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创造辉煌:华北油田开发与建设
58863600000002

第2章 发现油田

●康世恩高兴地说:“任4、任6井都是3269钻井队打出来的,这个钻井队是一支班子好、干部思想好、干劲大、技术过硬的队伍。”

●张文彬宣布:“大会开始!”顿时,炮声、锣鼓声、唢呐声响成一片。

●很多当地的农民也赶来观看,并奔走相告:“我们这里出油了!”

燃化部组织找油会战

1972年5月,新成立的燃化部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决定组织一场渤海湾石油大会战。

顿时,正在几千里之外参加江汉油田会战的万名石油职工奉调北上,加入华北石油勘探队伍。

于是,寂静的华北大地上再次掀起了找油热潮。

其实,在华北找油的历史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的晋朝。

《文献通考》曾经记载:“晋光照元年(公元三〇六年)六月,范阳地燃……”

这里的“范阳”,即今河北省定兴县。“地燃”是燃烧的天然气苗,并已被作为燃料。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从地质力学理论的研究中预测,在中国东部辽阔的平原下,埋藏着“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就是指石油。

1945年,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认为平原区有石油储存的可能,并建议在唐山、矩野等处先进行钻探。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当时我们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不过12万吨,其中有5万吨还是人造石油,天然石油不过7万吨。

发展国家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处处都需要石油。

而石油从哪里来呢?过去,长期靠进口“洋油”,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国家倾销洋油的市场;现在解放了,中国人民还能靠洋油过日子吗?显然不能。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许多地质学家都向人民政府建议,应该加强石油地质勘探。

1955年初,根据专家们的建议,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会上决定在华北平原开展石油勘探工作。

与此同时,地质部也将原普查委员会的任务,从一般的矿产普查改为石油和天然气普查、勘探。为此,地质部还专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

在此次会上,与会人员一致决定,由普查委员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

其中,华北平原石油普查大队的组成,主要以地质部华北地质局物探局226队为基础。226队工作范围东至渤海,南至北纬35度,西至太行山麓,北至冀东山地。

1956年,石油部西安地质调查处成立了华北钻探大队,并在南宫县明化镇打了华北平原的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

接着,又在固安牛驼镇打了冀中坳陷上的第一口探井固1井。

1963年,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队京津区队,在钻凤1井时,在埋深为735至1153米的沙河街组,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这是冀中最先见到油气显示的探井。

同年,石油部制定了在华北进行综合性区域勘探规划,决定以大庆勘探队伍为主,组织华北会战,并提出“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的勘探方针。

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石油部党组《关于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报告,批示中指出:

这是继大庆油田大会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会战。

同时,中央同意把原华北石油勘探处扩组为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

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成立以后,这个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4年7月,黄骅坳陷港l井奥陶系获工业油流,这是华北第一口古生界出油井。

1965年9月,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队3203队在任丘地区所钻的冀参4井,在沙河街组获得良好的油气显示,证实下第三系具有生油能力。

1969年3月,为了大规模地开展冀中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迅速拿下冀中坳陷,中央同意在霸县成立冀中石油勘探指挥部。

指挥部按照“区域甩开,重点突破,快速找到大油田”的原则,决定抓住冀中坳陷中的隆起带和深坳陷边缘的断阶带进行勘探。

随后,雄1井、岔1井、宁1井等相继投入钻探。但却没能发现像样的油田。

不久,由于大批勘探力量挥师北上参加辽河石油会战,冀中石油勘探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找油道路上的几次曲折,并没有使在华北勘探的同志失去信心。

燃化部决定组织渤海湾油田大会战后,加快华北石油勘探工作进度。

1972年冬,受胜利油田沾11井奥陶系石灰岩层中喷出高产油流的启示,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所属钻井二部的32103钻井队,跨过津浦线,踏上了冀中平原,成为20世纪70年代重上冀中,扎根勘探的第一个大型钻井队。

从此,冀中平原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勘探

1972年底,冀中的冬天异常寒冷,凛冽的北风把在室外工作的勘探人员的手,吹裂了大大的口子。

然而,困扰32103钻井队的,不是寒冷,而是方向,只有有了正确的勘探方向,才能尽快找到石油。

在当时,32103钻井队重上冀中,在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再度展开石油勘探工作,应该往哪里打?如何下手?这是一个重要的、十分审慎的问题。

