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模特启示录
5889200000016

第16章 让我们放眼环球(7)

其实,除了《时代》杂志,欧美其它的国际性时尚杂志,也对巩俐十分赞赏。1996年美国《时尚》杂志,就访问过巩俐,称她为“亚洲最亮的一颗星”,可与好莱坞的芭芭拉·史翠珊相媲美。美国《人物》杂志封她为“不说话的美人”。1997年她与黄和祥的婚礼,更被选为“世界最亲密”的50对新人的婚礼之一。1998年,巩俐又成为法国《晚安》杂志封面人物,该杂志称她为“永远向前飞跃的明星”。

《时代》杂志自1998年4月,就开始分批公布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这次是最后一批。许多美国华人认为《时代》杂志在评选时有很大的偏见,评选的人物大多数是美国人,巩俐能够入选,也算是很难得的了。这次一同评选出来的20位“20世纪最美丽的明星”还包括:碧姬·芭铎、加利·格兰、保罗·纽曼、罗拔·烈福、索菲亚·罗兰、辛·康纳利以及莲娜·汉妮等。

其实,还有人将美女埃玛·汤普森、凯瑟琳·德纳芙、玛丽娜·拉斯特、尤玛·瑟曼、亨特·泰罗、布里奇特·方达、巩俐、惠特妮·休斯敦、克里斯蒂·特林顿列为“世界九大美人”。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瓦尼莎·威廉斯、辛迪·克劳福特、德米·穆尔、拉切尔·亨特、卡特·莫斯、米歇尔·普法伊弗、哈丽·伯利、诺娜·盖伊、海伦·汉特、卡伦·达菲、朱莉·肯特、贝维丽·皮尔、劳伦·汉顿、雅尼纳·特纳、南希·克里根、帕梅拉·哈里曼、梅·吉米森等美人,也是可圈可点的靓女。

20世纪是一个美人时代,的确是美女如云,世界各国审美标准大相径庭。因而要选出一个“恒久流传”的千禧美女来,却不那么容易了。但是,65岁的索菲娅·罗兰却创造了这个奇迹。经过岁月的锤打,她能斩挫群芳,当选为20世纪最美丽的女人,且被载入史册。

这位风韵犹存的意大利徐娘美人,是在世纪末英国举办的“世界千禧美人”评比中,榜上有名的。她的玉照也放在了“千禧时间袋”里供后人观赏。在1999年底,她还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最性感的女人”。世界各地如此一致地推举她,可见她在人们心目中的魅力了。索菲娅·罗兰高兴地说她迷人的身段归功于意大利空心粉和对生活的热爱。

英国人将玉婆伊丽莎白·泰勒排在第二位,而32岁的“风月俏佳人”朱莉亚·罗伯茨排名第四。一些初试风采的新星则一个也不入围。

9.选美,一只疯狂的怪兽

选美之风,自西方刮起,引起亿万人浓厚的兴趣,惹得众多佳丽千方百计地参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那些美女背后的庞大阴影里,潜伏着无数只无孔不入的商业怪兽。各种小姐的出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而且也带动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选美是合法的商业销售工具。”一个美国大老板这样说。

从浅层看,选美是高级的精神审美活动。这不光表现在小姐们大多是有文化,有教养的大学生,还表现在热衷于此项活动的人大多是有身份地位的人。选美即不卖人也不卖货。

但是选美毕竟是一场无情的角逐。它不但卖掉了台上玉树临风的美人,也卖掉了台下睽睽凝视的观众,并且由此得到了更高的价格:藉由一场活色生香的演出,它集合了“使用价值”,点铁成金变为“交换价值”,创造了一次商品与广告的狂欢盛冥。

1986年8月31日,第二届“亚洲小姐”香港地区总决赛冠军是来自上海的利智。她成功之后,即实现了自己年轻的梦想。接连在20集电视连续剧《貂婵》中任主演,并与港星张艾嘉、曾志伟合演时装喜剧片《七年之养》。1987年,她主演了《群莺乱舞》、《龙虎出更》、《吉屋藏娇》、《特赦令》。并还返大陆,在电视剧《真假贾宝玉》中反串宝哥哥。如此了得,短短几年功夫,就串演了这么多片子,这在大陆是做不到的,不参加亚姐竞选也是办不到的。其片酬之丰厚,可见一斑。

