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藏地密码10
590200000018

第18章 众生之门 (6)

更何况眼前这座堪称人类有史以来,集中西方古典建筑之大成者。仅看散布于三层平台之外那些试验城,就已经给人鬼斧神工、精妙绝伦的震撼冲击力,而这座神庙,千年来再也无人光顾的神庙,又将诉说建造者怎样的心情。年轻人埋头思索,他以前也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进入神庙要穿越一道众生之门,从未曾想过众生之门竟然是这样一道绝无仅有的门,数十公里厚,万人万面;而穿越这道众生之门后还有一条浮生之河,那又会是怎样一条河流啊?突然听到前方一声低呼:“到了!”

相较而言,卓木强巴和莫金身处的通道就显得宽敞、明亮,此刻他们已经认定,自己确实到了艺术瑰宝的殿堂,虽然他们还在殿堂的外围走廊,但脚下的每一块地砖,手能触摸的每一面墙,都堪称艺术的结晶。无论是绘画、浅浮雕、墙饰、廊饰,还是光影效果,都能令人生出梦幻迷离般的感觉。用莫金的话说,只要卓木强巴随意撬一块地砖带回去,就足够赎回他的天狮驯养集团公司。

而真正令卓木强巴感到诧异的,是莫金对那些瓷器的态度。

那是些一人高的立式瓷瓶,看起来不像是西藏的原产物,估计是别处送来的,在走廊上约一百步就有一个,静静地立在墙根。这座湖底的宫殿如同被施了某种魔法,竟然没有一丝尘埃,如同天空一样洁净,那些壁画和瓷瓶都保留了光鲜的色彩。

他们看到的第一个瓷瓶是蓝色的,像雨后的青天一样蓝。

不过瓷瓶的样式在卓木强巴看来极为普通。现在都市大街上,一些卖瓷器或字画的店面门口,都喜欢放一对高大的立式花瓶,下体浑圆修长,似婀娜美女,不过瓶口瓶颈呈八棱形。因此,他对莫金的激动就很不理解,就这么一个花瓶,怎么会令莫金激动到失态的地步呢?

卓木强巴还在移步观赏那美轮美奂的壁画时,莫金就两眼一亮,一路微微跌跌撞撞地小跑,几次险些绊倒地冲了过去,在那花瓶前又是一个急停,屏气凝神,战栗抬手。时而用指尖勾勒着那花瓶的轮廓,时而

像在细细地摩挲情人的肌肤,有时轻轻挽袖,小心翼翼地擦拭那原本就没有尘埃的瓷器表面,仿佛这样能令它更为光亮。那爱不释手的表情,简直像一个慈父在生命中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渴望捧在手里,将脸蛋贴上去,亲一亲,脸对脸、额碰额地蹭一蹭。

“很贵重吗?”对卓木强巴而言,唯一能吸引他的就是那瓷器的颜色,那种鲜艳的蓝真的很少见。

“这是大器啊!”莫金激动得声音都变调了,如此重大的发现让他恨不能把自己的心声让全世界都听见,“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大器晚成,大器难成,你没听过吗?”

见卓木强巴一副摸不着头脑的平淡表情,莫金心中的挫败感油然而生。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陪在自己身边的竟然不是一位知音,看卓木强巴那样子,估计就是把中国久负盛名的古瓷和现代工艺品放在一起,他也分不出好坏来。他仍难以遏制地用颤音向卓木强巴反复灌输道:“你别看它的造型和今天的仿制品如此相似,你要把它放进历史的长河中,想象一下,这是一千年前你们中国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一千年前啊!陶铸出如此的大器,那需要多高的工艺水准,你能想得到吗?要造如此的大器,就必须有更大的窑炉,这件瓷瓶不现世的话,世人永远不会知道,你们中国在一千年前就已经能烧造这么完美的大器了。”

卓木强巴终于点了点头:“你是说,这是一件可以改写世界瓷器史的作品?”

“何止这么简单!”莫金陡然拔高了音量,更为激动地介绍道,“你看它的颜色,你看过这种颜色的瓷瓶吗?多么完美!这就是你们中国瓷器史上,属于传说级的瓷器——绝密五色啊!我做梦都没想到,它们竟然真的存在过,就在我的眼前,哈哈哈哈哈哈,就有一件旷世奇珍!”听他的笑声,竟似有些失去理性了。

卓木强巴从来就没听说过什么绝密五色,自然也就搭不上话,莫金身边只有他这唯一的听众,也不管卓木强巴想不想听,他滔滔不绝地说着:“绝密五色你没听说过,秘色瓷你听说过没有?没有?OK,那我问你,宋代汝窑你知道吧?”

