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社会热点解读:2018
59222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邓小平提出过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40年辉煌成就与这个命题关系重大。不过,至少就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而言,这一判断更多具有归根结底的意义,而直接地,科学技术往往不是表现为生产力,而是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君不见,中国互联网的风口、弯道超车都奠基和得益于社交软件的迅猛发展。QQ、微博、微信及微信群、朋友圈大火,以闲聊方式体现出来的言谈成为人们日常理解和领悟世界的重要方式,须臾不能离开。互联网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闲聊也是生产力!当然,各种基于互联网的社交、闲聊远不止是给资本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事实上也使得人们有机会迅捷地了解和议论这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小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民社会、公共领域还不够成熟的缺陷。

之所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人们在闲聊中有一种好奇、猎奇的心理。因为猎奇,互相转发、争睹、评论,唯恐错过了“几个亿”,于是便形成一个个所谓的舆论热点。同样是因为猎奇,兴趣会很快转移,喜新厌旧,涣散于新。反过来,为了满足猎奇、吸引眼球,各种奇葩怪招蜂起迭出。特别地,网络时代的人们似乎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成为一时热点的往往都是负面消息。2010年,美国尼尔森公司曾发布一份有名的网民习惯报告,称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对坏消息的“竭泽而渔”,对负面评论的“无私奉献”,既表明人们对不完美现实的本能批判,也折射出人们独特的审美趣味。

围绕所谓热点,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声,以众声喧哗的方式闲聊。自由到几乎可以随便说什么,一切看上去都似乎被真实领悟了、把捉到了、说出来了,但是人们很快发现,又几乎无法断定什么东西,而人们偶尔乍现的求真企图很快就淹没在更新的热点关注之中。于是,世界上的事情相继发生着,我们从未缺席地在第一时间给予了关注,但我们见到的和做出的判断往往都是模棱两可的“一地鸡毛”。

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闲聊、好奇、两可,是人们依寓、混迹于这个世界的存在方式,他称之为常人的沉沦状态,是一种非本真状态。然而,这种沉沦、非本真并不意味着一种道德意义的批判,而是一种必定如此的命运。于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朝向本真存在的思想努力,看起来总是像西西弗斯一样徒劳和荒谬。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悲剧性的努力打开着一些新的可能,将人们导向作为异乡的家乡。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都致力价值观建设、文化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秉持“文化以价值为核心”“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2017年年初,我们恢复了10多年前做的一项工作,即对每年发生的社会热点进行盘点和解读,今年是第3个年头。

《社会热点解读:2018》精选了2018年度社会普遍关注的22个热点问题,分别梳理其“来龙去脉”,扩展“相关链接”,萃取“微言大义”,进行“深度解读”,突显其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律动规律,使人们对经历而未必清楚、熟知而并非真知的现象和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进而在博采众家观点的基础上以独到的视角洞察真相、前瞻未来,增益一种感知与领悟同在、体验与反思共存的生活智慧。

刚刚归于历史的2018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特朗普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纵深发展,影响世界的中美贸易战爆发,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Me Too运动席卷全球,区块链技术给整个人类带来社会、观念的变革,无论民族主义如何抬头,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政策出现历史性调整,各地掀起抢人大战,在聒噪的环境中中国正着眼未来而筹划;电影《我不是药神》大火,长生疫苗事件引起公愤,毕竟再繁华的时代,健康地活着都是最朴素的前提;大学各类致辞、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南大支教队撤离都成为舆论焦点,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活着而后的更好活着,承载着众多的想象与使命;佛系青年、杨超越现象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淡定、悦纳与隐忧;“云养”流行、宫斗剧再次霸屏和抖音的是非不断,呈现着人们感性而杂多的趣味;中国游客海外“丢人现眼”,国内霸座事件频发,实地或网络围观自杀,重庆公交车坠江,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还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崔永元单挑文娱“贵圈”,撕破“看上去很美”的假面;国人只能旁观特别在意的世界杯,似是有关“厉害了”的警示性隐喻;人类面临种种难题,使人们无法遗忘马克思,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思想。

经历难以一言道尽的变化,逆料未必确定的未来,2018年的人们体验到了特别深刻的时代焦虑。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万象更新,我们期望走进一个新的春天。

本书由沈湘平主编,胡艺华、冯正好、李啸洋、黄少卿、李玉、张翼飞、巩永丹、邰美秋、杨春彦、曲畅、王怀秀、袁月、端木雯敬、孟子嫄、赵婧、陈晨、汤晶等参与编写,全书由沈湘平统稿。特别感谢杨志先生继续手绘了一批漫画,为本书增色。

本书系集体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资料使用由该文作者自由裁量,并未一一注明出处,敬请谅解。由于时间短促,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