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熟知并非真知
黑格尔在其名著《小逻辑》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族人特别崇拜一个名叫“戈尔肖克”的东西。他们相信“戈尔肖克”孕育着生命和智慧,就像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和一泻千里的亚马逊河一样具有神奇的力量,它是称量善恶的天平,是佑护人们幸福的万应符咒,一旦拥有了这个叫做“戈尔肖克”的东西就仿佛拥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
由于这个词实在重要,每一代智者都投入毕生精力,青灯黄卷,面壁冥想,企图破译它的真谛。他们的言论汇集成典籍,流布于民间,成为人们世代信守的金科玉律。
终于有一天,一个对此感到厌倦的人问道:什么是“戈尔肖克”?这个词究竟指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下子惊醒了所有被“戈尔肖克”催眠的人。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一向以为最熟悉的词竟然一无所知。
黑格尔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知与真知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有着一段很大的距离。熟知仅是表明我们看到了眼前事物的轮廓,但对其内涵却没有加以深思,因而并不是真知,真知则是这个事物的本质,不仅仅是表面那么简单。
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的东西之所以不是真正了解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这就是说,人们对于熟悉的东西,往往习以为常,不加深究,因而容易停留在表面现象的了解,对它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深切的认识。
这便是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巅峰,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
黑格尔将哲学当成一种辩证反思的活动。所谓反思,就是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观念再重新思考一遍,以确定它们是不是确定无疑的。黑格尔的哲学深受康德的影响,但黑格尔不是完全的服从或者否定康德,而是一边对康德的哲学时常有所批评的同时,一边依据康德的学说体系,发展了自己的体系。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都是通过反思和辩证得来的。
黑格尔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18岁就开始主修哲学,黑格尔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多少重大事件,但其一生一直致力于对哲学的追求和探索,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几乎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是最难懂的。
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黑格尔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
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也明显地表现出他受到中国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但是对《周易》,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却非常重视,并且用专门的章节特别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所以说黑格尔的理论还是很符合中国国情的。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立论新奇,论述动人。他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反、和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他的哲学总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论述三大命题,每个命题分三个论点,每个论点又分出三个步骤来进献解明。在解读和运用老子“三生万物”的方法论中,黑格尔可以说是在西方哲学领域中将它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人物,更是将中国式哲学和西方哲学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人物。
《黑格尔:熟知并非真知》真句话以黑格尔的哲学作为切入口,多方面解读哲学。哲学相对而言是晦涩难懂的,但这本书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古今中外的真实事件、故事以及作者的生活感悟,解析了黑格尔最重要的反思和辩证哲学思想,希望读者朋友在读这本书时能抱着“熟知并非真知”的辩证哲学观,去反思历史,反思生活中的一切,并且能够灵活地将这些哲学思想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去,让哲学更好地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