唉,这个卓木强巴知道。宋代汝窑堪称瓷中精品,色泽细腻圆润,几乎是古瓷收藏界最为追捧的宠儿,不过除了博物馆,真正散落于世的极少,只要出现在拍卖会上,最低起拍价也在千万以上。

见卓木强巴点头,莫金赶紧道:“宋代五大窑,汝、官、哥、定、钧,汝窑居首,你可知道,这汝窑是仿什么建的?仿的是柴窑!按说宋朝五大窑,柴窑居首,只是器不见世,窑址又不可寻,才以钧窑顶了五大之数。那是五代十国最末一国周世宗下令修建的,按笔记小说载,当时周世宗下令造一窑口,烧最好的瓷器,他希望看到瓷器的颜色像雨后的青天,希望国运如雨后青天。后世对柴窑的评价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到了宋太祖修汝窑,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力求‘若柴’,他希望能烧出和柴窑一样好的精品来。但到最后,不管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文人学士,都不得不承认,汝窑比之柴窑,欠缺天地之灵气也!在宋朝当时,柴窑瓷就已经被尊奉为瓷器最高境界,是稀世奇珍,得闻不得见,当时的人们以能收藏到柴窑哪怕一块碎瓷片为荣。大文豪欧阳修就曾收藏到一块柴窑碎瓷,你知道那块碎瓷片需要怎样保存吗?他们用金子将碎瓷片镶嵌起来,放入锦盒中,缀满宝石,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那柴窑碎片的珍贵程度。”

莫金口若悬河地一气说到此,才稍作停顿,如他所料,卓木强巴追问了一句:“绝密五色,就是柴窑精品?不对呀,这帕巴拉神庙应该是唐朝就已经……”

莫金打断道:“当然不是这样,我再问你,你可知道,为什么柴窑会被奉为宋瓷至尊,为什么后来的汝窑,再也烧不出这样的工艺?这在正史和官方文件都没有明文,只有笔记小说中提到过。那是因为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造瓷的工匠们意外获得了一份《密瓷烧造精要》残卷,按照那份残卷所载,他们终于调出了像雨后青天一样的纯蓝釉色,也是按照那份残卷所载,他们才拉出了薄如纸、声如磬的极品瓷坯,后来改朝换代,工匠都想将秘方据为己有,导致残卷遗失、工艺失传,世上此种瓷器从此黯然!我想你应该猜到,那《密瓷烧造精要》所记载的是什么瓷器的烧造笔记。没错,正是中国瓷器史上最为神秘,早在宋代就已成为传说,无人得见的——秘色瓷!”

莫金双目如电,凝视瓷瓶,喃喃自语:“秘色瓷的烧制年代,也是你们中国瓷史上的千古之谜,就像柴窑一样。古代诸多大藏家,都言之凿凿,说确有其事,但又拿不出一件像样的证物来,搞得现在你们中国的瓷学家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叫柴窑精品。对于秘色瓷,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五代烧造,直到法门寺地宫开启,他们才敢将年代提升到晚唐,不过有一点大多数专家意见一致,即秘色瓷是越窑烧造。越窑在江浙一带,绍兴、宁波等地,古居越人,得名越窑。目前发现的窑址,可追溯到汉朝,由唐时进贡宫廷,指办官造,才有了后人称颂的秘色之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这些都是称颂秘色瓷的诗句。”

说到动情处,莫金还拗口地吟起了唐诗,旋即面容整肃,正言道:“但事实上,中唐、晚唐烧造的都已不能算正宗秘色瓷了,真正的秘色瓷,只烧于初唐盛世,甚至只有开国一朝,才能烧造。根据我研究的那些笔记小说,隋末唐初,天下大乱,但在乱隋之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厚实的国力,许多工艺水平有了跃迁性的突破,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出神器,那秘色瓷之正宗——五色绝密,就出在这个乱世当中!小说家言,它们蓝若海,黄如金,红似火,白赛雪,黑胜漆,所谓五色绝密,乱世神器,说它们的颜色如此夺目,玲珑剔透,胜于冰晶,只应天上有,不当落凡间,以至于宫廷要以绝密封存起来。

最遗憾的就是,技艺不曾录于文书,只得口耳相传。并不是越窑被指定官办后才烧出秘色瓷来,而是因为越窑烧出了秘色瓷,进贡宫廷,才被指定官办!真正能烧制五色绝密瓷的,也只有那一位乱世老匠,后虽学徒众多,但未得其真髓。老匠无名,他死后,他的学徒各自根据老匠口授技艺,加以自己的理解,烧出后世所认为的秘色瓷来。那些学徒还根据每人领悟的一小部分,整理编撰出一卷《密瓷烧造精要》,而那卷《密瓷烧造精要》在战乱中辗转流失,变得残缺不全。到后周匠人手中,凭借一部残卷又烧出了柴窑,就算是最不济的柴窑,也能被尊称为瓷器巅峰,你想想,那五色绝密,又当作何称谓?若说瓷器中也有神器的话,那么你眼前的就是其一!”