一场选美竞赛的利益,包含有限度的财务所得和不可数的商业形象。选美活动吸引了各方前来赞助的厂商,经过“交换价值”的转变分配,又投放出去,再现其效益,从而形成效益的良性循环。

小姐们经过初、复、决赛的舞台演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加深了外界对其的印象。在此期间,还包括慈善访问、参观拜会,以及各种晚会餐宴,与商界、政界频频聚首,也增加了她们日后出头的机会。

每次活动,都能为自己和老板产生利益,集聚收益或形成资源。在台湾举行的“环球小姐”决赛,每张特区门票高达1万元。门票收及电视转播权益金、赞助厂商对小姐的访问、拜会、参观、舞会、餐宴的具体配谢,都是由主办者决定的。

在这里,交易、交换、交际是同义语。谁也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摆脱不掉身为商品的命运。尽管,总有“和平”“亲善”、“义卖义演募款”等字眼的遮掩。选美候选人的身价筹码是赤裸的,其实早在决赛前,就已经“钦定”了。

在这桩大型的“商业绑架”游戏中,选美佳丽似乎是受害者,她们成了商品——人质,然而,真正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永远是广大的消费者。主办者虽然出钱暂时垫付开销,但这只不过是以小引大,放长线钓大鱼而已,他们总是可以从中赚取可观的利润。

被厂商、新闻媒介等商业化体系控制下的选美活动,可以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轰动事件。强化选美的固有标准及价值标准(如减肥、美容、修饰、女性化、三围观……),使这些标准为商品体系服务,以至于渗透到社会意识的每根神经。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姑且不论。在各种“桂冠小姐指定使用”的明显提示下,商业狂热的价值挟持了消费者的判断,大部分人只好糊里糊涂付出“赎金”。掏钱交学费。这恐怕便是“名人”广告的独特魅力——人们明知它含有某种欺骗性,却乐于为美人上当。把钱花在美女身上总是甘心情愿的。

在西方历史上,美女的命运并不都是充满了鲜花。其悲剧时有耳闻。

据传法国著名美人波拉·芳泰妮男爵夫人由于长得太美,所以每次出现在街头时,总吸引着大群路人围观、阻碍交通。为此,男爵夫人不敢步行,只好以车当步了。岂料,又被人发现。车子被围困在马路当中,阻塞交通,造成更大的麻烦。

市政要员得知后,大动肝火,强令限制男爵夫人公开露面的次数,劝她尽可能躲在家里,若再有麻烦出现,则要采取措施了。夫人不敢不从,只好呆在家里。

另一位意大利美女蒂茜亚·哥沙迪尼是某大学法律系教授。她的美貌在学生中引起情欲的骚动。他们不仅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课,时常望着她发愣,而且还向这位美人展开攻势。写情书、公然求爱。致使她无法继续上课。最后校方命令她上课时,带上厚厚的面纱。

名为萝莎拉·蒙塔波尼的意大利美女,曾引发出一次次灾难。古城佛罗伦斯街头,曾出现过万人向她求婚的狂热。为夺芳心,勇士们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战,有些懦弱青年因得不到萝莎拉的爱情而自杀。

这些身亡青年的父母,纷纷向法庭状告萝莎拉,把儿子的死归咎于她。

法官判她受面刑,即用烧红的烙铁在她脸上留下烙印,毁容。然而,由于她的美貌,竞没有人肯下此毒手。

最后法官只好改判她长期戴一个骷髅面具,于是可怜的萝莎拉竟戴了40年,直到她行将木就,美貌全失为止。

当代美人引起的麻烦也不少。著名模特儿柯德莉·怀特,过去曾在电视台任节目主持人,但她只任职几个月后便被解雇,其理由是长得太美,给电视台惹来太多的麻烦。每天她的电话、电报、信件太多,找她的人也太多。电视台无法承受这些麻烦,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

瑞典美女受雇于一家美国公司,推销商品。由于她天仙般的美貌,使客户妻子们醋劲大发,千方百计阻止、破坏丈夫接受这位美女推销的商品。虽然,她能很顺利地找到许多客户,但却推销不出去几件商品,结果任职不到两个月,即被老板解雇。

是社会、商品毁灭美呢?还是美女们天生就红颜薄命?

