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5890300000045

第45章 科学怎样解读人生(4)

(10)太阳变成超新星

当一颗恒星衰老的时候,它会发生强烈的爆炸,中心重力下降,然后以高达5000万公里的时速爆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可能发生的能量最大的爆炸。人类应该感到庆幸的是,超新星爆发常常发生在遥远的星系,在银河系能够观察到的最近一次超新星爆发现象发生在400年以前。但是,有一颗恒星一旦爆发,无疑将毁掉地球,那就是我们的太阳。

与其他可能毁灭人类的9大灾难不同的是,最后一种可能性是肯定会发生的。在大约50亿年之内,太阳中心的氢储备将耗尽。在中心重力下降之后,一个火球将游历整个太阳系,金星和地球都将被烧成灰烬。

至于人类,也许我们不能亲眼目睹这一切。50亿年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到那时人类可能已经灭亡,或者已经变成另外一种物种,也或者人类已经离开地球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了。

以上十种关于人类可能遇到的毁灭性灾难,有些是宇宙演化的自然过程,人的能力和最高明的手段也无法逆转,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伽马射线爆炸,太阳大爆发,超大规模火山爆发,这些现象一旦发生,任何人是无法阻挡的。然而,有些灾难是人为的,如世界核战争,机器人主宰世界,这些由人创造的破坏力量,人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制止或避免。有些是自然界和人共同制造的灾难,如地球变暖,人在过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中加剧了地球变暖的速度,新的传染病也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关,对这类灾难,人既有难以控制的方面,又有可控制的潜力和适应的办法。

地球和人类遇到陷入灭绝境地的大灾难,发生的几率小,周期很长,一般都在几十万年的时间跨度以上,有的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是千代万代都不可能遇到的。所以,科学家的这些预言,人们不要引起惊慌,而要照常进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乐观地对待这些遥远的灾难。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人们科学预测未来的灾难的行为不应予以指责,不能把它同邪教的人类末日论相提并论。人们不应当在谈论人类未来命运上设置禁区,而要以严肃科学的态度,探讨人类未来的命运,以利于人们对大灾难进行抗争,把损害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5.科学如何看灵魂

世界上有没有灵魂、神灵、鬼魂,这是人类几千年来长期争论而没有定论的问题。

多数宗教认为宇宙间有神灵、灵魂的存在。人活着就是灵魂入胎,人做梦就是灵魂离开肉体,人醒了,灵魂又回到了肉体,人死了意味着灵魂与肉体的永远分离。然而,按照宗教的业力说和轮回说,灵魂还可以多次投胎于人或其他有机体,出现第二次第三次不等的生命体。

不是只有独宗教信仰者承认有独立的灵魂,那些对人的生命体存在蒙昧观点的人,也认为灵魂是存在的,因而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占卜、招魂、祭神、看风水、念咒和争抢吉祥数码的现象,都是某种对灵魂、神灵和鬼魂的畏惧和期望。

其实在持有灵论和唯灵论观点的人中都有一批科学家。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中就19世纪几位杰出自然科学家信灵的事件进行了分析批判。同达尔文一起发现生物进化论的华莱士相信颅相术。这种颅相术认为,人的每一种心理特性都有其器官支配,每种特征局限于头脑的一定部分,每一种心理特征的发展会引起它的器官的增长和隆起。这本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是伪科学,被唯灵论和江湖骗子所利用。华莱士相信了“加尔颅骨图”,并用其进行催眠的实验,以假乱真。他甚至相信了桌子跳舞的降神术,并加入了神媒团体。另一位是化学元素铊的发现者和辐射计的发明者威廉·克鲁克斯,他完全相信了降神术,他颂扬一位库克小姐“具有神媒的品质”,她能在沉睡状态请到来自“神灵世界的完美的女性形体”。第三位是德国莱比锡的教授策尔纳,他埋头研究“四度空间”,并证明神灵可以完成第四度空间的一切奇迹。

由此可见,灵魂、神灵存在与否,成为困惑人的一个最大难题。

那么,现代科学又怎样解释人的灵魂及精神现象呢?

我们首先看现代生物学对人体、人脑及人的精神现象的观点和理论。

现代生物学认为,人体不是如唯灵论者所说是一个简单的窝藏灵魂的躯壳,人体有复杂高级的结构,而所谓灵魂和精神意识是离不开这个结构的。

人体是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级一级构成。细胞是人体组织的最基本单位,它由碳水化合物、油脂、核酸及蛋白质分子等构成。人体由12个主要系统构成,就是外皮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每一系统各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各系统之间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密切的联系,各系统的协调运动,维持和促进着个体生命的存在和成长。每个系统出现疾病都会对生命构成威胁,甚至造成死亡。

生物学家和生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精神现象都来自人体大脑这一特殊物质。

大脑是生物为适应环境长期进化的结果。在低等脊椎动物中,脑已分为大脑、中脑和后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中脑与视觉有关,大脑与嗅觉有关。在以后的发展中大脑成为脑中最主要的部分。覆盖大脑顶部的脑皮质是动物心理活动和人的意识活动的指挥中心。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大脑皮质逐渐扩大和发展,原始的哺乳动物的大脑皮质已扩展到整个大脑的表面。从高等动物的大脑发展到人的大脑,脑的重量成倍地增加,大脑皮质的构造更为复杂。大猩猩的体重超过了人,而脑重不到400克,猿人的脑重在850~1000克之间,现代人的脑重达到1500克。

