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极地动物探索大百科
5932300000046

第46章  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螨

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由于身形微小,人们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存在。近几年来,它们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却也有一部分成员挺身而出,帮助人类消灭这些危害农田的螨。它们是谁?它们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螨。

明星名片:

螨,体形微小,是节肢动物的一类,通常寄居在人或者动物的身体上,主要以吸食血液为生,还能够传染疾病。常说的“疥虫”就属于螨类。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蛛形纲,螨亚纲的动物,全世界已知的约5万多种。大多数的螨体形柔软、甚小,我们一般用肉眼刚刚能看见它,一般为0.1至数毫米。躯体就像袋子的形状一样,很少有保留分节的。在背面则有较硬的盾板。身体前方有口器,叫做颚体。其中有一对螯肢,因获取食物的习性不同而各有差异,有些是螯钳状的,而有的则是刺针状的。螨类生活史分卵、幼虫、若虫、成虫等期。

螨蟎,头胸与腹通常连城一整块,身体的分节很不明显,躯体前端有突出的口器。有四对足长在它的腹部。它们的种类非常繁多,大都在地下、地上、高山、水中以及人或生物体上寄生。

大自然中存在的大多数螨,都是自由生活为主,属于杂食性昆虫。通常,它们以其它螨类、小昆虫和腐烂有机物以及自己的卵为食物。有一小部分的螨类寄生在植物或者动物身上,主要依靠刺吸其液汁或者血液为生。有时候也寄生在动物的体内外。螨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在我们身边环境中,而且,在极地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蜱螨亚纲与甲螨亚目。蜱螨亚纲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大约存在有20000种,主要生活在温泉、淡水、半咸水、土壤中和植物上,有的寄生在动物体内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或动物疾病的传播者。那些取食植物的螨大肆破坏植物的结构组织或传染一些病毒性的疾病。

螨的形体非常小,最小的长约0.1公厘,约有0.004寸,最大的约6公厘为0.25寸。它们大多用气管呼吸,有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表皮呼吸。寄螨目的中气门亚目包括袭击人的北方鸟螨、鸡螨、和鼠螨;狗和鸟等一些动物的鼻螨;猴的肺螨;树叶及其他植物上的捕食螨等。有些捕食螨在一定情况下有助于防治植食螨。真螨目中的甲螨亚目广泛分布在土壤和腐殖质中,偶尔也会见它们出现在树干或叶上;通常无害,并能分解多种有机质;少数种类会成为一些反刍动物绦虫病的传播者。真螨目无气门亚目的成员有很多,像谷物螨和乳酪螨、家禽羽螨、人和动物的疥螨、痒螨、鸟羽螨、昆虫体上的螨及许多自由生活的种类都是它的成员。一种叫做谷物螨的螨虫,不仅损坏储藏的农产品,而且能使在人类在接触这些产品时引起一系列的皮肤反应。疥螨则在绵羊、狗、猪以及人的皮肤中钻洞,不断引起疥疮;痒螨常见于牛、绵羊身上,能给其带来极大的伤害。还有的一些则生活在鸟肺的气囊和蝙蝠的鼻腔,甚至是胃中。

说起蜘蛛来,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谈到螨类,就有很多人说不上来了。其实。螨类与蜘蛛属于同一类的昆虫,只不过螨类体型很小。就算是最大的螨用肉眼看起来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本就看不清楚或者说是看不见。如果想要看清它们的模样,恐怕你需要找一个显微镜了。

螨类和蜘蛛一样都有八条腿,没有翅膀,小小的头部,后面紧紧的连着一个圆圆的大肚子。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看它们,它们的身体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其中有一类植食性的却能够给农作物或果树带来非常巨大的损失。

在农田中,在各种蔬菜和棉花、玉米、水稻以及柑桔、茶树等的作物上,一旦发现有螨类为害,它们就能使植物的叶子布满了白点,以至整个树叶全部变白而进一步的脱落,这些花开的很少,就算是结的果实也会掉下来。还有一种棉叶螨,也叫棉红蜘蛛的,专门危害棉花,在我国的五大棉区都能看到这种害虫。

仅仅在华北地区,每年年发生灾害的面积就占棉田总面积的60%,导致棉花大量减产,减产量可以高达30%。还有,深受大众喜爱的桔子,在最近这20年中也常常因为被一种叫柑桔红蜘蛛的祸害,桔子的产量大幅度的减少。

这些都是害螨,是农业生产的大敌,许多农业专家和昆虫学家都在抓紧时间研究怎样防治它们,进一步的保护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柑桔树受螨严重危害只是近20年来的事。20年前,螨类对农、林业的危害并不严重,人们也并没有把螨类作为农业的大害虫。

那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害螨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呢?科学家们通过考察果园、森林中治虫的情况、农田的情况和研究了螨类在历史上与现在的危害情况、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后得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即是人们近些年来大力进行治虫行动导致螨类危害情况的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发展,农药的杀伤力日渐增强,产量也日益增多,人们为了杀死附着在各种作物上的害虫,大量的、无限制地喷洒各种剧毒农药,使得这些抗药性较强的螨类幸存了下来。而那些螨类的敌人,像草蛉、蜘蛛、蓟马、瓢虫和一些捕食螨寄生蜂等却大量的被农药杀死。

许多专家和农业科学工作者也都积极的投入了防治害螨的研究工作,没多久终于发现,在螨类自己的大家族中就有一些也具有一些抗药性强的肉食性种类,它们专门以捕食植食性螨类为生,比如畸螯螨、钝绥螨、智利螨等,它们都是螨类中的小老虎。它们身体虽然不大,只有零点几个毫米那么长,但是却是性情凶猛的一种螨,它们不仅动作敏捷而且食量也很大。一个雌性的智利螨,可以完全吃掉5个雌性叶螨在两周中产下的几乎所有子孙。一个畸螯螨在其短短的一生中也可以吃掉红蜘蛛的若虫200~500个。

除此之外,这些捕食性螨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繁殖后代的能力很强。就拿智利螨来说。它们一天就能产卵2~3个,而且还可以连续的产卵一个月,而后一代的发育的时间也非常的短暂,在遇到温、湿度合适时,仅仅只要3~5天就能完成一代的发育。这就使得它们的兵力十分充足,而且战斗力很强,可以说是所向无敌。

再比如说是畸螯螨,它们不但行动迅速,而且不停地在植物上行走,进行经常性的巡视,行动时还不断的用它们那一对早已衍化成螯肢的前足来回的探寻目标。当它们发现一个为害柑桔的黄蜘蛛或红蜘蛛之后,就会猛然用它那一对十分锐利的螯肢将敌人抱住,然后立即将那锐利的口器一下子猛插入敌人的身体内,吸收猎物体内的液体,直到抽干它们为止。

由于捕食螨类拥有这么多消灭害螨的特殊本领与天赋,利用它们控制害螨,保护作物常常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它受到了世界各国农业科学家们的大力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室内人工繁殖的养殖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中国也已经引进了智利螨,并正在大力开展应用中。这些捕食螨类既是消灭害螨的天敌也是人类的朋友,解决了人们农药治螨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在室内要大力的繁育它们,同时在田间、野外也要努力的保护它们。

而且,现在,在极地地区人们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至于它们是如何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