根据燃化部“大战凸起,猛攻灰岩”的勘探方针,32103钻井队首先对凸起奥陶系石灰岩进行了钻探。

很快,32103钻井队就先后打了大1、大2两口井,然而,在灰岩层中都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随后,转入里坦地堑打的大3井,也只在石炭至二迭系地层中见到微弱的天然气显示。

勘探的结果令32103钻井队很失望,一时间不知道该向何处钻井。

与此同时,另一支钻井队石油物探局成立的钻井大队,也用中小型钻机先后在牛驼镇凸起、徐水凹陷、桐柏镇构造等处打了一批浅井,有打进第三系的,有打进奥陶系、震旦系的,但都没有见到好的含油显示。

于是,冀中勘探又出现了暂时的僵局。

1973年6月,燃化部石油勘探开发设计规划院组织召开了有石油物探局、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河北省地质局参加的专门会议,也就是后来为人所知的“突破口会议”。

在会上,有关人员认真总结了冀中地区多年来的勘探经验和教训,对地下情况进行了较为周密的、科学的分析。

最后,各路专家共同研究决定,将高家堡、辛中驿(即任丘)、高阳、留路四个构造作为冀中地区寻找第三系油气藏的突破口。

同时,会议还确定了家1井、冀门1井、高1井、留1井等一批探井井位,并陆续投入钻井施工。

突破口会议为下步的冀中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正是在此次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冀中地区的油田很快被勘探了出来。

会议结束后,勘探人员在高阳构造上,打的第一口井不太理想。

接着的高2井就见到了好的油气显示,高3井则更好,发现了一个第三系油藏。

1973年10月,钻井二部3269钻井队在高家堡构造上开钻了家1井。

1974年6月,家1井于井深3481米完钻。6月30日,这口井在沙三段地层中喷出日初产原油63.3吨,天然气4379方的高产油气流。

家1井喷油,突破了第三系高产关,使多年坚持冀中勘探的人们坚定了信心,也使正在和将要投入冀中勘探的人们受到很大的鼓舞。

同时,家1井的这一成果,对后来勘探工作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因为它不仅是冀中中部的第一口工业油气井,而且是整个冀中坳陷第一口日产超过50吨的高产井。它说明,只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在广袤的冀中平原上能够找到高产油气藏。

家1井喷出高产原油后,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重新拟定了冀中地区的勘探部署,包括24口探井的一个新的勘探方案很快投入实施。

一场激烈的勘探之战开始了。

钻成日产千吨高产油井

1974年夏天,家1井喷油后,冀中地区的勘探重点转移到霸县至任丘一带,仅在这个带上,就布了14口探井。

1974年秋天,除在外围的高1井、淀1井等相继开钻外,任丘构造上也在10月投入钻探任3井。

这年冬天,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的32个地质队,在北起涿县,南到石家庄,西自太行山麓,东达里坦地堑的广大区域内,打了一场勘探大仗。

这32个地质队与先期展开的钻井队伍携手并进,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975年春节的前夕,刚刚结束了白洋淀边一口井钻探的3269钻井队,奉命转战任丘。

3269钻井队,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勘探经验的钻井队。在这个队里,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是技术员还是普通工人,他们都有理想、有干劲,为发展祖国的石油工业屡建功勋。

