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约910年):字端己,唐朝末年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黄巢攻破长安之后,韦庄逃到了北方。他是“花间”词人,与温庭筠齐名。《历代词人考略》称颂他们的词作“薰香掬艳,眩目醉心,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少其匹”。周济说:“端己词清艳绝伦。”他的词风格较温词清新明朗。著有《浣花词》一卷。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2],皓腕凝霜雪[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4]。
【注释】
[1]游人:指在江南漂泊的人,这里是指作者本人。合:应当。
[2]垆边人: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3]皓腕:洁白的手腕。
[4]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评解】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江南绝佳的风光,更描写了人物的美,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江南山水佳人图。通过对这一系列情节人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在外远游,辜负了一片美景的愁苦之情。本词感情真挚动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情致缠绵,意象鲜明,是咏“江南春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1]?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2]。纵被无情弃[3],不能羞。
【注释】
[1]足:够,特别。
[2]一生休:这一辈子就算了。
[3]“纵被”两句:就算被遗弃,也没什么可在意的。
【评解】
作者采用了白描手法,用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勒出一位烂漫天真,勇于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这首词用词朴实无华,有着浓郁的民歌风味。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1],洛阳才子他乡老[2]。柳暗魏王堤[3],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4],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斜晖[5],忆君君不知。
【注释】
[1]春:也被写为“风”。
[2]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少有为,擅长写作,人称阳洛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早年曾居洛阳。
[3]魏王堤:指的是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了一个池,成为了洛阳的名胜景观。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因此被称为魏王池。与洛水相隔有一个堤,被称为魏王堤。
[4]渌(lù):也被写为“绿”,指水清澈的样子。
[5]凝恨:愁恨聚集在一起。
【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江南的时候,回忆他曾经从长安到洛阳,第二年又离开洛阳的这一段生活。上阕侧重写回忆,洛阳城里大好的春光,勾起了回忆,引发了让人迷惘的乡思。“洛阳才子他乡老”又透露出了作者伤感之情。下阕写江南的春光,触发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全词写景物秀美,抒情自然真挚,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采用了白描写法来写景,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颇具有词人自己独有的风格。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1],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注释】
[1]桃花面:出自那句著名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人常用“人面桃花”来形容所钟情的女子的美丽。
【评解】
本词讲述了一对恋人在离别之后于梦中相见的场景。两人唏嘘不已,道不尽的离愁别绪。“语多时,依旧桃花面”,特别是“频低柳叶眉”“欲去又依依”的神态音容,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然而,夜长梦短,梦醒之后,悲伤更添一筹。这首词不像花间词那么浓艳,而是在清淡中意味深远,耐人寻味。所谓“意婉词直”,“似直而纤”,别具风味。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1]。
咫尺画堂深似海[2],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注释】
[1]衾(qīn):被子。锦衾:丝绸被子。
[2]咫(zhǐ)尺:形容距离很近。
【评解】
本词抒发了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自从上次跟心爱之人分别之后,让人魂牵梦绕,辗转难眠。月下凭阑,更添相思之情,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相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