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5890300000041

第41章 有灵论与无灵论面面观(4)

由于他时常将衣服撕破或咬烂,所以家人经常绑住他的双手。可是对于家人及领导们,他却从来不加以骚扰,一副人不犯己、己不犯人的态度。

依鲁斯的日常举止都与猴子一样,甚至连叫喊声也酷似猴子。他不喜欢穿衣服,即使是下着大雨的夜晚,他赤裸酣睡到天亮,也不会着凉。

故事之三。李广杀降种大祸案。

李广是汉代的武将,善于射箭,颇有才气,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都获得大胜,所以匈奴都畏惧他,不再来侵犯,一时武功赫赫,有飞将军的称号。汉文帝时,因为讨伐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武帝时,任北平太守。可是李广的部属士卒,先后封侯的很多,他们的地位反而比李广高起来,李广仅是做一个北京太守,始终没有封侯。有一天,李广向善于相面的王朔清教说:“你看我的相,是不是不应当封侯?我命该如此吧?”王朔说:“将军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对不起良心的遗恨事呢?”李广说:“我曾经诱骗降羌八百余人,结果把他们全部杀了,至今还觉得对不起良心,引为莫大的恨事。”王朔说:“祸莫大乎杀已降,将军种了杀降的恶因,所以不能封侯。”后来李广行军迷失了道路,自刎而死。李广的孙儿李陵,因为向匈奴投降,他的母亲及妻子也被杀。

故事这四。杀戮牛的报应果。

清朝纪晓岚所著的《阅徽草堂笔记》,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

临清地方,有一个以杀生为业的人,有一天,到某处买了一条牛,准备回去宰杀。这只牛颇有灵性,知道买它的人是个屠夫,因此任凭这个人拉着牛绳,鞭打它,它死也不肯走,等力气用完了,才让这人强拖着离去。

后来经过一家钱庄门口时,这只牛突然两脚向着钱庄门口跪了下来,并且双眼一直流泪,钱庄的老板看了,不禁起了恻隐之心,就向这人询问,这人告诉他,此牛是以八千钱要买回去宰杀的,钱庄老板向这人表示,希望能以原价将牛买下。想不到这个人因此起了恨心,恨这只牛这么刁蛮,因此坚决不肯卖,就是钱庄老板加了许多价钱仍不答应,并且恨恨地说:“这只牛太可恶了!必定要杀了它我才甘心,你就是出一万贯的钱,我也不卖!”

这只牛听了,就自然地爬了起来,跟随着这人离去,等一到家,这人就立刻把牛杀了,并把牛肉烹煮在一个大锅里,然后就上床睡觉。等睡到五更时,这人起床去察看牛肉烹煮的情形,过了很久,还没回来。其妻怪其久不回,因此前往察看,竟然发现,其夫已自己跌入锅中,从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烂了!

这个故事不禁令人深深地感叹,这只牛自知将死而救赎,在求赎不成后,又像个烈士般,不为难任何人,不和仇敌妥协,从容愤恨地走上它的终途!

而这个屠夫,不以牛的怕死而可怜它,反而以牛的害怕而愤怒怪罪,其残暴与人性的堕落,由此可见一斑。两相对照牛的灵性与强烈的怨气,屠夫的不仁与残暴,那么,这样不合常理的死法,说是“报应”的快速,恐怕也是理所当然了!

因果报应说并未阐明善恶相报的机理,只有作出了最为抽象的逻辑推理。然而,从自然界运动的规律看,每个现象必有原因,而某种原因必然导致某种结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做了善事,灵魂会变成来生的有福人,作了恶事,灵魂转生后就会遭到祸殃。其中什么力量推动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这还是需要继续深究的问题。

第四种叫灵魂升天的“度亡经”。

世界上还有一些教派和有灵论者,曾试图把人死前后的灵魂活动变成技术的可以操作的过程。

西藏广泛流传着据称是莲花生大师著的《中阴救度经》,又称《西藏度亡经》,是一本指导临死的人的灵魂安然度过中阴阶段,脱离肉体,转世为人,直至由轮回得到解脱的书。按照藏传佛教的中阴理论,人的生命由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意识境界所构成。最初一个境界叫“生有意识”,最后一个境界叫“死亡意识”。介于两个境界之间的,被称为“中阴”或“中有”境界,而中阴境界可分为临终、实相及投生三个阶段。

中阴理论认为人死后不是意识链环的破裂,而是意识即灵魂投向另一个形体。灵魂离开肉体时是否保持清醒明了,可以决定“灵魂复合体”的未来状态。所以在人临终时,经师要为他念度亡经,使其按正确的方向投生,使转世的结局幸福。

西藏度亡经把死者从死亡后至再生前这一阶段,认为是中阴的关键阶段,称为实相时的中阴境相,共七七四十九天,共分为七个步骤。为的是使那些未得佛法的常人,摆脱业力的拘牵,得以解脱。帮助死者解脱的经师和亲人们在每一步骤都要念祷语。第一步就诵如下祷语:

生死流转皆因愚痴无明而有,

际此法界智光照亮暗路之时;

唯愿毗卢遮那世尊引导于前,

唯愿无上虚空佛母护佑于后;

唯愿使我安度可怖中阴险道,

唯愿使我安住一切圆满佛地。

此后在每一个步骤都要念诵不同的祷语,以使亡灵安全度过一个难关。到投生阶段,更要为亡灵祈祷训示,使其投生净土或富贵之门。那些前世造业很重的人,盲目投生往往会投入畜生道,这时如果导引有方,“呼唤三宝,请求加被”,也可“进入优美的花园里”。

