郭子兴因病去世。当时的小明王就封其子郭天叙继任为元帅,朱元璋为副帅。郭天叙年轻,没有战斗经验,加上朱元璋在军中培养了很多亲信,大权就掌握在身为副帅的朱元璋手中。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郭天叙在攻打集庆(今江苏南京)的时候阵亡了。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接手了部队,当上了大元帅,大破元朝水军。集庆守兵知道大势已去,五十多万军民出城投降。朱元璋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以后就以应天府作为根据地,向江南一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