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模特启示录
5889200000014

第14章 让我们放眼环球(5)

尝到甜头的越南人,1989年6月,又举办了“’89河内美人选拔赛”。参赛者猛增到200多人。最后“美人”桂冠被19岁的何月秋夺去。她是河内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选美大赛第二名由19岁的河内歌舞团演员阮清水和21岁的大学生武月丽二人共得。

北方动起来了,南方胡志明市(西贡)也不甘示弱。1989年5月,举办了首次选美。规模影响都超过了北方。19岁的杂技师李秋陶,被称为“越南妇女的完美代表”,一举夺得“美姐”。此次大赛由泰国正大集团发起和资助。

胡志明市第一郡体育科和该市《妇女报》还联合办了“1989年妇女健美比赛”。该市第五郡也办了“胡志明市男女健美大赛”,决出重量级冠、亚、季军。

越南选美达到全国高潮规模的,当数1990年10月,在河内举行的“越南首届全国选美大赛”。全国12个省的36位美女入选。决赛时南云、北云两个赛区推出10位佳丽在河内苏越友谊文化宫争霸。河内外语大学21岁的学生阮耀花荣登“美人”宝座。“亚美人”由河内舞蹈学校16岁女生陈秋蝉和航空大学21岁女学生陈文英夺得。

越南民间也在传统庙会上开展选美活动。“首届越王庙会选美赛”上,10名美女组成的供香队,吸引了群众。

西贡历史上受法国和美国文化影响,商业气息浓。因而,从一开始,就把选美与推动时装业发展联系在一起。胡志明市通过举办“新春时装表演”,介绍各款式制服便装和晚会、婚礼礼服,并带你到裁缝地点。店铺老板则不失时机地推销布料、侃价等。

1990年11月,河内针对舶来品对越南市场的冲击和人们心理固有的习性、又推出了一台“’90青年时装音乐舞蹈表演”,号召人们抑制洋货、使用国货。这台晚会上,越南40多家服装社当众向人们推荐销售了1300多种国产套装和其他时装。观众看好美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就卖的做法,被一向精明的日本人称为“创意、壮举”。而功劳,当记在55名舞台艺术家、电影演员、舞蹈演员及历次选美大赛的“美人”头上。

以色列小姐:就连历史上一直是“众矢之的”的以色列,也会在战争的空隙间,避开死亡的恐怖,而寻求另一种温馨。令人吃惊的是一位以色列女兵,在1986年的“亚洲小姐”赛上,夺得桂冠。

20岁的罗妮娜坦是以色列第一方面军的一位尉级教官。她穿着绿色的装甲兵服,指挥着一群男兵们操作着一辆最新式、最有威力的坦克。在严谨肃然的军服下,藏不住女性的魅力:她仍然戴着项链、耳环、手镯,军服上别着一枚胸针。而以色列军方确实开通,不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允许女兵们打扮得花俏一些,观念如此之新,令人叹服。

男兵们对这位“花枝招展”的女官,相当敬重。一位18岁的男兵说:“这没什么不好,她打扮得漂亮一些,不但不影响上课,还能吸引我们听讲,提高兴致。但关键是她的年轻,她知道该怎么做,如何把握分寸。她让人感到确实很有学问。”

罗妮娜坦在部队里学会了生存,带出了一大批优秀坦克驾驶员,并夺得了“亚洲小姐”,她计划在服满两年兵役后,继续回到大学进修社会学和中东史。而选美获得的奖金,足够她继续求学的费用。

蒙古小姐:1990年,草原深处的乌兰巴托,走来了三个美丽的模特儿,她们是应乌兰巴托时装公司的聘请,来参加时装表演和1990年“蒙古小姐”选美的。她们叫乌尔金、措勒蒙和奥德格列勒,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打字员,另一个是地质学家。

在外景地摄影师拍下了她们的时装表演。她们的出租车,在一个坐落在通向甘丹喇嘛庙的小山岗上的蒙古包前停下。虽然那里尘土飞扬,但是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有做祈祷的老人,身披赭石色和藏红色披风的削发喇嘛。

