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懂的人情世故
5914300000020

第20章 谦虚地对待别人,才能成为人脉的中心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葛洪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上很有心得,他能从一个没有背景的读书人变成官场之上人脉甚广的大人物,和他谦虚低调的做人方式不无关系。后人曾这样总结他的成功之道“惟其谦虚也,故常以事理无尽,不致以才智自矜。其接物也,则小心翼翼,无一人之敢慢”。在家读书时,曾国藩也很有几分恃才傲物的脾性,但一进入社会、步入官场,他就收敛起锋芒,谦虚为人。

曾国藩在1840年进入翰林院,1841年春节,是他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到太和殿行完礼后,他没有像其他的年轻官员那样回住处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给老师、同学和同年(和他一起参加乡试、会试的人)拜年,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大家的尊敬。通常,他会先拜老师,再拜同学和同年,由于需要拜访的人数众多,拜年进行得相当辛苦,要很多天才能完成。但曾国藩一点不觉麻烦,哪怕后来官居重位,他仍保留着拜年的习惯。

步入官场之初,这一习惯帮他建立了人脉网,飞黄腾达之后,这一习惯又让他强化了自己的人脉关系。

在职场上,很多人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人,无须提醒就会摆出谦恭的姿态,而面对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又会换上另一张脸,摆起目中无人的架势。但曾国藩不是这样。穆彰阿是曾国藩的老师,每年春节,曾国藩都会到他府上拜望。不管自己的官位有多高,对待穆彰阿,曾国藩从来都毕恭毕敬。穆彰阿回京,他会登门问安。穆彰阿过生日,他前往祝寿。后来穆彰阿因事被贬官,不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曾国藩仍一如既往地谦恭地对待他。穆彰阿去世后,曾国藩还亲自领着儿子到其府上吊唁。

有谁不想被恭敬地对待呢?当谦虚的美名传播开来,曾国藩便成了人脉网的中心,大小官员有才之士都不由自主地向他身边聚拢。对地位低的人来说,曾国藩不摆架子,容易相处,他会给你最渴望得到的“尊重”,而在地位高的人眼中,曾国藩恭敬有礼,懂感恩、会做人,提拔他,绝对不用担心他会忘恩负义。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在清朝,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坐4个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坐8个人抬的绿呢轿,而曾国藩升到二品官后依旧坐着蓝呢轿。此举向人传递出的何止是“曾国藩低调谦虚”,更向人们说明:“我无心炫耀我的官位,我没有拿官位压人的想法。”

谦虚是向别人表示:在我眼中你很了不起,我很尊重你。如果你的社会地位比他要高,你的低姿态在他看来就是对他莫大的嘉奖:“你们看,那么了不起的人物都对我彬彬有礼。”虽然有时这会让你不舒服,但别人眼里的你和你眼中的自己,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恭敬地对待他人不会辱没你的身份,相反,它还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尊敬,因为它能反映出你的良好修养。

面对难题,谦虚的人比骄傲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换句话说,危难之际,谦虚的人更容易得到贵人相助。理由很简单,谦虚的姿态本身就有“我不完美,需要大家多多提携”的意思,你只有传达出这种意思,别人才可能知道你的需要。骄傲的人就不同了,其给他人的感觉通常是“我很好,你们都不如我,我不需要你们”,如此,人们还怎么可能向他伸出援手呢?

学习谦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承认他人优点的过程,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更容易挖掘出自己的贵人。要想成为人脉的中心,不一定要有多么耀眼的才华,却一定要有谦虚的态度,假使你能让别人通过你看到他自己的优秀之处,不用你上杆子找他,他也会走近你。

人情世故说明书

谦虚是指“虽然在某方面比别人强,但并不因此看低他人”的意思。谦虚待人不代表要隐藏自己的才华,谦虚也不代表低声下气。一般来说,对待比你身份低的人,你的谦虚要更多地放在照顾他的自尊心上,而对待比你身份高的人,则要把重点放在“敬重”二字上,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