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社会契约论
59050000000013

第13章 公共意志会不会有错

以上论述已经表明,公共意志永远公正,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据,以公共利益为中心,我们却不能以同样的理由说人民的想法也永远是正确的。虽然总在渴望得到它,但是人们有的时候不清楚幸福是怎么回事。人民被腐蚀的事虽然绝对不会发生,但人民被欺骗的事却不少见。而且,人民愿意接受不好的东西这种事也只会在被欺骗的时候发生。

公众意志关注着私人利益,公共意志关注着公共利益,如果我们对比这两种意志,会经常看到这种巨大的差别。公众意志归根结底只是意志的总和,然而公共意志也只是这些个别意志除去互相中和的部分后所剩下部分的总和。

小分歧的数量足够多的话,总能产生公共意志,但这要求人民在讨论时已经对情况有了足够了解,还要求公民之间没有任何勾结。如此讨论所得到的结果也总会是好的。派别或者牺牲大集体才会有的小集团一旦形成,对小集团内的成员来说,集团意志还是公共意志,但对国家来说,集团意志就成了个别意志。我们这时可以说,集团的数目——而非人数,就是投票者的数目。分歧的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投票结果所包含的公共意志,也减少了。最后,这些集团如果有一个庞大到超过其他一切集团,我们就再也看不到许多小分歧的总和了,而只剩下一个偏见,就是那个占最大优势的意见。公共意志便消失了,只剩下一个个别意见。

因此,国家当中没有派系且每个公民的意见只代表自己,这是公共意志得到良好表达的最重要的条件。[1]伟大的莱库古[2]的制度便是如此,那是独特而巧妙的制度。派系已经存在了又怎么办?为防止派系之间的不平等,必须使它们的数目不断增多,梭伦、努玛和塞尔维乌斯[3]便是这样做的。要想让公共意志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要想让人民决不犯错,就只能采取这种防范方法。

注释:

[1]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第七卷里说:“在实际的划分中,部分对共和国有利,部分有害。有害的就是那些会产生宗派和激发党争的划分,有利的那些则不会那样。防止敌对者形成宗派,是一个国家创建者的责任,如果他确实没有办法杜绝其存在的话。”——作者注马基亚维利,1469~1527年,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代表作为《君主论》。

[2]莱库古,公元前八世纪斯巴达的国王,著名的立法者。

[3]梭伦,公元前638~前559年,古希腊时期雅典城邦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立法者,公元前594年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努玛,罗马王政时期的第二个国王;塞尔维乌斯,罗马王政时期的第六个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