两位模特儿展示了冬季时装,其中有黑狐皮大领红色纯毛大衣,女套装、鼠皮女上衣和无边女帽、羔皮中大衣。她们在悠扬的马头琴伴奏下,或将长发抖落在夜礼服的袒胸低领前,或将长发编成粗辫子,然后再戴上一顶貂皮镶边圆锥形帽子,或一顶传统的蒙古无边圆帽。

模特儿仪态万方地展示着这些体现着大胆创新的服装新款式,及体现民族服装的习俗:那些现代化的紧身或短袖旗袍,它们保留了右侧单排扣、皮滚边和传统图案的大针脚。她们将民族传统与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显示出蒙古少女的纤细优美的身材和她们藏而不露的魅力。

蒙古也有自己的选美活动。当身为工程师的乌尔金,身穿一件现代化的灯笼袖紧身丝绸旗袍,站在乌兰巴托大剧院的舞台上,夺得1990年“蒙古小姐”王冠时,草原沸腾了,蒙古终于有了自己的“蒙古小姐”。

而装点这些美丽模特的是一些勇于创新的年轻服装设计师。他们大多数曾在前民主德国、匈牙利、南斯拉夫、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接受过培训。他们设计出一些新款式,就向这些国家出口,人们在法国和瑞士也能见到蒙古制造的时装。

蒙古乌兰巴托时装公司创建于1979年,并有4名美术家、5名服装设计师、2名人体模特儿和50多名雇员。该公司经常举办一些时装表演,令讲究衣着的热情观众大饱眼福。

许多人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也模仿西方的时装式样做衣服,或去找服装厂请教,因为市场上是难以买到外国时装的。

随着中国东欧倒爷的节节渗入,蒙古人才能从中国人的手中,接一些各种等级的高、中、低档的时装。商店里,带风雪帽子滑雪衫和宽松式服装的略微刺眼的颜色,将柜台点缀得越来越有生气。但是,古老灰暗的成衣套装,远远不能满足那些能歌善舞爱美的蒙古姑娘。

蒙古大地已经受到了来自独联体、中国的改革大潮冲击,注定要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据悉:集宁市皮件厂与呼和浩特贸易公司,近年来已向乌兰巴托派出自己的时装模特表演队和40余名时装设计师,帮助蒙古时装公司扩大款式范围,以改变外国进口商原来只喜欢购买其原材料(皮筒子、皮革、开司米……),而不喜欢购买蒙古时装成品的局面。中蒙双方力求在工厂创新、提高鞣革质量上进行改革。

蒙古的妇女,特别是城市里的女子,是具有审美感的。她们往往以一件首饰或一顶有别于俄罗斯妇女的彩色小毡帽,衬托其朴素而典雅的民族服装。

1992年4月,蒙古乌兰巴托时装公司模特队,应邀到呼和浩特市做精彩的表演。“蒙古小姐”乌尔金以飘逸、刚劲、柔美的形象打动了中国人的心。

加拿大小姐:美国的选美堪称超级一流,且盛事不衰。而和它相邻的加拿大,却在1993年后,开始抵制着选美活动。自加拿大1946年举办首次大选美以来,到1992年为止,已经连续办了45年。1993年负责全加选美活动的巴顿公司宣布:从1993年开始加拿大将不再进行“加拿大小姐”选美活动。

这个取消政策一出台,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一些人反对,更多的人则赞成。

主张男女平等的妇女组织认为:选美是一种性别歧视,已经跟不上高度文明发展的社会潮流了。为什么只有女性选美,而让男人欣赏,却没有男性的选美让女人们欣赏呢?这是一种传统的旧观念,女性选美完全是一种对妇女的歧视。