卓木强巴终于动容,与其说他是被莫金给说动的,倒不如说他是被莫金的神情给感动的,说到最后几句时,莫金已经语音哽咽,眼眶中噙着泪水,泪光中闪动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决绝,同样也是历经沧桑、终成心愿的解脱。偌大的一座神庙,甚至没有迈入真正的殿堂,只在路边看到一个瓷瓶,莫金就已经心怀满足,觉得物超所值了足够了,比起历经生死考验的艰险路程,比起钩心斗角的智力较量,能够看到、摸到这样一个瓷瓶,已经足够了。

“他哭了?”卓木强巴真没有想到。一个如此阴狠冷酷的,一个狡诈多变、身手了得的特种兵顾问,竟然因为一个瓷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仅凭这点,他就能更真切地理解这个瓷瓶的价值了。

“你怎么会这么了解?”卓木强巴问了一句。

莫金正在心驰神往,颇有些得意忘形的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以为我就是一名特种兵,我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我是一名鉴赏师!”话刚出口,略微觉得有些不妥,不过他的心神很快又被那五色绝密瓷瓶给占据,想来卓木强巴也不能从这句话中听出什么。

“来,你来看!”莫金此刻的表情,就像刚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暴发户,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拥有的宝物向世人展示。

“看到了吗?”他指着瓷瓶表面约十厘米高的地方询问卓木强巴。卓木强巴细细审视,感觉这个瓷瓶釉面剔透,如裹薄冰,可鉴人脸,而在那层冰晶之上,隐约有一层朦胧的雾气,就像滚热的沙漠中看到的空气变幻一样,迷离不清。

莫金解释道:“但凡真正的宝物,在它外围都会形成一个神秘的气场,仿佛能看到一点,仔细看又什么都没有,行话就叫淬火。一件好宝,火气内敛,凝而不发,是为最高境界。”说着,他轻轻地哈了一口气,甚是奇怪,莫金口中哈出的气,在外面不露形色,一靠近那瓷瓶,立刻变成淡淡可见的白雾,再缥缈离散,化作无形。

“看见了吧!”莫金欣喜若狂地对卓木强巴道,“这就叫凝气升寒烟,是古瓷烧造工艺的最高技法,这样的瓷器冬日温润,夏日透凉。你摸摸它,你来,摸呀,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如触凝脂、滑若婴儿的脸,那种沁心的凉意,有没有顺着你的指尖传遍你的全身?”

莫金又轻轻地捧起了瓷瓶两端,深吸一口气,万般小心地向上一托,随后轻轻放下,对卓木强巴道:“你来试试,然后你再告诉我,是不是还与你看到的现代工艺瓶很像,小……小心,小心点!”

卓木强巴还没使力呢,那瓷瓶就已离地而起,仿佛手中捧着的并不是这一人高的庞然大物。那些现代工艺瓶他可知道,要有这么高,少说也得二三十斤重,他诧异地看了莫金一眼,莫金撇嘴笑道:“薄如纸,声如磬。”说着,他弯起食指第二节,在瓶身厚实处轻轻一叩。

嗡——颤音长鸣。古人说声如磬,磬是一种能发出音乐声的石头,清脆而雅致,可随着莫金的这一次敲击,卓木强巴和莫金耳中听到的已经不是石头所能发出的声音了,仿佛是谁拨动了金属的琴弦,颤声细密而高调,化作龙吟,长响不衰。随着时间流逝,那声调越拔越高,大有突破巅毫,冲上云霄之势。渐渐地,和声四起,整条长廊,仿佛有许多蛰伏的龙,纷纷从千年的沉睡中惊醒,重新抖擞,铿锵啸云。

那龙吟之声从长廊的前后左右传入耳中,那阳光纷绕,壁画上的神仙人物,也因那龙吟虎啸,更似跃墙而出,踏云欲去。卓木强巴和莫金对视一眼,他们都从那四方的龙吟中听出了端倪,那是——共鸣!

莫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还有什么比一个艺术品鉴赏家看到一件绝世精品更激动人心的呢?更何况一个艺术品鉴赏家看到一堆绝世精品!卓木强巴紧随着莫金向前跑去,他们看到了第二件五色绝密瓷——红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