现代脑科学断定,人脑是意识和精神活动的中枢,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古代无神论者说“神依于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模糊地地意识到灵魂、精神归属人体物质的道理。现代生理学家还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人的心理过程是以人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对人的神经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揭示了心理、意识的生理机制。现代科学对意识活动生理机制的了解,已由反射过程深入到神经细胞机制。脑电科学证明,脑是通过传递生物电和处理信息流而进行意识活动的。

现代脑科学研究者通过对梦的过程测试完全从梦中清除了神灵。一些科学家通过仪器测检人的脑电波,发现人无论在清醒还是睡眠时,大脑里上亿个神经元之间流动的电流都在不断产生电脑波。人在清醒和昏昏欲睡中的电脑波是不同的。梦是人在睡眠中的经历,“梦是大脑在理顺以往的经历并将其贮存在记忆中产生副作用的结果。”

脑科学还不断提示做梦的秘密。原来人们以为梦中的景物,是灵魂离开肉体的亲历。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学者差不多都相信梦是“神谕”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对梦有了新的认识,弗洛伊德这样评价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亚里士多德的两部作品内容曾提及梦,当时他们已认为梦是心理的问题,它并非得自神谕,而是一种精力过剩而来的产物。他所谓的‘精力过剩’,意指梦并非超自然的显灵,而仍是活动的。”

还有许多科学家探索“意识栖息在何处”的问题,这里说的意识同“灵魂”往往是等价的。杰出的加拿大外科医生怀尔德·彭费尔德,认为人的知觉,“主要由丘脑和中脑组成被称为上脑干的区域”所映射,它是“意识所在处”,意识是上脑干活动的呈现。还有人认为大脑皮层本身负责知觉,大脑是人的骄傲,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大脑执行的。他们认为大脑就是“人的灵魂栖息之所”。

现代心理学家几乎把一切心理活动归结为大脑的机能。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都同脑和神经系统相联系,一旦脑和神经系统出现障碍,则人的精神意识会出现紊乱,一旦脑死亡,人也就意味着完全的死亡,“灵魂”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灵魂不死说更是一次大的驱逐。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生物组织的基本单元——细胞的结构。1869年瑞士生理学家米歇尔把细胞核中真正起作用的物质称为“核素”。1857年德国生物学家孟德尔,对连续几代豌豆的34个变种进行研究,总结出生物性状分离组合规律,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1903年美国生物学家萨顿把细胞学和遗传学结合起来,把遗传因子定位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1908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森引进了“基因”概念代替“遗传因子”概念。

1919年美国生物学家列文发现核酸可以区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两种。后来科学家发现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所谓基因就是DNA排列各异并且长短不一的碱基序列,它不是物质的实体单位,而是DNA上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生物细胞的细胞核中。随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以及基因技术的兴起,所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都深入到分子水平。

目前基因工程成为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够改变生物的某些遗传特性,达到改造生物创造生物的目的。人们已经利用基因理论,成功地培育了许多转基因动物。例如,荷兰科学家培养出含有人乳铁蛋的转基因牛,这种牛繁殖的后代产奶量大增,而且因牛奶成分与人乳雷同,营养价值也很高。有人称转基因动物是21世纪的摇钱树。人类基因组排列计划进展很快,第一张人类基因图已经问世。随着基因科学和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将彻底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类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奥秘。人们还会采取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免疫的方式,战胜多种疾病。

克隆技术的发展,更对灵魂不死说一个深重打击。所谓克隆就是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克隆技术繁殖出来的生物是没有父母亲的。1997年英国科学家培育出克隆羊“多莉”之后,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克隆的动物,如克隆猴、克隆猪、克隆马、克隆鸡等等。与此同时,克隆人的问题被提到议论中心的地位。一些人坚决反对克隆人,担心这会引起新的伦理问题,有些国家用立法形式明文禁止克隆人。可是势不可挡,一些科学家坚决表示要克隆人。不断有消息传出已经出现了克隆婴儿。

持万物有灵观的人们原来认为,一个生物体的死亡意味着灵魂的离开。而现在人们却从一个生物体的自体细胞中克隆出无数无父母的生命,这些生命的灵魂从哪里来,因何原因要附着于人工制造的生命体,这些问题是有灵论者感到十分棘手的难题。

关于灵魂是否存在,如何存在,在哲学家中是争议很大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不仅不承认有独立于物质实体之外的灵魂,而且认为人的精神意识都是物质的表现,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认为认识的过程只能是从物到感觉到思想。有一些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人的知识、道德和观念及其他活动都受经济关系决定,人是经济人,人的伦理道德都是经济生活的反映。

而一些被称为唯心主义的思想家,有的认为灵魂、精神、理念可以独立存在。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造物主,世界及其万物是绝对精神或者说绝对观念不断“异化”的结果。而被称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人,往往认为主观的意识、意念起决定作用,如马赫就认为世界上的物质现象是人的“感觉的复合”,没有人的感觉就无所谓物质世界,这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唯心主义宣传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有异曲同工之效。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唯心主义,都容易陷入对神灵的承认或变相承认。但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并不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尤其那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他们往往挥舞着批判的大棒,在精神意识的探索领域设禁,动不动用唯心的帽子压制别人的探索活动,这是一种窒息科学发展的行径。

无论是哲学还是别的科学,对宇宙人生的探讨还都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向前沿领域进发。宗教信仰者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对人生的见解也有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也允许他们在人生领域有更多的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