很多人认为这项活动已让人感到厌倦,资助者们也对此活动逐渐失去了兴趣。但是巴顿公司的发言人却解释说,停止这项活动的直接原因是,这项活动耗资昂贵,仅1991年他们为此而亏损了50万加元。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时代变了,社会价值观也变了,选美这一概念已显得陈旧了。该公司副总裁沃克先生说:这也是在1991年选美中取消了泳装项目的原因。

报名条件是:年龄在17~24岁之间,读完了4年高中,未婚,没有同居史,生过孩子的不要。这些规定似乎可以说是必须是贞女。

另外,加拿大还于1990年终止了全国性的选美活动,即“加拿大少女选美比赛”。

尽管事实上,1991年加国选美曾吸引了170万观众,参赛小姐也认为这对提高她们的自信心、个人技巧都有益。但巴顿公司还是挡不住加国的妇女组织及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败下阵来。为给人们留下好印象,巴顿公司又假模假样地说,他们正准备举办一个更能反映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活动。如评选加拿大最佳年轻男女的活动。

与西方社会最为开放的美国离得最近,但选美观念上,加拿大却与美国相去甚远。

地球是圆的。哪边的角都带愣儿。看来,世界还是多元化的好。

俄罗斯小姐:选美赛第一次闯进“苏联人”生活是在1986年夏。人们在“戈式新思维”的影响下,心惊肉跳地观看了巴拿马阿特拉勃国际中心举行的“宇宙小姐”赛电视转播。

毕竟是解冻了。选美活动迅速风行起来。首先是在大学里进行。列宁格勒于1987年为拍摄一部《音乐比赛》的幻想影片,公开作出广告,招聘各大学里年龄16~21岁、身高1.70米以上的漂亮小姐参加。

1988年4月15日,苏联举办的“首届城市选美赛”上,2567名莫斯科小姐参赛,决出了6名佳丽参加决赛。最后玛莎·卡列尼娜当选首届“莫斯科小姐”。

这位小姐不仅有漂亮的外表,而且兼备迷人的气质魅力,过人的智慧和口才,显得极有教养。选美热潮后,苏联推出了新的评定标准和竞赛规则。使选美赛的合理内容,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紧接着“律动—90”选美大赛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拉开帷幕。精美的时装表演和泳装系列,及白俄罗斯的民族服饰,体现了民族风格的主题。

参赛小姐们跳着优美的民间舞蹈。在“哈洛什基”民间乐团伴奏下,迈着轻盈步伐,将一件件华美新颖的时装展示给观众。著名红歌星雅达维加·波普拉芙斯卡娅和亚历山大·季哈诺维奇的伴唱,为选美赛增色不少。

《苏联军人》杂志社还特意为这届选美设立了一项奖,并预测了最后结果,将会是维捷布斯克工学院一年级学生玛利娅·凯扎夺冠。果然,即使曾在1989年度明斯克大学获得“大学校花”的维克托利娅进入了决赛圈,仍败在了玛利娅手下。

玛利娅是位出色的白俄姑娘,她在莫斯科“奥尔利诺克”大饭店举行的第二届“苏联小姐”评选中又一次夺冠,令人们叹服。

莫斯科还成功地举办首届“魅力——国际选美大赛”。规模盛大的首届国际选美大赛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美女。莫斯科市胜利工艺美术厂为每位佳丽制作了璀璨夺目的银冠。28位佳丽在决赛上一展风采。体态健美、举止洒脱、谈吐文雅、智力聪慧令观众叹为观止。

最后,19岁的土耳其大学生哈卡拉尔·迈尔捷姆荣登“魅力美女”冠军宝座。亚军被18岁的以色列姑娘希尔丽·本摩尔杰哈夺去。位居季军的是新加坡时装模特“茉莉皇后”海诺。来自第聂伯罗波特罗夫斯克的苏联佳丽伊琳娜·杰利芙利娃只获第5名。

