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胜利大作战
58798400000002

第2章 彭德怀制定具体战略战术

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停战谈判开始以后,志愿军主要在两方面加强了行动。

一方面积极打击“联合国军”的窜扰活动,掩护防御阵地的构筑,准备随时粉碎“联合国军”的任何进攻。

一方面则积极地进行对“联合国军”实施战役反击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待其进攻时举行战役反击,以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8月15日,彭德怀对志愿军第三兵团军以上干部发表《关于几个战术问题》的讲话。

在这个讲话中,彭德怀为志愿军的作战制定了具体的战术。具体来讲,讲话共分5个方面:

1、关于炮兵以隐蔽阵地射击为主,还是以暴露阵地射击为主问题,要根据敌情和我军现有条件及部队领受的具体战斗任务来决定。在敌人握有强大空军、炮兵和技术装备优势情况下,一般将自己的炮兵使用于暴露阵地射击是不适当的。但爱护炮兵不是送往后方保存起来,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射杀敌人。

因此,害怕炮兵损失不敢使用也是不对的。在特殊情况还要敢暴露射击:

遭遇战时,应迅速先敌发扬火力,打乱和杀伤敌人;

突然发现敌军撤退和增援时,立即进行追击射击和挡阻射击;

意外遭敌袭击和袭击敌人时。在这些特殊战斗情况下,一分钟的迟缓都是过失。

2、迂回、割裂、渗透问题。无论反击和进攻,均是以敌人一翼或两翼或中央突破,以相当强大兵力迂回敌远后方,阻击逃敌和战役二梯队的增援,威胁敌战役供应线,使敌阵地发生动摇。正面向敌进攻的部队,应该割裂敌阵地,使之成为无数小块,隔离其联络,并以精干的小部队利用暗夜、地形险要处出敌意外,突然渗透敌第一线纵深,以勇敢的战斗动作,首先袭击敌火力阵地和指挥所。

3、追击战问题。朝鲜战场敌有大量飞机、坦克和美空军装备的机械化部队,而我无飞机和战车配合作战,只靠徒步追击是有困难,追击效果不大,但雾天月夜是可以追击的。追击时要注意及时调整战斗队形,由横变的战斗队形变追击纵队或并列纵队。在追击中不仅要跟踪追击,更应注意平行追击和绕至侧后裁断敌退路。

4、战场观察、射击指挥和通讯联络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斗胜负。战场上有组织地不断观察,将直接所得敌情加以判断,及时报告上级,通报友邻,如敌情、时间、地点、自己的判断和决心,并且一定注意不要将叫苦和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不加区别混为一谈。射击指挥从组织火力,测量距离,炮火目标观察,严格执行射击纪律,都要执行的尽量具体,才能充分发挥效能,适合战术要求。我军在朝鲜战场与高度技术装备机械化敌军作战,战场情况变化异常迅速。必须以最大努力来改善我军的无线电报、报话和有线电话工作等,并需注意各种简便通讯和讯号的改善,节简译报收发时间。

5、打一仗提高一步的问题。打胜仗时应把检讨的重点放在客观方面,这样才可暴露自己的弱点,加以克服,防止骄傲自满,因为胜利最易掩盖自己的缺点。如不多从客观的态度去分析,片面地夸张自己主观能动性,如何勇敢,如何指挥有方,就可能潜伏滋生着打败仗的因素。在打败仗时应把检讨重点放在主观方面,即多检查自己,自上而下的总结,找出自己的缺点、错误所在,提高战斗力。

在此战略战术的基础上,志愿军建立了自己的防御战线:

1951年8月中旬,第一线阵地西起土城里,经松岳山、五里亭、平康、登大里、艾幕洞、西希里、沙泉里至东海岸之高城,东西绵延250公里之防御工事已经全部完成。

第二线阵地则西起南川店,经市边里、安峡、玉洞里、新城山、云磨山、乍德山、昌道里、龙门山、竹叶山、国士峰至东海岸高城。

至于运输线,从熙川、孟山至阳德之中间运输线,佳丽州至昌道里、法洞里至淮阳两条东西运输线,以及阳德、成川、遂安地区,新溪、伊川地区的仓库设施亦按照计划完成。

在部分步兵师中已先后组建了37毫米口径高炮营。同时,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也进行了调整:

西线以第四十七军、人民军第一军团各一个师进入开城及其以南地区,保卫开城谈判会场区域;中线第二十七军接替了第二十军防务;原在西线的人民军第六军团调至东线化川里地区,以加强东线防御力量。到8月中旬,全军已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休整,补充了兵员10余万人,并储备了一个月的粮弹。

1951年秋,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指示志愿军: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持久的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坚守现在战线,大量消耗“联合国军”,以争取战争的胜利结束。

根据这一指示,志愿军进行了精简整编,节约了人力和开支。

从1951年底起,志愿军在全线创造性地展开了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活动。