但是,选美中也有不和谐的镜头。

1992年8月28日,多米尼加举行全国电视直播选美赛上,一位参赛选手求胜心切,遂将泳装上衣脱下,乘兴发挥了几个挑逗动作,在众目睽睽之下裸露胸脯,令全国大哗。她裸露乳房绕台一周回到后台更衣室,被其他佳丽围攻,说她露乳损害了众小姐形象,甚至有人上前扯下她的服装,不准她再上场。评委们判她故意走光,取消了她参赛资格。

或许,您没听说过,“选美”标准被扭曲。每年九月中旬,当“美国小姐”选美刚落下帷幕,美国的“全国秃子委员会,便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奇异荒诞的“选美赛”。他们要从全国数以万计的“秃头美男子中,选出他们认为最光亮最富于美感的“秃子冠军”来。

1981年,由一位中年艺术家秃子夺魁。1982年,一位五十开外的商人获冠。两个冠军以前常为头上不长毛郁郁不乐。而今,他们都因“祸”得“福”,成为响当当的“新闻人物”。这真是美亦丑来丑亦美,美丑皆有生财术。

在美国,“秃子委员会”并不孤单,还有个“斜眼协会”作伴。好端端的社会中,斜眼人总归是少数,但斜眼人人少帮头大,凑了几十个斜眼人后,该协会也举行了一次“选美赛”,结果一位18岁的斜眼女郎夺得冠军。评委们一致称赞她的斜眼“炯炯有神”,“光散神聚”,“颇具强大魅力”。

美国这个社会无奇不有,或许还能冒出个“独眼”、“跛腿”、“歪嘴”、“人妖”等畸形怪状的“选美赛”来。

美国有一家俱乐部,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小狗选取美比赛。进入决赛的小狗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层层过关,才得以入围的。所以,它们一般都学会了坦然地面对评委和观众,在镜头并不怯场,它们搔首弄姿,倒也十分可爱。有的狗佳丽,虽然被主人打扮得油头粉面,毛发梳理得光滑顺溜,可它们却大赛经验不足,显得腼腆有余,而大方不足。

一向自信、冒险、聪明的美国人,在高度物质文明现代化的社会中,毫无遮掩地歌颂病态和畸形,岂不荒诞、荒唐、荒谬?

无独有偶。1999年8月,哥伦比亚瓜杜阿斯城也举行了一次奇特的全国选丑大赛。美女的标准三围体态容貌,在这里变得一文不值。肥胖的身材、多毛的身体、丑陋的牙齿,都会打动评委,都有获得冠军的机会。

同选美比赛不同的是,选丑竞赛中并不要求选手就世界和平、全球改革等公益话题作出精彩回答。而是要求参赛者,必须举止有趣,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能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

而主办者宣称,举行这样的比赛,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外表丑陋的人往往有一颗闪亮的心。

据《科技文摘报》报道:2000年到来之际,南非东北部的一个偏远小镇内尔斯普瑞特,竟然举行了南非“同性恋小姐”选美决赛。来自全国的10名优胜者参加了比赛,26岁的化妆师伯纳里·拉贝拉以她灿烂的微笑,夺得了“同性恋皇后”的桂冠。

其实在非洲大陆,绝大多数人对同性恋现象不能接受。乌干达宣布同性恋是非法的。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性恋者选择同性恋伙伴时,要绝对保密才行。南非的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的国家领导人公开对同性恋者进行谴责。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骂“同性恋猪狗不如”,结果,在英国他遭到了同性恋的围攻。南非“同性恋小姐”选美主办者说,他们搞这次活动,就是为了展示南非同性恋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促进人类共处中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并敦促周边国家政府改变对同性恋者的政策。

而美国《花花公子》杂志,为了选用在千禧年世纪首月的封面女郎,竟然在1.8万人的角逐中,只选取两名热力四射的美女。身边的美女,使该杂志的创办人赫夫纳,乐得开怀大笑。这两个性感女郎可算是新千年带给人们的“见面礼”?不得而知。不过他还是相信,娇艳美女自有她的魅力。

答案应该是明确的。被商品这只怪兽俘虏了的美国及西方社会,不光是因为失去了精神支柱的人们追求五花八门的刺激,以满足自己的病态心理,而是主办者与参加者都被绑在了资本主义商品这条战船上。因而,它才有可能毫无人性地开足马力瞎撞。

但愿一个物质上富足的民族,精神上也同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