有人说,现在世界上走红的俄罗斯模特很多,但值得俄罗斯骄傲的模特却寥寥无几,即使有被西方赞誉为“俄罗斯麦当娜”的亚历山大夫娜·娜塔莎,但毕竟太少了。亚历山大夫娜·娜塔莎是世界上200多种杂志的“封面女郎”,震撼美国歌坛的“媚娘”。她跟麦当娜很相似,极力卖弄,表现自己的性感,很是迎得美国一些人的喜爱,但她并不一定是俄罗斯的骄傲。

90年代以后,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俄罗斯芭蕾舞衰落了。而俄罗斯的模特业却异军突起。有着良好艺术底蕴的俄罗斯模特,大有轰动世界的趋势,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她们的表演中,总是流露着一丝高贵和典雅。

芭蕾舞演员出身的尤莉卡改行做了模特之后,被伦敦一家服装公司老板达贝从莫斯科招聘到了英国。她跟公司签了一年的表演和广告合同,年薪是80万英镑。能走上国际时装舞台是她的愿望,因而,她训练起来格外卖力。在一次夜总会演出中,突然窜红。之后,作为公司的“美丽大使”和“时装使者”,她穿梭于纽约、巴黎和东京。年薪也长到了百万英镑,各种杂志纷至沓来地请她做“封面女郎”。

或许,她真的能成为值得俄罗斯骄傲的时装模特。

阿尔巴尼亚小姐:当代世界社会生活中,曾有过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中国、苏联、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选美”活动无一例外地是起步最晚的,几乎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进行选美的。

进入90年代后,这些国家便出现了选美热潮。但是,不管怎么说,上述几个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选美活动,要比资本主义国家,晚了几十年。

在意识形态领域极为保守的阿尔巴尼亚,1992年2月8日也破天荒举办了首次选美比赛。19岁的少女凯姆拉莉一举夺魁,获得3万列克(约1000美元)的奖金。这次选美是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中心富丽堂皇的国会大厦举行的。主持人面对3000多名观众激动地说:“我们想让全世界知道,阿尔巴尼亚虽然很穷,但也有美丽动人的姑娘。”

正如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的宇航员F·T·别利戈伏依所说,选美赛是传递健康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的极好机会。它启示姑娘们更开放地去寻求标准小姐、标准夫人的楷模。

南非小姐:在南非,选美的商业味更浓。这个地区几十年来自身经济发展很快,也生长出一个坚定的性格。尽管它参加国际事务的禁令刚刚解除,但其体育、文化方面一露世,便显示出了其潜在的强大实力。

在南非,选出的佳丽自然是全国的公众人物,要在各种主要场合抛头露面,参加世界性选美,并在各报刊杂志封面及电视上亮相。获“南非小姐”的奖品比某些国际大赛的酬金要高得多,这就吸引了众多的美女加盟角逐。1992年的“南非小姐”冠军、黑人美女艾米·克兰汉斯获70万兰特(合24万美元),包括一辆高级车、一次海外周游以及衣服首饰珠宝等。而1999年“南非小姐”索妮娅·拉奇蒂则获得了“世界小姐”季军的好成绩。

非洲小姐:1992年“非洲小姐”竞选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来自十个国家的24位姑娘参加了角逐。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埃及的小姐获前三名。埃塞俄比亚的莱西姐妹双双打入决赛圈,最后妹妹阿丝玛吉·莱西获得冠军。

拉美小姐:1990年“拉美旅游皇后”评选曾轰动一时,成为各国的热门话题。这次评选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来自拉美各国的14位佳丽参赛。通过电视台向全拉美转播。评选分三步进行,复赛时选出8人,半决赛时再选出4人入圈闯关。最后,利马决出的“拉美旅游皇后”,还将去西班牙角逐“全球旅游皇后”。

小姐们在风光旖旎的旅游风光照片的映衬下,更加迷人。在半决赛的同时,又评出“最佳上镜小姐”,“最佳特色着装小姐”、“最可爱小姐”三项桂冠。

“最佳特色着装小姐”由多米尼加少女以浓郁的夏日民族服装摘走桂冠。

“最上镜小姐”,是由身着泳装的巴西选手获得。

“最可爱小姐”,被巴拿马小姐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