很快,3269钻井队的人和机器乘着几十部汽车开进了任4井井场。

此时正值深冬时节,任4井井场滴水成冰,除夕之夜,北风呼号。

就在刚刚支起的帐篷里,3269钻井队的工人们决心要在任丘这块土地上再干一番事业。

为了早日开钻,在春节的几天假期里,3269队的职工就开始抓时间抢装机器设备。

1975年2月17日,在辛中驿构造上的任4井破土动工,飞速旋转的钻盘将一根接一根的钻杆送入地层深处。

5月27日,在钻至任4井3153米处时,钻井队人员遇到了震旦系雾迷山组地层。按常规,出现这种情况,这口井就该结束钻探试油了。

但鉴于冀门1井取心见油的情况,当时任钻井二部副指挥的成雪峰、叶秉三同志,根据地质队同志的意见,及时作出了“任4井一定要加深,打进灰岩完钻”的决定。

于是,任4井在换了钻头之后,又继续向灰岩深处钻进。

与此同时,钻井二部地质组的技术员和工人密切配合,认真录井。

从井深3162米开始,在成千上万粒细碎的岩屑中,地质人员找到了闪烁着油脂光泽的白云岩含油岩屑。很快,一包砂样接着一包砂样,从几颗到十几颗再到更多,油砂的数量逐次增加。

勘探人员心里有底了,任4井与冀门1井取心的结果正好相互得到了印证,这套地层的含油性也更加确定了。

当钻头打到井深3177米时,井下出现了漏失泥浆的现象,这是地层中储集空间良好的标志。这个现象客观上表明了任4井白云岩层中缝洞发育具有一定的规模。

6月4日,在白云岩层中打了4个钻头以后,钻至井深3200.64米的任4井宣告完钻,至此,已钻开白云岩层47米多。

接下来讨论完井方案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仅从完井施工的角度考虑,认为钻井任务已完成,目的层沙河街组已打穿,井下情况又比较复杂,主张将油层套管下到第三系地层中固井,试上部地层的油。

另一种意见以任4井白云岩含油为依据,以冀门1井取心成果为佐证,认为应当把试油重点放到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这个新领域中,必须把套管下至潜山顶。

两种意见同时摆上桌面,分歧很大。

当时,地质队副队长柴桂林等地质技术人员,以及钻井队地质组的同志,都主张采取第二种方案。

第二种意见得到叶秉三和在大港参加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生产会的成雪峰同志的支持,并很快得到钻井二部党委书记兼指挥孙德福同志的同意。

随后,一个把油层套管下到潜山顶面的方案很快制定出来。

在下油层套管前,需要先在任4井井深3017至3152米井段打个悬浮水泥塞,之后,钻开水泥塞,把套管下到3135.53米固井。

6月底,钻井二部试油一队派出小分队到任4井帮助试油。

7月初,开始原钻机裸眼试油作业。

7月3日凌晨,散发着浓烈油香的黑色油流奔涌而出,顿时使整个井场沸腾起来。

很多当地的农民也赶来观看,并奔走相告:“我们这里出油了!”

油田领导接到汇报后,十分重视,随后组织了对任4井的酸化作业。

9月,经酸化后的任4井日产原油达到1014吨,这是华北油田第一口日产千吨以上的高产油井。

任4井喷出的高产油流,给冀中勘探前线带来一片生机。

随着这口井的诞生,一个全新的勘探局面出现了。

康世恩定名任丘油田

1975年7月,石油部规划院副院长阎敦实召集石油物探局、大港油田的有关人员开会,专门讨论研究调整冀中地区的勘探部署。

最后,会议决定收缩西线的勘探队伍,集中钻机加速任丘—辛中驿构造的钻探。

任4井出油后,石化部副部长张文彬立即责成大港油田抽调精兵强将,抢上任丘新区。

来自大港的精兵强将,在任丘县城南面的一大片盐碱滩上安营扎寨,这里很快出现了一个由帐篷、板房组成的石油会战基地。

对一线井队,张文彬要求从任6井开始,坚持做到“三个必须”:

每口井必须指定人员卡风化壳;每口井必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上井;每口井必须派工作组,严格落实技术措施,特别是要组织好先期完井试验。

当时,尽快地查明任丘油藏的规模大小和油藏形态,是地质勘探的当务之急。

为此,地质专家们在展开的任丘构造图前,产生了一个科学的大胆的构想:任丘构造可能是下古生界至上元古界基岩风化块体大面积含油,这块土地下有埋藏一个大油田的可能性。

为了集中钻机迅速探明任丘油藏,冀中坳陷西部勘探战线立刻收缩,几个钻井队东调任丘。

3269队也从任4井搬到任6井,只用了短短几天就开了钻。

在勘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日产上千吨的任6井打成了。

1975年10月26日下午,任6井的成功使冀中探区沸腾了。

为了庆祝任6井的成功,会战指挥部新区前线为任6井祝捷的誓师大会即将召开。

井场周围人山人海,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喜庆的锣鼓震天动地。

用几辆大型平板车搭就的主席台两侧,悬挂着一幅幅巨型标语:

学理论,抓路线,大上新区创样板;

鼓干劲,争上游,高速拿下大油田。

主席台正中央悬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画像两侧分别飘展着5面红旗。

沧州地委、任丘县委和任6井所在公社的负责同志,与石化部、物探局、河北省地质局的领导同志一起在主席台就座。

14时50分,张文彬宣布大会开始。顿时,炮声、锣鼓声、唢呐声响成一片。

石化部部长康世恩在会上讲话。

在讲话中,康世恩讲述了任6井喜喷高产油流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之后,向参加会战的钻井二部、战区各二级单位的工人代表、支援油田建设的农民代表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问候。

接着,康世恩说:

任4、任6井都是3269钻井队打出来的,这个钻井队是一支班子好、干部思想好、干劲大、技术过硬的队伍。

最后,康世恩要求参战单位都要向3269钻井队学习,把“豆腐队”炼成“钢铁队”。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张文彬宣读了石油化学工业部的贺电:

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并转钻井二部、新区前线全体职。

同志们:

获悉你们继打出千吨高产任4井后,连续作战,又打成了日初产1500吨以上的高产任6井,消息传来,振奋人心。特向做出出色成绩的3269钻井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参加物探、试油、测井、地质、后勤供应等工作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支援会战的地方领导、民兵同志表示感谢!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你们发扬石油工人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大干社会主义,敢想敢干,敢拼敢上,在饶阳坳陷下古生界石灰岩中,连续打出高产油井,为渤海湾地区的石油勘探打开了新的领域;为加速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希望你们乘胜前进,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三项重要指示,发扬大庆“两论”起家的基本功和“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搞好“三基”工作,取全取准各项资料,把地下油藏情况搞清楚,不断扩大战果,尽快打出一个场面来,高标准、严要求、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新区大油田!

石油化学工业部

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张文彬读完贺电后,会场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康世恩笑眯眯地直起腰来,走到台前,用手势止住了人群的沸腾。

此时,康世恩用洪亮的声音,向大家提议把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叫“任丘油田”。说罢,康世恩还把一面绣着“钢铁钻井队”字样的锦旗亮相似地向台下展示了一番,庄重地授予3269钻井队。

接着,康世恩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油池旁,为任6井喷油剪彩。

霎时,人们奔跑着、欢呼着,里三层外三层围在油池旁,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静静等待着那放喷的时刻。

一位老工人,颤抖着一双激动的手,用力搬动了阀门。

刹那间,一阵轰隆隆巨响,油龙从海碗粗的油管喷射而出,摇头摆尾,在空中腾起漫天油雾……

这罕见的奇观炸开了人群,他们互相拥抱着,跳跃着,欢呼着。有的工人还把铝盔抛向空中,释放着难以抑制的激情。

钻井二部生产科科长李延材,就像当年在五十七师从军时打了个大胜仗似地,摇着前边一个小青年的肩膀,喊响了当时流传的顺口溜:

谁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

天天传捷报,越干劲越足。

随着任4井、任6井的出油,任丘这块土地上不断有油井被勘探出来。

从10月下旬到次年的元月下旬,任7、任11几口井先后建成千吨高产油井,其中任7井日初产高达4600多吨。

任9井,任13井钻进潜山后也先后见油,并且继续向潜山深部钻探。后来,任9井酸化后放喷,获得日初产5400吨以上高产,成为任丘油田历史上初产量最高的一口井。

最后,任13井在3510米探到了任丘油藏的油水界面。

至此,任丘油田大局已定,“六口井定大局”一时传为美谈。

伴随任丘油田这一新的找油领域的开拓,在全国范围内的一场潜山找油热迅速兴起。在渤海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以及全国许多油田,也都找到了古潜山式的油气田和油气藏。

任丘油田的发现,成为我国石油勘探史上的一块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