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皮肤看健康
5947900000039

第39章 荨麻疹—不传染的常见皮肤病

荨麻疹这三个字或许很多人都听过,但却不知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也很难同其他的类似疾病例如湿疹相区分,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荨麻疹的常识,让大家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疙瘩,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它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皮肤的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由此产生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的现象。荨麻疹出现时我们会感觉特别痒,有时候还会伴有发热、腹痛、腹泻等全身的不适症状。

荨麻疹其实也有很多种。首先,根据荨麻疹的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急性荨麻疹数天或数周就可以治愈,而慢性荨麻疹却会反复发作甚至可以持续数月。

如果我们根据荨麻疹的不同状况和发病的不同机理来划分,可以把荨麻疹分为下列几种:

1.蛋白胨性荨麻疹。这是一种由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引起的荨麻疹。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身体内的蛋白胨很容易消化而不会被吸收入血中,但如果我们暴饮暴食、饮酒并且还有精神上的激动,蛋白胨就可以通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导致发病。这种症状下的发病表现为皮肤充血发红,同时伴有头痛、乏力。这种荨麻疹一般病程较短,可以在1~4小时内消退,有时也会持续1~2天。

2.人工性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通常没有风团。这种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对外界机械性刺激非常敏感,当用指甲或者钝器划过皮肤时,皮肤上就会发生与划痕相一致的条状隆起,不久之后消退,通常伴有瘙痒。这种荨麻疹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可发于任何年龄,病程也不确定,可以持续数月或长期存在。一般来说,青霉素之类的药物可引起荨麻疹;另外,体内有感染病灶者、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者、绝经期女性也比较容易患上这种病。

3.巨大荨麻疹。这是一种发生在皮下组织疏松部位或者黏膜的局限性水肿,也称血管性水肿,可以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而遗传性比较少见。

获得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与普通荨麻疹很相似。造影剂和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待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水果和鱼类,吸入的羽毛和动物皮屑等都可引起发病。它的表现症状是皮损为急性的局限性肿胀,通常边界不清,表面很光亮,还会累及皮下组织,有弹性。常常会发生在眼睑、耳垂、口唇、外阴等组织较为疏松的部位。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则是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种人通常生化异常,血清中缺乏某种蛋白。大多数都是在儿童晚期或者青少年时期发病,而且多数有家族史,常常是连续几代人受累,但约有20%比率的人没有家族史。这种遗传性的巨大荨麻疹表现为病发的局限性、复发性,无红斑和瘙痒,而且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扩张会使患者感到疼痛。

4.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容易发生这种荨麻疹的人对温度很敏感,在气温骤降,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在外或者接触的部位就会发生风团或斑状水肿,一般可以持续半小时到4小时,随后会消失,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手麻、唇麻、心悸、胸闷、腹痛、晕厥等症状。这种人群约25%在进食冷饮时可引起口腔和喉头肿胀,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窒息死亡。如果有这种疾病潜在倾向的人都一定要避免吃冷食物。

这种病症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寒冷使这种体质的人群体内某种正常代谢产物变成抗原,从而引起抗体产生,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寒冷改变了皮肤蛋白的立体结构,从而不能被抗体识别,导致发生反应。

5.日光性荨麻疹。有一些人的皮肤暴露在日光或人工光源后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就会出现瘙痒、风团、红斑,偶尔还会有血管性水肿,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乏力、畏寒、晕厥、痉挛性腹痛等,有时还会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种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对不同波长的光反应情况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认为发病与免疫球蛋白变异反应有关,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的致病抗原。另一大类则认为与免疫反应无关,大部分找不到原因。

6.压迫性荨麻疹。有的时候,我们的皮肤受压数小时后,局部皮肤就会发生红色水肿性斑块,还会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与血管性水肿类似,有烧灼或疼痛感,这种状况会持续8~12小时后消退。这种状况常见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臀部等受压迫部位。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多汗、发热、眩晕、头痛、无力、烦躁等症状,少数则还有精神压抑的表现。

7.水源性荨麻疹。人们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物质过敏,比如花粉、牛奶等,这些过敏症一般不会影响生活。但是一些特殊的人对水会产生过敏,当接触水时,他们的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这就是水源性荨麻疹。

现代医学界对这种水源性荨麻疹的病因众说纷纭,但大多数观点都认为,这一疾病是因为这类人群的皮肤细胞释放出的一种组胺引发的,这种组胺和人们的皮肤遭遇蚊虫叮咬后释放出的是同一种物质。

8.肾上腺素性荨麻疹。当我们情绪激动或摄入咖啡过多时,可能会出现小而痒的风团,周围有白晕。这是由于我们身体对交感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