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胜利大作战
58798400000004

第4章 邓华提议取消第六次战役

1951年8月初,彭德怀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报告了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其基本思想是:

这次战役准备出动志愿军第十三兵团,人民军四军团,并有志愿军炮兵、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还计划志愿军空军出动10个航空兵团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要求歼灭敌军两个师左右,将东线之敌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

彭德怀在报告中说:

如无意外变故,拟于9月10日下午发起战役攻击。如敌在8月底或9月初向志愿军进攻,志愿军则在现阵地以逸待劳,适时举行反击为有利。

报告最后提出:

战役连续攻击决定关键在物资供应和兵员的适时补充,不知后者能否满足这一要求。

8月10日,毛泽东指派周恩来和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召集会议,研究彭德怀关于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的报告。

8月l7日,彭德怀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

8月20日,正在开城北面松岳山麓志愿军谈判代表团驻地的邓华,收到彭德怀签发的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之后,他立即认真研究,并联系当时双方战场态势进行了反复思考。

最后,邓华致电彭德怀,认为在“联合国军”阵地已经巩固“深沟高堡,固守以待”的情况下出击,进行阵地攻坚,于志愿军不利。

8月24日,彭德怀复电邓华说:

17日预备命令是要把全军动员起来,积极准备作战,而非具体部署。

几天后,邓华回到志愿军司令部,邓华指着地图,对彭德怀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就地停战的话,觉得咱们并不吃亏,美军所占东线地区面积稍大却全是山区,人口稀少土地贫瘠。西线中朝方所占面积虽略小却是平原,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离汉城也近,对敌人威胁同样很大。

彭德怀等人专注地听着。邓华又说:

前几天志愿军在前线用望远镜看到,美国鬼子正拼命修筑钢筋水泥工事,听前线的同志汇报,敌人防线设置了一层层铁丝网,阵地前布满了地雷和燃烧桶。掩蔽部都是带顶盖的,异常坚固。另外,还设置了路障,连炮兵集火射击的诸元都是先计算好的。

彭德怀缄默不语,他显然有些被说服了。

邓华停了停,又说: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坚固设防,而又是现代的立体防御,不可小视啊。

邓华接着说到:

志愿军们如果以现有力量和装备发起攻击,其结果有三:一为攻破了敌阵地,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地,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地,而被迫撤出了战斗。不管哪一结果,伤亡和消耗都很大,尤其后者对志愿军是很不利的。相反的,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志愿军进攻,志愿军以现有力量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得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彭德怀不得不承认,邓华说得有理。他对邓华说:

你的建议有些道理,你写个书面建议给主席,第六次战役不是非马上发动不可,也可以缓一缓嘛。

8月18日,邓华向毛泽东正式提出以现有战线作为停战线的建议。他在电文中说;

现地停战,志愿军方亦不吃亏,因临津江以西“三八线”以南面积虽小,但人口财富较多,战略上,敌阵地离元山近,登陆易;但志愿军阵地离汉城更近,亦易拊敌侧背。

8月2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征询对邓华提出关于停战谈判的建议。邓华当时的建议是:

在军事上我应有所准备,从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也当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收复些地方,推前接触线,更好地了解敌人阵地及其坚固程度。

毛泽东认为,这一意见值得认真考虑,他在8月21日致彭德怀电中具体说道:

你对邓华同志8月18日电的意见如何?……志愿军认为这个意见值得认真考虑,请具体计划一下,9月份能否进行此种战术反击。

8月2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

志愿军已决定9月不作大规模反攻战斗。敌人又有企图在镇南浦登陆的消息。因此,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及四十军均应位于原驻地,加强训练,并准备对付镇南浦方面的可能登陆。

此后,第六次战役事实上被取消,朝鲜战争开始了长时期的阵地战。

从整个战局的反战过程来看,朝鲜战争进入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谈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