不仅宗教在研究灵魂转生,而且近世学者也在孜孜不倦地探讨这一课题。西方学者奥西斯和哈拉德桑在研究人的死前幻觉和濒死体验方面提出了很多见解。20世纪70年代,诺伊斯博士和临床心理学家克莱研究了大量面临死亡的个人体验,他们划分了在面对死亡过程中的三个连续阶段。他们将第一阶段称为“反抗期”,在这个阶段,个体意识到生命的危险和恐惧,产生拯救生命的努力,之后转向接受死亡。第二阶段,人们经历了一生回顾的过程,他们见到一生重要事件的重演。第三阶段是超脱阶段,这是出现神秘和宗教情感的状态,对死亡的恐惧瞬间消失。

那些研究灵魂转世之说的人,对人们认识死亡的意义给予高度的评价。生于西藏,在英国美国等地弘扬佛法的索甲仁波切,在他写的《西藏生死之书》中这样说: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来生的无知,使得我们的环境受到变本加厉的毁灭,正威胁着我们的一切生命。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谈死亡是什么,或不给予人们任何死后的希望,或不揭开生命的真相,不是将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吗?年轻人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却对于了解生命整体意义,以及生命相关的主题茫然无知,有哪件事情比这个还要讽刺的呢?

上师们知道,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上师们必须怀疑的是,如果人们不深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多加考虑。

索甲仁波切在这里从灵魂不朽说对今世人教益的方面提出问题。如果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人的行为安排就陷入追求短期目标,挥霍浪费,破坏人际关系,毁坏环境,无所顾忌。如果人有死后转生的愿望,那他就会对今世的生命活动作出良好的安排,人生会有意义,人类社会也会和谐美好。可见,索甲仁波切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提出灵魂不死的意义。从人的认知上,他也是肯定人的灵魂是可以转世的。

3.开辟无灵与有灵探索的新路

在人类历史上,有灵与无灵的争论火药味颇浓。曾经在中世纪发生过有神论对无神论者的火刑惩罚。在一些如前苏联那样唯物主义者执政的国家也发生过对信仰者毁灭性打击的事件。在学术界,有灵与无灵的争论中,戴政治帽子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今天,人类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发展和思想文化大开放的时期,人类进入了禁区更少的学术民主环境。对于生死与灵魂的问题,除了禁止和打击那些邪教及其他害人的歪理邪说外,绝大多数的探讨不应当设立禁区,而应敞开探讨之门,大兴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学术民主的学风。

有灵论者和无灵论者都要有自律意识,看到在灵魂研究领域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未知的东西还很多。那些自诩是坚定的物质一元论者,企图从自己狭隘的体验出发,把一切解释为物质的,根本上否定一切精神现象的独立作用,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现象使这些物质一元论者显得无所适存。相对论提出的运动速度加快,物体质量变小,物以光速的速度运动,质量近乎零的观点,使一些唯物论者大惑不解,称相对论为唯心主义。他们更不能理解“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时间相对性。基本粒子的发现,尤其中微子没有质量的发现更使一些物质论者大惑莫解。而一些坚决反对有神论、有灵论的人,则对人世间的一些活人产生个人崇拜的态度,这种对活人的崇拜,更反映了唯物者思维的矛盾与分裂。有些反信仰者,又到处提倡对某些人物、观念和前景的信仰。这一切说明无神论者未知的领域还太多,还要正视科学的新发现,正视人们的心理、精神的发展。

同样,有灵论者反省的方面也很多。有灵有鬼论者,至今对汉代王充提出的疑鬼问题,不能作出回答。人类有史以来,死人多过活人,鬼之多可达到一步路有一鬼,而见鬼之人常诉说的是一两个鬼而已,为什么没有见到成群结队的鬼?至今没有一个灵论者讲清楚这一问题。有报应论者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有些行善者夭折,而作恶者则享受荣华富贵且长寿呢?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果论者的解释是报应发生在很长的轮回中,坏人出现了好报,是他的报应还未到;好人夭折受苦,是因为他前几世的恶债未还清。这样的解释既不能服人,又对人生带来宿命的消极影响。不能说有灵论者已经圆满地回答了人生的真谛。有灵论者的观点如果被推向极端,各种歪理邪说会乘虚而入,这也是有灵论者无法杜绝的难题。

目前出现的一种新趋势值得欢迎,就是科学与信仰的谅解和相互包容的现象。天主教宣布为哥白尼平反,否定了地球中心说,承认了科学揭示的宇宙的真谛。有的神学家提出了信仰与原子论相一致的观点,指出今日的原子理论同佛教信仰者提出的“介子纳须弥”是一致的,都承认有无限小的世界和无限可分的物质。

目前在科学的一些前沿领域有重大突破,如反物质存在的证实,宇宙黑洞的测定,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发展,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进展等等。这些都应当引起有灵论者的思考,重新解释灵魂问题。

而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精神现象领域的新发现,都应当推进无灵论者对人类精神意识现象进行新的解释。唯物论者忌一听非物质的东西,就恼火,就拿出批判的棍子,要有正视“看不见的世界”的人生态度。中微子没有质量(有科学家认为有质量),人的影子没有质量,宇宙大爆炸前是一个犹如原子那么小的奇点,精神活动对物质的独立作用,这些都是“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句话难以明了的。

对宇宙人生的奥秘,人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人们未知的领域大大多于已知的领域,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人们对灵魂的问题也不要设禁区,肯定者否定者都应当深究下去,谁也不应停止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