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体型在鲸科类属于“大哥大”同时也是隐藏于深海的潜水能手。它们的头特别大,因此,被又人们称为巨头鲸,同时它们也能生产出珍奇香料“龙诞香”。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动物王国中的“潜水冠军”——抹香鲸。
明星名片:
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带齿鲸。它们是所有鲸类中潜藏得最深、最久的一类,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是动物王国中的“潜水冠军”。在海洋生物中,能够在潜水方面与之比拟的可能只有喙鲸科的两种瓶鼻鲸。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抹香鲸在大型鲸类中可能是数量最多的一种。
抹香鲸属于齿鲸亚目抹香鲸科,同时也是其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抹香鲸的长度能够达到23米,雌性可以达到17米,它们的体呈大多呈圆锥形,上颌比较整齐而且钝,远远超过了下颌。它们的头都非常大,因此又得到了“巨头鲸”的称呼。
抹香鲸的身体粗短,行动缓慢且显得有些笨拙,易于被捕杀,因此现存量由原来的85万头直接下降到了20万头。抹香鲸的长相也十分古怪,头重尾轻,有些像巨大的蝌蚪,它们庞大的头部大约占到体长的1/4~1/3,整个头部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箱子。它的鼻子长得也十分奇特,只有左侧鼻孔能够畅通,而且长在了头部的左上方,抹香鲸的右鼻孔被堵塞,所以在它呼吸时喷出的雾柱是以45°的角度向左前方喷出。
抹香鲸身体的背面多为暗黑色,腹面一般是银灰或白色。抹香鲸的上颌和吻部为方桶形,下颌比较细而且薄,前面较窄后面宽,与上颌极不相称。该类长有20~28对的圆锥形狭长大齿,每枚齿长约20多厘米,直径也可以达到10厘米。喷水孔在头部的前端左侧,只与左侧的鼻孔通连,右鼻孔虽然被阻塞,但是它能够与肺相通,主要作用是储存空气。尾鳍比较宽大,宽度能够达到360~450厘米。
抹香鲸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它分布在全世界的各大海洋之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黄海和台湾海域之内。主要活动在热带和温带海域之中。我国的海域之内均有分布,它们通常是以5~20头结群游荡,其中以雄鲸为主,一般游速为每小时5~3海里,遇到危险或受到惊吓时可以达到7~12海里。
抹香鲸的体型非常适合潜水,属于那种头重尾轻的动物,加上它们喜欢捕食一些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因此大部分时间是栖息在深海,抹香鲸常常因为追击猎杀巨乌贼进行“屏气潜水”,有时候潜水时间能够达到1.5小时,甚至能够到达2200米的深海,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它们又被称为哺乳动物中的潜水冠军。
三级结构肌红蛋白是抹香鲸在深海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抹香鲸一般比较热衷于捕食大型章鱼、乌贼和鱼类,捕食因为它喜欢,而是为了保证自身体内的肌红蛋白三级结构的稳定。
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教授带领他的实验小组做过一项相关实验,通过使用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以熟透的蟹、虾和三文鱼等为代表,该鱼类能够在做熟后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是因为它们当中都富含有虾青素。抹香鲸与大王乌贼拼得你死我活,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互相争夺对方的虾青素资源,因为只有这个条件才能使自己在深海中长期生存下去。
与其根据抹香鲸的举止将它说成是呼吸空气的哺乳动物,倒不如说它本身就像一个潜水艇。它们常常潜在寒冷又黑暗的海底深处,借助自身的优势去猎取深水中的鱿鱼、鲨鱼或者其它的大型鱼类。
1991年,科学家在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岛屿附近,发现了一项令所有人都无法相信的记录——抹香鲸能够潜到2000米深的海底。不仅如此,还有间接的证据表明抹香鲸能够潜入地更深。例如,1969年8月25日,捕鲸人曾经捕猎了一头雄性抹香鲸,后来在它的胃里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两只小鲨鱼,可是根据鲨鱼的习性,这样的鲨鱼一般只在海底生存。而且根据考证,那一带的水域深度也超过了3193米,所以根据逻辑的推理,这只抹香鲸很可能曾经为了追捕猎物,到达过类似深度的海域内。
抹香鲸对巨乌贼的捕捉,事实上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当抹香鲸一口将巨乌贼吞下之后,因为它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它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就会受到这方面的刺激,引起一系列的病变,就会在体内产生一种微黑色或灰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在抹香鲸的小肠里逐渐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这种物质最终凝结成块状,重量能够达到100~1000克,也曾经有过有420公斤的记录。该物质的最大直径可以达到165厘米,就是所谓的“龙涎香”。由于它是在结肠和直肠内贮存而形成,所以刚刚取出时让人感觉臭味很重,但是存放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产生香气,甚至要比“麝香”还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